概述 1
大事记 5
第一章 建置 境域 19
第一节 位置 19
第二节 建置沿革 19
附:宛城区历史沿革表 20
第三节 行政区划 23
一、封建时期 23
二、民国时期 23
三、人民政权 23
附:宛城区行政区划一览表 26
第四节 人口 耕地 31
一、人口 31
附:表一、南阳县历史人口统计表 31
表二、建国后历年人口统计表 32
二、耕地 34
附:表一、建国后部分年份耕地面积统计表 36
表二、中国历代户口、田亩统计简表 37
三、人口密度 39
附:1985年乡镇人口密度统计表 39
第五节 景观 40
一、古遗址 40
二、古建筑 41
三、革命纪念地、墓园 44
第二章 土地资源 47
第一节 地质、地貌 47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48
第三节 土壤普查 60
一、土壤类型与分布 60
二、土壤养分含量 70
三、土地生产力评级概述 73
四、植被 74
五、农业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和影响 74
第四节 “四低”、“四荒”资源调查 75
第三章 土地利用 77
第一节 土地利用自然条件 77
一、气候资源 77
二、水资源 80
三、植物资源 82
四、矿产资源 82
第二节 土地利用程度 82
一、土地利用率 83
二、土地垦殖率 83
附:各乡(镇)土地利用表 84
三、耕地复种率 84
四、农业用地率 85
五、建设用地率 85
附:宛城区一九八七~一九九五年国家建设征地统计表 86
第三节 土地生产能力 111
一、已利用土地亩产工农业总产值 111
二、农业用地亩产值 111
三、耕地面积亩产值 111
四、播种面积与亩产值 111
五、土地总面积亩产农业总产量 112
附:表一、1994年部分乡(镇)耕地平均粮食单产水平 112
表二、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113
表三、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114
第四节 土地利用类型与现状 117
一、耕地 117
二、园地 117
三、林地 120
四、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120
五、交通用地 120
六、水域 121
七、未利用土地 121
附:表一、1994年各乡(镇)人均耕地占有情况表 122
表二、宛城区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详表 123
第五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25
一、总体规划方案编制 126
二、关于用地分区 127
附:宛城区各农业类型区范围表 130
三、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131
四、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确定 134
五、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分 136
第四章 土地管理 141
第一节 地籍管理沿革 141
第二节 地籍管理 141
一、土地分等定级 142
二、颁发土地证书 142
三、土地申报登记 143
四、确权发证具体规定 145
第三节 各项建设用地管理 149
一、国家建设征地管理 149
二、乡(镇)、村建设用地管理 150
三、清理非农业用地 151
四、农村宅基地管理 152
五、砖瓦窑场管理 152
第四节 土地监察 153
第五节 土地宣传 科研 155
第六节 土地档案管理 175
一、档案设施 176
二、分类立卷 176
三、现存档案 176
四、档案利用 176
第五章 土地制度 179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 179
一、屯田 180
二、庙田 180
三、学田 180
四、教田 180
附: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南阳县土地占有情况表 181
第二节 土地公有制 182
一、集体所有制 182
二、全民所有制 183
三、经营体制 183
第三节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196
一、改国有土地无偿、无限期、无流动的使用制度为有偿、有限期、有流动的使用制度 196
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 196
附:宛城区各类区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标准 198
三、行政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征用与管理 199
四、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终止 199
附:表一、建设用地安置补助标准 200
表二、国家建设用地与附着物的补偿标准 201
表三、各类土地等级划分和年产值标准 203
表四、建设用地征用补偿标准 204
第六章 土地赋税 205
第一节 田赋制度变革 205
一、两税法 205
二、一条鞭法 206
三、摊丁入地 206
第二节 查田定产 207
一、查田 207
二、地亩产量评定 208
附:南阳县地亩产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209
第三节 农业税 211
附:表一、南阳县1952年农业税征收统计表 213
表二、南阳县1963年夏季农业税任务分配表 217
表三、南阳县1965年农业税任务分配表 218
表四、南阳县1965年秋季农业税征收任务分配表 219
第四节 契税 220
一、历代契税规定 220
二、耕地占用税 222
三、城镇房地产税 222
附:城市房地产税历年征收统计表 223
四、契税违章处理 223
附:南阳市人民政府征收地基契税价格标准表 224
第七章 土地管理机构 231
第一节 县(区)主管土地领导 231
一、历届县(区)政府主管土地的领导 231
二、历年来土地管理部门及主管领导 231
三、土地管理领导小组 232
第二节 宛城区土地管理机构 234
一、宛城区土地管理局 234
附:宛城区土地局干部、职工情况统计表 235
二、宛城区土地房产管理局 234
三、乡(镇)土地管理所 235
附:乡(镇)土地管理职工干部情况统计表 236
第三节 土地学会 237
一、学会任务 237
二、学会内设机构 237
三、学会组织 237
(一)学会组织成员 237
(二)学会成员 238
第八章 人物、荣誉录 241
第一节 人物 241
土地房产管理局正、副局长 241
第二节 先进单位 243
一、省厅级命名 243
二、市(地)级命名 243
三、县(区)级命名 243
第三节 先进个人 245
一、省厅级命名 245
二、区(县)、乡镇命名 246
第九章 区属乡(镇)街道办事处简介、行政区划表及标准地名图 247
附录 291
一、南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镇房产登记、核发产权证工作的通知 291
二、南阳县人民政府:转发县城镇房产登记发证办公室关于开展县城镇房产发证工作的报告的通知 293
三、宛城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土地管理的通知 298
四、获省“豫垣土地杯”征文一等奖作品 301
五、南阳县农村经济资料 302
编后记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