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 1195
无法完成的自我:鲁迅自我形象研究&毕绪龙 1195
三十年代右翼文艺期刊研究&毕艳 1195
中学鲁迅作品的接受历程&薄景昕 1195
“国民性”主题的流变与中国现代文学&曹林红 1196
1990年代以来乡村小说的当代性——以贾平凹、阎连科和陈应松为个案&陈国和 1196
从谢冰心到秦文君——中国儿童文学中的女性主体意识&陈莉 1196
“五四”一代知识分子观研究——以鲁迅、胡适、郭沫若为中心&陈占彪 1197
圣经汉译中“God”的翻译讨论及接受&程小娟 1197
从晚清到五四:女性身体的现代想象建构与叙事&程亚丽 1198
论高行健文学的独创性&戴瑶琴 1198
“选报”时期《东方杂志》研究(1904—1908)&丁文 1198
反腐小说的文化意蕴与价值——文化视野下法学与文学的交叉研究&董斌 1199
“文化大革命”时期主流小说创作研究&董建辉 1199
20世纪中国文学:日常生活叙事流变初论&董文桃 1200
晚清至五四时期女性身体观念考&段炜 1200
论抗战时期中国散文创作中的自由精神(1937—1945)&范卫东 1200
论新时期以来“由乡入城”的文学叙述&范耀华 1201
媒介之城——媒介地理学视野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方玲玲 1201
江南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凤媛 1202
老舍短篇小说论&符传丰 1202
又寂静,又疯狂——杨炼例析——“现代性焦虑中的中国泛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之一&高凯 1202
清末民初教育制度的变革与现代文学的建构&高群 1203
现代中国文学疾病叙事研究&宫爱玲 1203
1945—1949年中国现代文学格局转型研究&郭建玲 1204
漂流的中国青春——中国当代先锋电影思潮论(大陆1977年以来)&韩琛 1204
从文学的书信到书信的文学——中国现代书信体小说研究&韩蕊 1205
中国报告文学的历史进程与文体演变&胡柏一 1205
狂欢化写作——莫言小说论&胡沛萍 1205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性”叙事(1978—2005)&胡少卿 1206
黄大仙信仰研究&黄淮东 1206
李何林《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研究&姬学友 1207
大学视野中的新文学——1930年代北平的大学教育与文学生产&季剑青 1207
影视与文学的权力消长探析&简敏 1207
消费文化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都市小说&焦雨虹 1208
广东客家山歌的当代传承——梅州和广州的个案考察&揭英丽 1208
革命历史的合法性论证——1949—1966年中国文学中的革命历史书写&金进 1209
中韩普罗文学运动及其理论比较研究——以“左联”时期与“卡普”时期为中心&金智暎 1209
星光照耀下的夜航船——世纪之交的中国电视剧与当代思潮&鞠斐 1209
未竟的审美之旅——论新时期女性小说对日常生活的诗性探寻&赖翅萍 1210
“东北作家群”小说的文化精神&李长虹 1210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晚明叙事研究&李从云 1211
危机下的文学图景——论1980年代初以“现代派”理论和小说为表征的纯文学运动&李海霞 1211
世纪之交:现代性伦理与大陆长篇商界小说研究&李海燕 1211
鲁迅传统汉语翻译文体论&李寄 1212
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研究&李健 1212
京派文学的学院品格与北平高等教育(1928—1937)&李蕾 1213
中国现代小城镇小说&李莉 1213
“伤痕”与“反思”文学中的创伤叙事研究&李敏 1213
中国当代文学的身体叙写(1949—2006)&李俏梅 1214
“生死场”的现代书写——萧红新论&李向辉 1214
新时期中国文学意识形态问题研究史论&李志宏 1215
言文互动: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的关联性研究&刘琴 1215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进程中的语言论争&刘泉 1215
厨川白村文艺思想在中国&刘翌 1216
叙事、欲望与伦理——香港武侠电影研究(1966—1997)&刘郁琪 1216
“十七年文学批评”研究&刘志华 1217
40年代讽刺文学研究&陆衡 1217
解构与重建——十七年文学中的伦理嬗变&吕海琛 1217
文化超越与审美创新——中国新时期少数民族小说精品论&吕豪爽 1218
新中国乡村电影创作中的理想化倾向&吕树梅 1218
“空间转向”视角下的当代文学转型研究&罗慧林 1218
红色版图上的想象之旅——17年(1949—1966)农村题材小说研究&马西超 1219
从城市欲望到精神救赎——当代城市小说欲望与审美关系之研究&冒建华 1219
艾略特智性诗学与20世纪上半期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嬗变&宁群贤 1220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剧作论&潘超青 1220
王安忆小说主题研究&裴艳艳 1221
日本殖民文化背景下的中韩两国文学研究&朴桔汎 1221
新时期小说中的未成年人世界&齐亚敏 1221
雅努斯的面孔:魔幻与儿童文学&钱淑英 1222
东北喜剧小品及其文化意义研究&屈菲 1222
茅盾文学奖研究&任美衡 1222
20世纪90年代女性小说身体话语&任亚荣 1223
暧昧时代的历史想象——世纪之交历史叙事的文化研究&邵明 1223
“样板戏”研究&邵宇彤 1224
周立波新探&佘丹清 1224
消费社会文学的叙事及其生产:1992—2006&申霞艳 1224
中国小说的现代嬗变与类型生成研究&施战军 1225
论当代文学的民间资源——以贾平凹的小说创作为个案&宋洁 1225
于无地彷徨——鲁迅作品中的“家”&苏克军 1226
论新世纪小说的大众文化取向&苏晓芳 1226
浩然:一个紧张的话语场——浩然的文学道路及其发生语境&孙宝灵 1226
论转型期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叙事&孙谦 1227
历史与女性的抒写——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华语电影女编剧创作论&孙晓虹 1227
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论儿童文学中的老人角色&孙亚敏 1228
张承志论&锁晓梅 1228
媒介嬗变中的文学新生态——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数字媒体汉语写作研究&谭华孚 1228
规范与仪式——1950年代长篇小说与明清章回小说比较研究&唐祥勇 1229
新文类探析&唐小娟 1229
传奇叙事与中国现代小说&王东 1230
台湾新世代诗歌研究&王金城 1230
二十年代旧派文人的上海书写——以《礼拜六》、《红杂志》、《紫罗兰》为中心&王进庄 1230
邵洵美和他的出版事业&王京芳 1231
台湾文学研究在大陆(1979—2006)&王文艳 1231
跨海知识分子个案研究——以许寿裳、黎烈文、台静农为中心的考察&王小平 1231
20世纪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研究&王亚民 1232
20世纪中国小说性爱叙事研究&王彦彦 1232
“东吴系女作家”研究(1938—1949)&王羽 1233
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研究&王者凌 1233
表达的舛途——20世纪中国短篇小说文体中的“形式”问题&吴德利 1233
走向和谐:人与自然的双重变奏——中国生态文学发展论纲&吴景明 1234
苏童小说论&吴雪丽 1234
全球化语境中当下中国文学的大众化问题研究——以新世纪为中心&谢中山 1235
20世纪中国散文意境论&辛晓玲 1235
“革命加恋爱”文学现象研究&熊权 1235
在乌托邦的祭坛上——对浩然小说文本演变的解读&徐伟东 1236
20世纪中国成长小说研究&徐秀明 1236
铁凝与新时期文学&闫红 1237
《益世报》副刊与中国现代文学&杨爱芹 1237
现代性视野中的陈三立&杨剑锋 1237
清末民初宋诗派文人群体研究——以1895—1921年为中心&杨萌芽 1238
跨越文化的戏剧旅程——莎士比亚与中国现代戏剧&叶庄新 1238
论穆旦诗歌艺术精神与中国新诗的历史建构&易彬 1239
儒家文化传统与中国电影民族品性的构成&尹晓丽 1239
周作人的文学翻译研究&于小植 1239
生活世界的喧嚣——日常生活诗学视野中的新生代小说&翟文铖 1240
三四十年代上海现代市民小说价值重构&张娟 1240
浮出历史地表之前——女学生与现代妇女写作的发生(1898—1925)&张莉 1241
个性与文学之谜——孙犁及其创作的心理阐释&张龙福 1241
上海新感觉: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新感觉”的发生与发展研究(1928—1936)&张屏瑾 1241
地域文化与现代乡土小说生命主题研究&张瑞英 1242
论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先锋戏剧&张小平 1242
网络诗歌论纲&张晓卉 1243
南方想象的诗学——论苏童的当代唯美写作&张学昕 1243
文学南京——论二三十年代南京文学与政治文化的关系&张勇 1243
乡愁与中国现代生命诗学——以鲁迅、萧红、穆旦为中心&张云峰 1244
中国文学中的日本形象研究&张志彪 1244
“游记新学”的产生与演变——晚清海外旅行写作研究&张治 1244
新时期文学批评的启蒙话语研究&赵黎波 1245
论权势权威型读者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赵平 1245
呼唤和谐的儿童本位观——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赵准胜 1246
论中国当代儿童电影的基本精神&郑欢欢 1246
“学衡派”的身份想象:“人文主义者”与“圣人”&周佩瑶 1246
晚清狭邪小说与都市叙述&朱国昌 1247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1247
新时期蒙古族戏剧文学研究&八格 1247
“五传”比较文学研究&白玉荣 1247
蒙古族族源传说比较研究&包海青 1248
蒙古语构形词缀研究——基于我国现代蒙古口语构形词缀&包满亮 1248
满蒙书面语词汇比较研究&长山 1248
三家子满语辅音研究&戴光宇 1249
《江格尔》美学研究&额尔敦 1249
忻城壮语语气词研究&何霜 1249
壮族麽经布洛陀语言文化研究&何思源 1250
李齐贤汉诗创作研究&何永波 1250
西双版纳傣语量词研究——兼与汉语对比&李明 1250
《热河日记》中的中国形象研究&马靖妮 1251
元杂剧语气词研究&任晓彤 1251
蒙古语标准音声学分析&山丹 1251
17世纪前半叶满蒙关系文书语言研究&斯琴高娃 1251
叙事民歌口头叙事研究&斯琴托雅 1252
蒙古英雄史诗《江格尔》与萨满教&斯琴 1252
鄂温克语和蒙古语语音及名词语法范畴比较研究&斯仁巴图 1252
许筠论略&王红梅 1253
八思巴文变形体研究&乌力吉白乙拉 1253
《青史演义》文献史料学研究&吴塔娜 1253
二战后台湾语言政策研究(1945—2006)&熊南京 1254
卡尔梅克语与蒙古语比较研究&秀花 1254
中韩近代新小说比较研究&赵杨 1254
古代朝鲜女性汉诗研究&庄秀芬 1255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1255
《陈舜臣的文学世界》——寻觅、探索、超越的轨迹&曹志伟 1255
文学中享虐现象之考察&陈曦 1255
后殖民知识界的起义——贱民研究学派研究&陈义华 1256
俄苏文学在中国的两副镜像——以蒋光慈和茅值为个案&池大红 1256
在但丁影响下的T.S.艾略特——从批评到诗歌&邓艳艳 1256
论华人新移民作家的飞散写作&丰云 1257
《小说月报》(1921—1931)翻译文学初探&高志强 1257
别尔嘉耶夫与俄罗斯文学&耿海英 1258
武士道与日本近现代文学——以乃木希典与宫本武藏为中心&关立丹 1258
福泽谕吉研究——以政治思想为中心&贺雷 1258
多元文化语境中的“美国人”——任璧莲小说文化身份问题的研究&胡春梅 1258
欧洲近代长篇小说成型过程中的史诗距离与文体研究&胡琳 1259
他乡的石头记:《红楼梦》百年英译史研究&江帆 1259
后现代主体的退隐与重构:德里罗小说研究&姜小卫 1259
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发展论&黎跃进 1260
书写与跨越: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为中心的研究&李娟 1260
川端康成与日本传统美&李伟萍 1261
莎士比亚历史剧研究&李艳梅 1261
中国创世神话元素及其文化意蕴——以希腊和希伯来创世神话为参照&李滟波 1261
欧美流浪汉小说研究&李志斌 1262
二十世纪初期英语自传体小说叙事策略研究——以《儿子与情人》等四部作品为例&刘丹 1262
学术网络、知识传播中的文学译介研究——以“学衡派”为中心&刘霁 1262
艺术与道德的冲突与融合——王尔德作品研究&刘茂生 1263
文学翻译与世界文学地图的重塑——“十七年”英美文学翻译研究&卢玉玲 1263
和谐与秩序的诗化阐释——蒲柏诗歌研究&马弦 1263
弗吉尼亚·伍尔夫:性别差异与女性写作研究&潘建 1264
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歌&齐磊 1264
日本唯美派文学研究&齐珮 1265
第三只眼看印度——当代印度流散文学中的印度形象&齐园 1265
蒋彝作品研究——文化翻译批评视角&任一鸣 1265
艾特玛托夫在中国&史锦绣 1266
厄普代克中产阶级小说中的信仰危机&宋德发 1266
创新·融合·超越:拉尔夫·埃利森文学研究&谭惠娟 1266
罗曼·雅各布森诗性功能理论研究&田星 1267
王尔德喜剧研究&吴学平 1267
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理论研究&武桂杰 1267
马孔多神话与魔幻现实主义&许志强 1268
马克·吐温青少年题材小说的多主题透视&易乐湘 1268
多维的棱镜——T.S.艾略特诗学、思想研究&虞又铭 1268
论诺曼.N.霍兰德的新精神分析批评&袁祺 1269
论明末清初耶稣会士输入中国的上帝&曾新 1269
高罗佩及其《狄公案》的文化研究&张萍 1269
夏目漱石与近代日本的文化身份建构&张小玲 1270
“诗之思”:卡夫卡艺术世界的“图式”&张玉娟 1270
超越文化政治:走向宗教伦理的批评——特里·伊格尔顿的批评理论研究&赵光慧 1270
赛义德的文学与文化批评理论研究&赵建红 1271
存在与自由的重负——存在主义哲学对莎学的影响&郑歆 1271
归化与异化:中国文学翻译研究的百年流变&朱安博 1272
英语语言文学 1272
巴赫金诗学视野中的陶渊明诗歌英译——复调的翻译现实&蔡华 1272
A Genre-based analysis of travel narrative in Smollett's novel HumphryClinker in comparison with hisTravels&陈大明 1272
陌生化翻译:徐志摩诗歌翻译艺术研究&陈琳 1273
锡德尼的诗歌形式建设&陈尚真 1273
教师认知视角下的语法教学——项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师的调查&高强 1274
英汉运动类动词隐喻认知对比研究&韩大伟 1274
文本旅行与经典建构——寒山诗的传布、翻译与接收研究&胡安江 1274
融合与超越:走向翻译辩证系统论&贾正传 1275
平行语料库与积极型汉英词典的研编&李德俊 1275
乔治·奥威尔作品中的权力关系&李锋 1275
巴赫金超语言学理论的重新语境化及其在书面新闻语篇分析中的应用&李曙光 1276
同与异的碰撞——“否定的辩证法”视域中的女性主体性建构&李昀 1276
称谓语隐喻用法的功能研究&李占芳 1276
泰德·休斯诗歌中的人类关怀&李子丹 1277
时尚话语中的社会性别构建:评价理论视角&廖益清 1277
英语感知动词多义性的认知研究&林正军 1277
议论文体中的抽象实体回指——语用特征与所指解释&刘东虹 1277
文学释经法与希伯来精神的探求——马修·阿诺德宗教思想研究&刘锋 1278
“权威”与“经验”之对话——乔叟梦幻诗研究&刘进 1278
系统中的风格:《小品般若经》六种汉译本翻译风格的演变及成因研究&刘敬国 1278
爱与死亡:尤金·奥尼尔的性别理论研究&刘永杰 1279
汉语爱情隐喻及其认知研究&刘振聪 1279
破除魔咒:安吉拉·卡特童话反写作品中的身体和主体&穆杨 1279
中国学生早期英语过渡语中时体习得状况研究——外部形态和内在意义的影响&牛毓梅 1280
作为策略的罗曼司——温妮弗蕾德·伊顿小说对文化、社会和性别之生物学阐释的质疑&潘志明 1280
伦理视角下的中国传统翻译活动研究&彭萍 1281
趋向“他者的翻译”——德里达翻译思想的伦理指向研究&乔颖 1281
重写“奥斯汀”——论《傲慢与偏见》的四次影视改编&邱瑾 1281
威尔逊的文学与文化批评&邵珊 1282
民族、文化与性别——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尤利西斯》研究&申富英 1282
尤金·奥尼尔的不同形象——传记、评论、书信中想造的剧作家的公众和私人形象&时晓英 1282
中国英语学习者中介语书面叙事语篇时序性的横断研究&孙炬 1283
中国学生“建立学术研究空间”过程探究——英语专业硕士论文“前言”部分的语类分析&孙迎晖 1283
英语疫情新闻中言据性语篇特征的系统功能研究&汤斌 1283
英语双及物小句研究——递送物的五个主要变体&田朝霞 1284
英语录音口试评分过程研究&王海贞 1284
亨利·詹姆斯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及其影响——从传统小说心理描写到现代意识流&魏新俊 1284
汉语失语症的语篇研究&吴克蓉 1285
深入内在世界——罗伯特·勃莱“深层意象”诗歌与诗学研究&肖小军 1285
诗歌的叙述模式和程式——以《英格兰与苏格兰民谣》和《诗经》为例&谢艳明 1285
智性身体:A.S.拜厄特小说研究&徐蕾 1286
自由的存在存在的信念——爱丽丝·默多克哲学思想研究&许健 1286
中国大学生英语朗读语调切分的概率性优选论研究&杨军 1286
互文性模式的功能语言学研究&杨汝福 1287
语篇过程的“篇类”模式——外语课堂话语新探&杨雪燕 1287
EFL课堂教师语码转换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姚明发 1287
纳撒尼尔·韦斯特小说的讽刺艺术&易艳萍 1288
语篇中前置句法结构的语用制约——基于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实证研究&尹洪山 1288
穿越时空的对话:文学翻译价值论&尹衍桐 1288
下义关系的认知语义研究&曾建彬 1289
动态词义识解论&张洪芹 1289
英汉语存现构式的认知对比研究&张珂 1289
批评文体学——理论构建与方法论探讨&张璐 1290
犹太散居的重写:辛西娅·欧兹克小说研究&张少文 1290
从清教徒到扬基——新英格兰清教社会的世俗化过程&张媛 1290
《红楼梦》人物换称的语用研究&张征 1290
从功能的视角考察外来词的生存规律&周红红 1291
利奥塔的差异理论:法则、事件、形式&周慧 1291
后殖民身份:V.S.奈保尔小说研究&周敏 1291
英汉构词法的认知研究&周启强 1292
我欲我所应得:论奥古斯特·威尔逊戏剧中的英雄&周英丽 1292
清末民初外国文学翻译中的女译者研究&朱静 1292
俄语语言文学 1293
《往事与随想》的统一性问题&凡保轩 1293
转型时期的俄罗斯大众文化研究&管玉红 1293
俄汉语是非问句对比研究&兰巧玲 1294
普里什文创作的文体研究&李俊升 1294
索洛古勃象征主义小说中假定性形式的诗学特征&李兰宜 1294
现实与虚幻——维克多·佩列文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艺术图景&李新梅 1295
20世纪末俄罗斯“寻根小说”的宗教旨向&任明丽 1295
论经济原则在俄汉口语中的运用&王晓娟 1296
级次与标准理论的语言学研究&杨家胜 1296
俄语电视广告语篇研究&杨志欣 1296
法语语言文学 1297
纪德的文学姿态:古典与游戏&刘珂 1297
德语语言文学 1297
文学翻译过程中的主体因素&顾牧 1297
联邦德国的移民政策&周惠 1298
日语语言文学 1298
日本式的东方学话语——近代日本汉学与中国游记&泊功 1298
句题诗流变论考:和汉比较文学研究&蒋义乔 1299
神道国教化的文化渊源&李凡荣 1299
日汉存在表现的对比研究——认知语言学视角&李所成 1299
川端文学における死亡超越の思想——死亡超越の视点からの川端康成文学の探究&商雨虹 1300
汉日动词定语从句对比研究——句法结构、话语功能及“背景化”解释&孙海英 1300
印度语言文学 1301
伊克巴尔宗教哲学思想研究——解析《伊斯兰宗教思想重建》&雷武铃 1301
拉贾·拉奥小说研究&刘朝华 1301
现代伊斯兰主义思想家毛杜迪研究&王旭 1302
西班牙语语言文学 1302
西班牙历史与现实的沉思——布埃罗·巴列霍历史剧研究&程弋洋 1302
阿拉伯语语言文学 1302
中庸与调和——儒家文化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比较研究&吴旻雁 1302
欧洲语言文学 1303
现代罗马尼亚语称谓系统&董希骁 1303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303
译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锋——翻译社会学视阈&胡牧 1303
英语进行体的第二语言习得:认知—功能语言视角&胡荣 1304
基于汉英/英汉平行语料库的翻译共性研究——翻译中连接部分和人称代词主语的显化与隐化&黄立波 1304
致使动词与致使结构——句法—语义接口研究&阚哲华 1304
小词短语动词:一项认知语言学思路的研究&骆涵 1305
同声传译与工作记忆的关系研究&张威 1305
新闻学 1306
虚拟与风险:中国传媒产业虚拟经济运营研究&陈刚 1306
媒介组织变革原理与机制&陈健强 1306
新闻客观性原理的法律解读&陈乐 1307
中英传播学教育比较研究——传播学历史的发展与演变&崔清活 1307
媒介的直观——论麦克卢汉传播学研究的现象学方法&范龙 1307
突发性公共危机报道难点与对策研究&甘露 1308
媒体的风险建构及其沟通&郭小平 1308
媒介生态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民生新闻研究——以电视民生新闻为例&侯迎忠 1308
新闻传媒的科学传播研究&姜昕 1309
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私密话语研究&靳翠萍 1309
论传媒发展的理性&柯泽 1309
中国传媒产业制度变迁研究&李小曼 1310
论知情权的法律保障——新闻传播学的视角&林爱珺 1310
视像传播机理研究&刘洪 1310
构建和谐社会语境下中国新闻内容规制的法治化研究&刘兢 1311
中国大陆报纸转型研究&吕尚彬 1311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新闻中的伦理话题与媒体的社会责任&罗哲宇 1312
国民政府时期的大众报刊与民主政治发展(1927—1937年)——以公共领域为视角的考察&彭垒 1312
革新开放以来越南新闻传媒业的革新与发展研究&阮成利 1312
媒介休闲文化初探&宋妍 1312
中国新闻专业主义与商业主义矛盾研究——管理学的视角&苏伟 1313
传媒竞争力的评测&汤李梁 1313
从组织传播到大众传播——我国突发事件传播模式研究&滕朋 1314
当前我国大众化报纸消息来源偏向研究&王芳 1314
文化视野下的媒介化生存——1992年以来中国社会的媒介生态研究&魏先努 1314
数字化时代报业的生存与发展&魏轶群 1315
新闻的观念——论新闻理论认知图式的反思与重建&翁杨 1315
民国时期《良友》画报与上海都市文化研究&吴果中 1315
中美传播学早期的建制化历程与反思&伍静 1316
中国汽车传媒研究&修宇 1316
党报品牌战略研究&徐永新 1316
互动·整合·大融合: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的变革&许颖 1317
大众传媒与历史记忆——新时期传媒抗战记忆研究&余霞 1317
中国广告产业制度问题检讨&曾兰平 1317
党报三农报道研究(2002—2006)——以《人民日报》、《湖北日报》为例&张明 1318
职业性与学术性的博弈——战后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研究&张晓静 1318
大广告观与国内企业广告管理研究&章俊 13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西北欠发达地区报业发展研究&赵星耀 1319
中国时尚杂志的历史衍变及报刊时尚传播的历史分析&赵云泽 1319
中美新闻报道观念比较研究&朱清河 1319
传播学 1320
简单:整合营销传播的一个关键词——理论模式与运用&蔡勇 1320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出版研究&陈矩弘 1320
日本在华官方报:英文《华北正报》(1919—1930)研究&冯悦 1321
广告公信力的缺失与建构&高运锋 1321
传媒经济行为博弈分析&韩晓宁 1321
中国香烟广告研究——从法律规范、传播学与符号学观点切入&洪贤智 1322
中国互联网使用中的“数字鸿沟”研究&胡献红 1322
互联网媒体使用中的社会结构与个人行为关系研究&黄佩 1322
传播技术与共同体:文化的视角——从英尼斯到麦克卢汉&李洁 1323
广告伦理研究&李淑芳 1323
罗马天主教会二十世纪传播政策分析——对大众传播认知的转变:从抗拒到采纳&林瑞琪 1324
我国数字期刊的整合营销传播研究&沈剑虹 1324
中国动画产业链发展研究&陶莉 1324
中国传媒业运行的监管与规范&屠正锋 1325
新闻架构与社会变迁——1949年以来我国新闻经典报道解读&王辰瑶 1325
越轨新闻信息传播与社会控制&王勇 1325
中美公共关系高等教育比较研究&吴世家 1326
数字时代电视产业平台化趋势及对策&颜梅 1326
网络媒体监管中的政府角色设定&余晓莉 1326
中国大众媒介信息流程中的第三人效果研究&禹卫华 1327
报刊与文化身份建构——1898—1918中国妇女报刊研究&张丽萍 1327
企业危机传播管理研究——危机传播与企业组织形象重构&张涛 1328
中国电视娱乐产业研究——种生产者的视角&周亭 1328
晚清的言论秩序&朱至刚 1328
艺术学 1329
从“遗产”中解读长角苗服饰文化&安丽哲 1329
艺术文化论——艺术在文化价值系统中的位置&黄永健 1329
中国城市雕塑研究——语义、语境及当代内涵&季峰 1330
直观和现象——贾科梅蒂的视觉探索&李婷 1330
大足石刻艺术研究&龙红 1330
新媒体艺术的美学研究&马凌燕 1331
20世纪:学人与艺术&史爱兵 1331
《红楼梦》美学阐释&孙伟科 1332
西方现代艺术在中国的形象衍变&王拥军 1332
中国“现代书法”蓝皮书&张爱国 1332
音乐学 1333
秦淮乐籍研究&程晖晖 1333
从拉魂腔到柳琴戏——个剧种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变迁&孔培培 1333
礼乐张力下的音乐体认——以春秋战国礼乐关系为中心&李宏峰 1334
假面真情——安徽贵池荡里姚傩仪式音乐的人类学研究&孟凡玉 1334
沪宁杭地区近现代天主教音乐考察研究&南鸿雁 1335
美国百老汇“整合音乐剧”&卿菁 1335
中国古代琴僧及其琴学贡献&司冰琳 1335
二十世纪的中国筝乐艺术&王英睿 1336
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以女声为例&吴静 1336
钢琴音乐的力度形态研究——以勃拉姆斯Op.5与Op.117为例的乐谱与音响比较&周雪丰 1337
美术学 1337
新中国“十七年”中国画研究&蔡青 1337
宋代论书诗研究&蔡显良 1337
山水画画法嬗变研究&曹建华 1338
作为精神史的艺术史&丁亚雷 1338
吕凤子研究&范建华 1338
七世纪前汉地佛像服饰研究&费泳 1339
北宋翰林图画院制度渊源考论&韩刚 1339
踪迹大化·其命唯新——傅抱石绘画思想研究&黄戈 1339
西方近现代公共建筑新类型研究——以博物馆建筑为中心&黄倩 1340
朝鲜后期画家赵熙龙绘画研究&姜美先 1340
玉堂遗音&李若晴 1340
时空交界下的文化抉择——吴昌硕绘画思想研究&李淑辉 1340
中国学院背景女雕塑家创作研究&李仲如 1341
民国时期现代雕塑研究&刘立彬 1341
《芥子园画传初集》考评&刘越 1341
汉代艺术中外来母题举例——以画像石为中心&缪哲 1342
女性主义如何干预艺术史&齐鹏 1342
“长安画派”研究&屈健 1342
克孜尔中心柱窟的图像构成&任平山 1343
女性凝视的震撼&孙琬君 1343
南宋画风对朝鲜半岛绘画的影响——以李唐、马远、夏圭为主&孙希姃 1343
夏皮罗中世纪美术研究——论一种作为文本的视觉语言符号学&王春辰 1344
话语的转型——以宗白华的中国画理论为解析案例&王云亮 1344
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探讨&夏燕靖 1344
凡高艺术的价值:论艺术之古艺今用和老干新枝&叶时昌 1345
河南登封黑山沟北宋砖雕壁画墓图像构成研究&易晴 1345
视觉愉悦——关于电影凝视的研究&曾胜 1345
论西方色彩的理论与实践——有关油画色彩的两对关键问题&张春华 1346
和之以天倪——八大山人山水画研究&张冬卉 1346
从美术鉴藏类电视节目解析我国当代鉴藏&张国珍 1346
宋徽宗对文人画的影响&张其凤 1346
“引书入画”在黄宾虹山水画笔墨转换中的重要作用&张桐瑀 1347
道教壁画五岳神祇图像谱系研究&赵伟 1347
日本工艺文化与日本现代化&赵云川 1348
民国前期(1912—1936)——西方现代木刻在中国的传播&郑涛 1348
设计艺术学 1348
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中国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现状研究&何晓佑 1348
从新农村到小城镇——大北京(B—P)模式与新农村规划若干形态模式研究&邱昕 1349
艺术设计目标系统法与设计实践研究&易西多 1349
四川茂汶理羌族设计的文化生态研究&张犇 1350
戏剧戏曲学 1350
京剧三国戏研究&包海英 1350
现代语境中的历史剧创作——论1980年以后的中国历史舞台剧&陈彩玲 1350
欧阳予倩的学院派戏剧道路&陈建军 1351
京剧班社与京剧艺术&陈恬 1351
论从古希腊到英国詹姆斯一世时期的复仇悲剧&程倩 1351
清代北京高腔考述&戴和冰 1352
侯孝贤电影研究&何可可 1352
上海孤岛时期话剧研究&胡叠 1352
论卓别林的喜剧电影特征&李艺 1353
明代弋阳诸腔与民间文化&毛忠 1353
传统文化精华的现代视像——中韩电视剧主要类型对比及实践意义&秦振贵 1353
民族国家戏剧:想象、建构与歧路——1949—1966中国话剧创作研究&阮南燕 1354
二人转戏俗研究&孙红侠 1354
多元文化与台湾现代戏剧&王晓红 1355
贾村赛社及其戏剧活动研究&王学锋 1355
镜像与自我——论皮兰德类心理剧代表作中的人物&吴丽娜 1355
明清时期南北曲的衍变&许莉莉 1356
李健吾戏剧论&杨晓云 1356
论尤金·奥尼尔剧作的自传性特征&尹迪 1356
演出符号学浅探——戏剧演出的符号学解析&袁立本 1357
日本江户时代的主要戏剧思想&张苓 1357
亚洲新电影本土景观建构研究&章旭清 1357
昆曲在北方的流传与发展&朱俊玲 1358
电影学 1358
镜像叙述:电影中的北京(1980—)&蔡晓芳 1358
电影城市:空间建构、身体生产与视觉政治(1990—2006年)&陈晓云 1358
9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跨族裔导演的“身份”写作&崔军 1359
中国电影“新浪潮”研究——民族电影振兴之路的探索与选择&郭越 1359
中国电视新闻播音样态多样性研究&海霞 1360
中国动画剧作的民族化研究&黄苏瑾 1360
武舞神话:中国武侠电影及其文化精神&贾磊磊 1360
影像的现实与现实的影像——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历史存在与当下生态研究&刘翠霞 1361
特区电视与电视特区——珠三角电视生存发展战略及泛珠三角电视特区构想&刘英 1361
动画角色品牌运营研究&刘跃军 1361
真实的游戏——论新纪录电影的美学特质&孙红云 1362
影像真实感论——关于视觉的电影技术艺术史&屠明非 1362
电影中的电影:元电影研究&杨抒 1362
中国电影音乐史初论(大陆部分)&杨宣华 1363
1995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中高票房商业电影的观众消费研究&余莉 1363
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周清平 1363
中国独立电影文化与产业研究&朱晓艺 1364
影戏传奇——早期中国电影观念的生成&左衡 1364
广播电视艺术学 1365
媒介权力与政治权力的结构变迁——当代中国大众传媒与反腐倡廉研究&程金福 1365
制度变迁与新闻实践——当代中国电视体育新闻研究&陈国强 1365
个人书写与民间影像——中国独立纪录片创作与传播&樊启鹏 1366
电视文艺传播伦理研究&庚钟银 1366
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研究&李晓虎 1366
于影像中构筑故事图景——中国长篇电视连续剧叙事结构研究&李艳 1367
媒介公共关系的理念与运作模式研究&钱海红 1367
论中国纪录片的类型化生产&王庆福 1368
舞蹈学 1368
假面阴阳——安徽贵池傩舞的田野考察与研究&罗斌 1368
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地)舞蹈创作与政治文化之关系,1979—2006&慕羽 1368
花鼓灯的现时调查与保护的思考&潘丽 1369
历史学 1370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1370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史学批判研究&杜学霞 1370
班固、荀悦思想比较研究&杜永梅 1370
中山大学人文学科在现代中国学术上的地位(1926—1938)&刘小云 1370
美国早期传教士中国观和中国学研究——以裨治文为中心的考察&马少甫 1371
《春秋》及“三传”历史观研究&邱锋 1371
英国有限王权剖析(11—13世纪)&邱胜利 1371
后现代主义及其社会历史哲学&王京春 1372
欧洲浪漫主义史学思想研究&王利红 1372
辽金元史学的多民族特点&吴凤霞 1373
1949—1972:中美对峙时期的美国中国学&吴原元 1373
近三十年儒学发展思潮研究&夏雪 1373
历史地理学 1374
近代经济区的形成与运作——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口岸与腹地(1842—1937)&方书生 1374
民国以来沂沭泗流域环境变迁与水利纠纷&胡其伟 1374
清乾嘉之际川楚陕白莲教的空间扩散与组织过程之初步研究&江田祥 1374
西方人“塑造”的广州景观(1517—1840)——以旅行者、传教士和使团成员的记述为中心&倪文君 1375
唐宋以来川西边缘地带城市历史地理研究&覃影 1375
明清江南海塘的建设与环境&王大学 1376
《中国评论》(1872—1901)与西方汉学&王国强 1376
清代河南学校教育发展的时空差异与成因分析&王洪瑞 1376
清代新疆边境地区城市对比研究——以伊犁、喀什噶尔为中心&吴轶群 1377
明清时期徽州的灾害及其社会应对&吴媛媛 1377
政治地理视角下的省界变迁——以民国时期安徽省为例&徐建平 1377
国家、企业、商人:东北港口空间的构建与其绩效研究(1861—1931)&姚永超 1378
近代山西城镇地理研究&曾谦 1378
近代汉口港与其腹地经济关系变迁(1862—1936)——以主要出口商品为中心&张珊珊 1379
蚌埠城市历史地理研究&张晓芳 1379
吐蕃王朝历史军事地理研究&朱悦梅 1380
历史文献学 1380
敦煌遗书书法浅探&陈琪 1380
敦煌写本《诸山圣迹志》校释与研究&陈双印 1380
清代地方社会中的官、民与法——以清代地方官判牍中的诬告案为中心&高峰雁 1381
周必大文献学实践与成就研究&谷敏 1381
敦煌本儒家文献研究&韩锋 1381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宋代杂史研究——兼论史部杂史类目的演变&景新强 1382
元代道教史籍研究&刘永海 1382
魏晋南北朝碑别字研究&陆明君 1382
清代碑学批评——以《广艺舟双楫》为中心&马新宇 1383
陈垣的史源学研究与教学&史丽君 1383
帝制初期中国传统政治理论体系建构——以《新语》整体性文本解读为基点&唐国军 1383
出土战国遣册所记名物分类汇释&田河 1384
中西文化视野下的王先谦研究——以史学为中心&王青芝 1384
清代吴派学术研究&王应宪 1385
明清士绅家训研究(1368—1840)&王瑜 1385
清末民初广西大新县境土司社会研究——地方文献中的壮乡社会&韦顺莉 1385
宋代孙子兵学研究&魏鸿 1386
敦煌壁画的材料研究&徐勇 1386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密教研究&赵晓星 1387
元代四书学研究&周春健 1387
专门史 1387
清代长江中游地区的社仓与乡村社会&白丽萍 1387
十八至二十世纪初东部内蒙古社会变迁研究——以喀喇沁地区旗制与旗民社会为中心&白玉双 1388
清代禁教时期华籍天主教徒的传教活动研究(1721—1846)&宾静 1388
子夏及其学派研究&步如飞 1389
国民政府时期的蒙古自治——从百灵庙自治运动到绥境蒙政会成立&长命 1389
近现代闽籍翻译家研究&陈爱钗 1389
曹学佺研究&陈超 1390
荀子与战国学术思潮&陈荣庆 1390
近代社会转型与甘肃士绅&陈尚敏 1390
汉代文献学及其思想研究&陈一梅 1391
晚清海关税政研究:以征存奏拨制度为中心&陈勇 1391
元明大理地区的帝国构建与社会转型&戴辉 1391
共同善中的自由:托马斯·希尔·格林自由民主思想研究&邓振军 1392
四至八世纪吐鲁番的多民族问题探索&董永强 1392
基督教在华医药事业与中国医学早期现代化&杜志章 1392
《诸儒鸣道集》述评&符云辉 1393
自然与自由——老庄生命哲学研究&付粉鸽 1393
史前至12世纪中国北方地区的东西文化交流——以考古发现为主进行的探讨&付宁 1393
“东方芝加哥”背后的庸常——民国中后期(1927—1949)武汉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研究&胡俊修 1394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体育史论考&黄聪 1394
大德是钦:记忆深处的福建协和大学&黄涛 1395
出走——顾准及其思想研究&蒋贤斌 1395
清代蒙古地区地方立法问题研究——以《喀尔喀志如姆》研究为中心&金山 1396
早期儒家人道思想的形成与演变——以子思为中心&孔德立 1396
近代老学研究&李程 1396
晚清江浙礼学研究——以扬州、浙东、常州为中心&李江辉 1397
先秦两汉齐鲁商贾传统研究&李金山 1397
明末清初回族三大汉文译著家伦理思想研究&梁向明 1397
移民、国家与地方权势:以巴县客长制为中心&梁勇 1398
清代顺康两朝科道官员研究&刘丽君 1398
唐宋饮食文化比较研究——以中原地区为考察中心&刘朴兵 1398
《皇朝藩部要略》研究&吕文利 1399
民初“文化遗民”研究&罗惠缙 1399
清代东北驿站交通研究&孟秋丽 1399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图书馆研究(1862—1952)&孟雪梅 1400
清入关前文馆、内三院述论&邱雪静 1400
“自杀时代”的来临?——20世纪早期中国知识群体的激烈行为和价值选择&沈巍 1400
韩非子政治思想再研究&宋洪兵 1401
元代地方精英与基层社会——以江南地区为研究中心&苏力 1401
儒教社会中的独行者:李贽儒学思想研究&王宝峰 1402
《禹贡》半月刊研究&王江 1402
英国妇女社会政治同盟参政运动研究&王赳 1402
清朝前期涉外法律研究——以广东地区来华外国人为中心&王巨新 1402
现代化视野下的民国乡村建设思想研究&王欣瑞 1403
清代道咸同时期的汉学研究&王元琪 1403
他山之石:明恩溥的中国观研究&翁伟志 1404
18至20世纪初归化城土默特财政研究&乌仁其其格 1404
13至19世纪宁夏平原农牧业开发研究&吴超 1404
论西汉的《穀梁》学——兼论《穀梁》与《公羊》之间的升降关系&吴涛 1405
论朱熹对张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朱熹对《正蒙》的诠释为中心&肖发荣 1405
地域史脉络下的乡村社会建构:白堠乡的故事&肖文评 1405
西方宗教与清末民初广州社会变迁(1835—1929)&邢照华 1406
国民政府治藏政策及其实施研究(1927—1949)&徐百永 1406
“商业社会”的建构——亚当·斯密启蒙思想研究&杨芳 1406
一九二九:同乡与赈灾——旅平河南赈灾会研究&叶宗宝 1407
元代也里可温的社会历史考察&殷小平 1407
先秦民族思想与民族政策&曾文芳 1407
胡约翰与福建安立甘会研究:1862—1915&张金红 1408
美国在华石油公司研究——以长州美孚、德士古石油公司为中心(1900—1952)&张小欣 1408
论十九世纪清代的汉宋之争&张循 1408
阅读、表达与集体心态——以清末出版的“卫生”书籍为中心&张仲民 1409
“文书转述”与清代地方行政运作——以清代中后期的四川巴县为个案&郑金刚 1409
宋儒对《中庸》的研究&郑熊 1409
地缘与学缘:一九二○年代的安徽教育界(1920—1926)&周宁 1410
1369—1599日本各阶层对华观初探&朱莉丽 1410
汉代谶纬天论研究&朱玉周 1410
中国古代史 1411
明代言官群体研究&蔡明伦 1411
宋朝地方治安制度研究&常志刚 1411
明代女性碑传文与品官命妇研究&陈超 1412
《福乐智慧》健康史料探索——十一世纪维吾尔民族的健康思想及实践方法&陈青萍 1412
从荆江河道及两岸河湖的变迁看荆江地区人地关系的演变——以宋元明清时期为中心&陈曦 1412
清代报人研究&程丽红 1413
汉代物价新探&丁邦友 1413
唐代学官研究&董坤玉 1413
清代《史记》研究&董焱 1414
中古太原士族研究&范兆飞 1414
东亚国际秩序瓦解过程中的中古各国关系&房奕 1414
清代东北商埠与社会变迁研究&费驰 1415
魏晋南北朝官员惩治与复起研究&付开镜 1415
汉唐官学学礼研究&盖金伟 1415
汉唐间的爵位、勋官与散官——品位结构与等级特权视角的研究&顾江龙 1416
东亚同文书院研究&郭晶 1416
知识断裂与技术转移——炼丹术及其技术转移的历史考察&韩吉绍 1416
蒙元可汗的合法性——王权与神权&何启龙 1417
明代阁臣群体研究&洪早清 1417
雍正朝东南海疆治理研究&侯俊云 1418
中晚唐士大夫政治态度研究&胡明曌 1418
顾颉刚“古史层累说”初探&黄海烈 1418
跨国贸易与地方社会——16世纪以降乍浦港的研究&焦鹏 1418
战国平民研究&具滋元 1419
三国政区地理研究&孔祥军 1419
清前期文官考绩制度研究&孔祥文 1420
先秦儒道对“德”“道”的诠释——中国先秦时期的个体论&李晓英 1420
商周兵制考论&李忠林 1420
朝堂之外:北宋东京士人交游诸侧面&梁建国 1421
范文澜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林国华 1421
《老子》文本与道儒关系演变研究&刘晗 1421
中国古代史书纪传体研究&刘建民 1422
班昭妇女家庭伦理思想研究&刘利利 1422
1651—1849年清朝政府对澳门的管治研究&刘冉冉 1422
中国人的“孝道”——以清代为中心的考察&刘舒曼 1423
春秋时期贵族政治的历史变迁&马卫东 1423
尧舜时代研究&马兴 1424
顾颉刚史学思想的认识论解析&彭国良 1424
隋唐皇朝东征高丽研究&乔凤岐 1424
清代忠义研究——以《清史稿·忠义传》为中心的考察&秦翠红 1425
唐代御史台研究&任长义 1425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任思亮 1425
唐代死刑研究&石冬梅 1426
创造祖荫——广州沥滘村两个宗族的故事&石坚平 1426
唐代商人若干问题研究&宋军风 1426
明清时期美洲农作物在中国的传种及其影响研究——以玉米、番薯、烟草为视角&宋军令 1427
礼仪与社会秩序:从大藤峡“猺乱”到太平天国&唐晓涛 1427
明清以来徽州民间信仰研究&陶明选 1427
16至19世纪中叶亚洲贸易网络下的中暹双轨贸易&田渝 1428
《商君书》研究&仝卫敏 1428
魏晋南北朝考课制度研究&王东洋 1429
复社研究&王恩俊 1429
晚唐五代秦岐割据政权研究&王凤翔 1429
唐代刑部尚书研究&王建峰 1430
南宋军事领导体制研究&王青松 1430
两晋史学发展特征研究&王松山 1430
十六至十八世纪婢女生存状态研究&王雪萍 1431
先秦的卜筮与《周易》研究&王永平 1431
《诗经》中生活习俗研究——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的综合考察分析&王志芳 1432
清代直隶地区的人口与社会——人口压力的应对措施及其社会后果&王志润 1432
战国耕战政策研究&王志轩 1432
宋代迁徙官僚家族研究——以两浙路为中心&魏峰 1433
道教导引术之历史研究&魏燕利 1433
清中叶两淮私盐与地方社会——以湖广、江西为中心&吴海波 1433
唐宋礼典与社会变迁——以《中兴礼节》为中心&吴羽 1434
葛洪《抱朴子外篇》研究&武锋 1434
南朝僧尼与佛教中国化&夏德美 1434
儒学传播与汉魏六朝文化变迁&夏增民 1435
器型、纹饰与晚明社会生活——以景德镇瓷器为中心的考察&肖 丰 1435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研究——以精英分子为中心&徐红 1435
清乾隆朝陋规案研究&晏爱红 1436
游民与汉代社会&杨云峰 1436
宋朝制置使制度研究&姚建根 1437
乾嘉时期的《汉书》研究&袁法周 1437
唐代节日研究&张勃 1437
南京地方文献专题研究&张可辉 1438
周代司徒研究&张磊 1438
宋代畜牧业研究&张显运 1438
秦汉律令法系研究——从新出简牍看律、令、科及其关系&张忠炜 1439
明清时期的山东海防&赵红 1439
嘉庆朝官员革职案研究&赵亮 1439
周代饮食文化研究&周粟 1440
两宋乡村治理体系研究&朱奎泽 1440
中国近现代史 1441
变俗与变政——上海市政府民俗变革研究(1927—1937)&艾萍 1441
江苏当代消防事业研究&白纯 1441
近代中国实业救国思潮研究&蔡双全 1441
论清末民初政府管理模式的现代性流变&岑红 1442
冲突到稳定——上海劳资关系研究(1925—1931)&陈光 1442
扬州文化与旅游研究&陈肖静 1443
民初的媒体与政治——1912—1916年政党报刊与政争&陈忠纯 1443
中国视角下的“冷战”后中印外交关系研究(1991—2005)&陈宗海 1443
晚清汉学研究&程二奇 1444
中华职业教育社农村改进运动研究(1926—1937)&崔军伟 1444
莫理循的中国观(1897—1911)&戴银凤 1444
传统与变迁——20世纪上半年期冀中定县农村经济研究&邓红 1445
1953—1966工业移民与洛阳城市的社会变迁&丁一平 1445
《大公报》教育评述研究(1912—1922)&范文明 1446
人民代表大会运行机制研究&房正宏 1446
中国近代公司治理机制的历史考察(1872—1949)&高新伟 1446
单位“文革”研究:以全国妇联为个案&耿化敏 1447
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和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关培凤 1447
民国时期统治者对城市下层社会的社会调控——以山东为例&郭谦 1448
清末东北新政研究&郭艳波 1448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教育复员研究&贺金林 1448
抗战时期国民党敌后游击战争研究(1937—1945)&洪小夏 1449
中国近代军事学的兴起(1840—1949)——学科史的几个重要问题研究&侯昂妤 1449
晚清时期西方物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胡浩宇 1450
黄遵宪思想研究&胡琴娥 1450
1927—1937年广州报纸家庭案件报道反映的法律观念&胡雪莲 1450
刘蓉理学思想研究&胡忆红 1451
近代中国民营出版业研究——以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为考察对象&黄宝忠 1451
官办自治:1929—1934年中山模范县的训政&黄珍德 1451
清代府州县学研究&霍红伟 1452
清军江南大营研究(1853—1860)&纪振奇 1452
抗战时期太行根据地中共农村党组织研究&李秉奎 1452
大学毕业生统一分配制度研究(1950—1965年)——以上海为中心的历史考察&李朝军 1453
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研究(1955—1983年)&李德成 1453
近代石家庄城市化研究(1901—1949)&李惠民 1454
灾荒、变乱与地方应对——以鲁西为中心的观察(1855—1937)&李庆华 1454
1949—1956年北京社会救助研究&李小尉 1454
南京国民政府后期上海市商会研究(1945—1949)&李勇军 1455
法治的守望者(1906—1928)&李在全 1455
督抚与清末预备立宪研究&李振武 1455
北京警察群体研究(1901—1937)&李自典 1456
孔子的德治思想——兼与柏拉图理念政治思想比较研究&刘丹忱 1456
近代中国城市休闲领域的现代变迁研究(1840—1937)——以晚清民国身体现代转型为中心的考察&刘丰祥 1456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乡村学校教育问题研究(1927—1937)&刘克辉 1457
广西新民团研究(1930—1940)&刘文俊 1457
发展与困顿:近代江西的工业化历程&刘义程 1457
清代宗藩体制解体研究——以中朝关系为主要视角&柳岳武 1458
传统民族观念与清政府——以“中国观念”为视角&陆勇 1458
清末民初新式知识分子择业研究(1906—1919)&逯慧娟 1459
买办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1840—1927年)&聂好春 1459
上海棉纺织业劳资争议研究(1912—1937)&彭贵珍 1459
独立评论派学人与抗日救亡运动(1931—1937)&齐辉 1460
抗日战争时期太行根据地基层政权研究&秦富平 1460
晚清海关与财政——以海关监督为中心&任智勇 1460
抗战时期的广东保甲制度研究&沈成飞 1461
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中的华工&生键红 1461
北洋政府时期日本对沪纺织业投资研究&宋开友 1461
民国湖北主要社会问题治理研究&万江红 1462
上海票据交换所研究(1933—1951)&万立明 1462
革命、改良与“弹性结构”——1927至1937年江西传统乡村社会变迁研究&万振凡 1463
近代东北乡村社会研究(1840—1931)&王广义 1463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风俗嬗变研究(1860—1920)&王海鹏 1463
陈澧思想研究&王惠荣 1464
政治变迁中的中外企业竞争——福公司矿案研究(1898—1940)&王守谦 1464
清军火器、军制与战争——以旗营与淮勇为中心&王涛 1465
江苏省四清运动研究&王永华 1465
变局中的商人抉择——上海商业联合会研究&王永进 1465
清代流放制度研究&王云红 1466
1950—1957年的退役军人就业安置——种人才移植模式的考察&王众 1466
移植与超越:民国中医医政研究&文庠 1467
晚清洋务派政治思想研究&吴永 1467
知识分子的救亡努力——《今日评论》与抗战时期中国政策的抉择&谢慧 1467
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度研究——以浙江椒江为分析个案&许法根 1468
戴鸿慈研究&俞勇嫔 1468
清末农业新政研究&苑朋欣 1468
吴景濂与民国政治(1916—1923)&张淑娟 1469
中国现代孔教运动研究——以孔教会为中心&张松智 1469
传统审判制度近代化研究&张熙照 1469
直隶商会与乡村社会经济(1903—1937)&张学军 1470
地权变动与社会重构——苏南土地改革研究&张一平 1470
1956年前后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研究&赵东苹 1471
经守其常,权济其变:晚清民国云南绅耆的社会地位与角色&赵蕊 1471
技术传播体系与社会变迁——1901至1937年山东棉花种植业研究&周飞 1471
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创立与发展研究&周杰 1472
建国初期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稳定作用研究&周苏玉 1472
地方主义与民族主义——南通绅商与战时政治(1937—1949)&周宗根 1472
世界史 1473
论近代日本的国际秩序观及其对中朝的外交政策&安善花 1473
帝国初期山北高卢罗马化研究&薄海昆 1473
李承晚政权与美韩同盟&陈波 1474
计量史学:20世纪史学科学化的限度&陈继静 1474
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的特点研究&陈黎阳 1474
赫茨尔及其政治犹太复国主义研究&陈曦 1475
日本南进东南亚与台湾总督府关系研究(1895—1945)&陈艳云 1475
战后美国对印度尼西亚外交政策与隐蔽行动研究&代保平 1476
战后日本的东亚文化外交研究——以中、韩、东盟为中心&丁兆中 147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中东政策研究&樊为之 1476
20世纪50年代美国西太平洋集体防务体系解析&范丽萍 1477
对罗马道路的社会史研究&冯定雄 1477
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就业与培训政策研究&高嵩 1477
英国普通法的早期渐进&宫艳丽 1478
清代中期巴黎外方传教会四川传教模式述评&郭丽娜 1478
俄国近代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郭文 1478
《奥克西林库斯希腊志》研究&郭霞 1479
俄国犹太人研究(18世纪末—1917年)&郭宇春 1479
托勒密埃及王权研究&郭子林 1480
美国战略核导弹历史与冷战进程研究(1945—1968)&侯锐 1480
不得立法侵犯个人基本权利——“屠宰场案”与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第一款&胡晓进 1480
城市显贵与权力的转换——论佛罗伦萨共和国的衰亡&霍文利 1481
后霍梅尼时代的伊朗政治发展研究&蒋真 1481
东北亚国际关系中的美国政策研究(1784—1931)&李朋 1481
撒路斯提乌斯《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研究&梁洁 1482
苏丹内战研究&刘辉 1482
16至19世纪澳门文化“递进重构”模式研究&刘然玲 1483
自由与共和国的创建——马基雅维里政治思想研究&卢少鹏 1483
非洲统一组织研究——泛非主义视角&路征远 1483
天主教信仰与美国经验的契合——美国天主教新保守派迈克尔·诺瓦克研究&彭琦 1484
美国外交史学中的“威斯康星学派”研究&曲升 1484
论自然灾害对中东文明发展的影响&任德胜 1484
交通运输与中世纪英国经济变迁(1150—1500)&沈琦 1485
欧洲中世纪大学研究&石广盛 1485
古典时期雅典家庭研究&孙晶晶 1486
公元前6—4世纪的雅典奴隶&孙艳萍 1486
艰难的霸权转换——国际贸易组织(ITO)的命运&谈谭 1486
自由与权威——二战后美国右派运动张力研究&唐科 1487
14—17世纪欧洲自然法思想研究——以近代国家理论为视角&陶永新 1487
1969—1972年中美缓和进程研究&王成至 1488
西方宗教文化视角下的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思潮&王林 1488
肯尼迪政府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的政策&王仕英 1488
联邦军队与美国南方重建&王淑霞 1489
近代以来英国食品安全立法的形成与演变:1860—2000&魏秀春 1489
论天主教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对犹宣言的产生及其影响&温立峰 1489
摩洛哥王国的经济调整与政治改革研究&相艳 1490
策略的贫困——佩里·安德森的社会主义策略思想评述&谢济光 1490
《宇宙风》杂志的日本认识研究&徐冰 1490
英国富裕农民群体研究(1450—1650)&徐华娟 1491
近代早期英国宪政及宪政观念的发展与转变&徐煜 1491
美国1919—1933年对欧洲的经济外交政策研究&徐振伟 1491
近代日本政府对中国留日学生政策研究(1896—1931年)&徐志民 1492
近代以来阿拉伯民族的觉醒与“王政时期”泛阿拉伯主义运动研究(1798—1958)&闫忠林 1492
第二次柏林危机期间美国与联邦德国关系研究(1958—1963)&叶晓东 1493
俄罗斯早期政党研究&叶艳华 1493
后冷战时代欧盟的中东政策与实践研究&尹斌 1493
君士坦丁改革研究&袁波 1494
德国与欧洲一体化&张才圣 1494
雅典的陪审法庭研究&张春梅 1494
幕府末年以来日本的三权分立问题研究&张经建 1495
中世纪欧洲犹太妇女地位研究&张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