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 第4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
  • 出 版 社:军事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
  • 页数:657 页
图书介绍:

一、国民党军力量全面削弱,人民解放军力量发展壮大 1

第一章 1948年秋的形势和双方的战略方针 1

附图 1

第一节 1948年秋的形势 1

二、国民党统治区经济政治危机加剧,解放区不断扩大,经济迅速发展 8

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17

第二节 蒋介石召开“军事检讨会议”,确定新的政治、军事战略方针 19

一、南京“军事检讨会议”的概况 19

二、“军事检讨会议”制定的政治、军事战略方针 23

三、国民党军统帅部贯彻“军事检讨会议”的措施 30

第三节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确立第3年的战略任务和方针 33

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概况 33

二、会议确定战争第3年的战略任务和方针 35

三、会议通过中央军委制定的“人民解放军战争第三年军事计划” 38

四、中共中央部署今后时期以战争为中心的各项工作 43

第二章 华东野战军首克国民党军重兵守备坚固设防的济南城 46

第一节 中央军委确立“攻济打援”的作战方针及兵力部署原则 46

一、济南战役前华东解放军的作战形势 46

二、中央军委决心解决大城市攻坚问题 49

三、“攻济打援”方针及兵力使用原则的确立 50

四、华东野战军“攻济打援”的计划与部署 59

第二节 国民党军“济南会战计划” 62

一、蒋介石拒绝王耀武和巴大维“放弃济南”的建议 62

二、国民党军统帅部的《济南会战计划》 65

三、王耀武“整备战力”的措施 66

第三节 攻占商埠,突破济南内外城垣 69

一、攻占商埠 69

二、突破济南城垣 79

第三章 辽沈决战,歼灭国民党军卫立煌集团,解放东北全境 89

第一节 战前东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形势 89

一、解放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89

二、东北人民解放军力量空前壮大 94

三、东北国民党军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 98

第二节 国民党军的战略企图与作战方针 101

一、美国军事顾问团建议国民党军撤出东北 101

二、蒋介石决心“全力确保东北” 102

三、国民党军统帅部确定东北战略方针是“固守目前态势” 105

四、卫立煌固守东北的措施 109

第三节 人民解放军辽沈战役方针与部署 112

一、毛泽东关于“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战略决策 112

二、中共中央东北局提出“先打长春” 115

三、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心集中主力南下作战 121

四、辽沈战役方针的确定 125

五、辽沈战役准备 129

第四节 攻克锦州,和平解放长春 132

一、北宁线作战,完成对锦州的包围 132

二、攻克锦州,全歼范汉杰集团 135

三、塔山阻击战和彰武、新立屯地区运动防御战 151

四、对长春实行久困长围 160

五、第60军起义,长春和平解放 169

一、蒋介石决心放弃东北 175

第五节 辽西围歼战,歼灭廖耀湘兵团 175

二、围歼廖耀湘兵团决心的确立及作战部署 179

三、黑山阻击战 186

四、辽西围歼廖耀湘兵团 189

第六节 攻占沈阳、营口,解放东北全境 197

一、沈(阳)、营(口)地区国民党军防御部署 197

二、东北野战军沈(阳)、营(口)作战部署 199

三、解放沈阳 201

四、攻占营口,收复锦(西)、葫(芦岛) 207

第七节 华北解放军举行察绥战役,配合东北决战 208

一、华北解放军配合东北野战军作战的部署 208

二、第2、第3兵团密切配合,转战察绥 210

第四章 淮海决战,全歼国民党军刘峙集团 221

第一节 中国军事形势的新转折 221

一、人民解放军力量全面超过国民党军 221

二、蒋介石集团的防线已开始总崩溃 223

三、中共中央对解放战争胜利时间的新估计 231

第二节 国民党军“徐蚌会战计划” 232

一、南京国防部提出济南失落后的作战方案 232

二、杜聿明《对山东共军攻击计划》的破产 234

三、国民党军统帅部“徐蚌会战计划” 237

第三节 人民解放军淮海战役总方针 241

一、粟裕向中央军委建议举行“淮海战役” 241

二、中央军委关于华东、中原两军作战构想 243

三、中原野战军实施郑州战役 247

四、人民解放军淮海战役总方针的确立 252

五、淮海战役计划与准备 260

第四节 华东野战军围歼黄百韬兵团;中原野战军攻占宿县,切断徐蚌线 272

一、华东野战军围歼黄百韬兵团 272

二、中原野战军攻占宿县,阻击黄维兵团东进 295

三、淮海前线总前委成立 300

第五节 中原野战军围歼黄维兵团;华东野战军南北阻援,合围杜聿明集团 302

一、中原野战军围歼黄维兵团 302

二、华东野战军南北阻援,合围杜聿明集团 321

一、对杜聿明集团暂行“围而不歼”的方针 342

第六节 陈官庄作战,全歼杜聿明集团 342

二、华东、中原野战军战场休整,全面进行总攻准备 346

三、杜聿明作垂死挣扎 355

四、总攻陈官庄,全歼杜聿明集团 357

第五章 平津决战,歼灭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 368

一、华北解放区军民为平津决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368

第一节 华北战场形势 368

二、粉碎傅作义偷袭石家庄的阴谋,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入关 372

第二节 国民党军的战略企图与兵力部署 377

一、蒋介石、傅作义对华北形势的判断 377

二、蒋介石决定“暂守平津,控制海口”方针 380

三、傅作义固守平、津的措施及部署 384

第三节 人民解放军平津战役方针与部署 386

一、中央军委指示东北野战军抓紧休整准备入关作战 386

二、中央军委关于华北部队夺取归绥、太原的设想 391

三、中央军委决定提前发起平津战役 395

四、平津战役计划及兵力部署 401

第四节 对傅作义集团实施战略包围与战役分割 407

一、平张线作战,分割包围傅作义嫡系 407

二、东北野战军主力入关 420

三、中央军委对傅作义集团“隔而不围”、“围而不打”的部署 423

四、对北平、天津、塘沽“隔而不围” 427

五、对新保安、张家口“围而不打” 431

第五节 新保安、张家口、天津作战 435

一、新保安、张家口作战 435

二、天津作战 446

第六节 人民解放军用和平方式解放北平 464

一、北平地下党对傅作义的争取工作 464

二、傅作义试探走和谈之路 468

三、和平谈判的过程 471

四、公布和平协议,北平和平解放 481

第七节 和平改编北平国民党军,“绥远方式”的产生 484

一、按人民解放军的制度改编北平国民党军 484

二、傅作义发表和平通电 491

三、“绥远方式”的产生 494

第六章 西北野战军继续发动攻势,配合全国战略决战 500

第一节 澄合战役 500

一、战前西北解放军的作战形势 500

二、作战双方的方针与部署 503

三、攻歼整编第36师 507

第二节 荔北战役 510

一、作战双方的方针与部署 510

二、攻歼整编第17师,重创整编第38师 516

三、歼击整编第65师,粉碎胡宗南集团反扑 518

一、作战双方的决心与部署 521

第三节 冬季攻势 521

二、歼灭第69军第144师 526

三、攻歼第3军第17师主力 527

四、歼灭第76军 528

第七章 战略决战中的政治思想工作 532

第一节 开展加强纪律性教育,增强全军组织纪律观念 532

一、中共中央发出“加强纪律性”的伟大号召 532

二、人民解放军开展反对无组织无纪律的整军教育 536

三、开展加强纪律性教育的成果和基本做法 547

第二节 加强战时思想政治工作,提高部队战斗力 553

一、深入进行形势任务教育,增强部队战斗意志和信心 553

二、充分发挥战时思想政治工作的战斗性 555

三、改进政治机关作风,加强战时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 559

第三节 政治争取和瓦解国民党军,教育改造起义、投诚与受编部队 561

一、中央军委作出“军事攻势与政治攻势同时并举”的决策 561

二、开展战场政治攻势瓦解国民党军 563

三、争取成建制的国民党军部队起义、投诚与接受和平改编 567

四、加强对起义、投诚与受编部队的教育改造 570

第四节 深入开展城市政策教育,严格执行城市纪律 572

一、中共中央关于严格执行城市政策纪律的若干指示 572

二、人民解放军进行城市政策纪律教育 575

三、制定入城纪律守则 577

一、解放区经济发展,为战略决战的后勤保障奠定了物质基础 581

第八章 战略决战中的后勤支前工作 581

第一节 把军队后勤保障工作提高到战略地位 581

二、解放军后勤建设不断发展,为保障战略决战准备了必要条件 584

三、把军队后勤保障工作提高到战略地位 587

第二节 健全和充实军队后勤机构,适时调整战役后勤部署 595

一、健全和充实军队后勤机构 595

二、适时调整战役后勤部署 599

第三节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做好作战物资供应和医疗救护工作 605

一、精心筹措作战物资,保障部队供应 605

二、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供应方法 609

三、采取多种办法,保证伤病员的医疗救护 611

四、建立交通运输网络,保障军运畅通 612

第四节 大力动员和组织解放区人民,全力支援战略决战 616

一、建立统一支前机构,实行强有力的组织领导 616

二、组织解放区人力、财力、物力支援前线 618

本卷结语 622

后记 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