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2
治病须知大运辨(订正) 2
脉义辨 2
脉义辨引 2
长沙伤寒脉义 3
《内经》脉义 3
陶氏伤寒三诊脉义 4
温病与伤寒不同诊脉义(诸书未载) 4
伤寒脉证辨 5
温病脉证辨 6
温病与伤寒根源辨 7
温病与伤寒治法辨 8
行邪伏邪辨 9
证候辨 10
寒热为治病大纲领辨 10
发表为第一关节辨 12
温病非时行之气辨 13
温病是杂气非六气辨 14
杂气所伤不同辨 15
杂气有盛衰辨 15
温病瘟疫之讹辨 16
四损不可正治辨 17
六经证治辨 17
坏病辨 18
两感辨 19
伤寒合病并病辨 19
温病大头六证辨 20
卷二 23
阳证 23
阴证 23
阳证似阴 23
阴证似阳 24
阳毒阴毒 25
表证 25
表里兼证 26
里证 26
面黄 身黄(以下共计温病温下证五十二条) 26
目暗不明 目赤 目黄 目瞑 目直视 目反折 27
舌白胎 黄胎 黑胎 27
舌白砂苔 舌紫赤色 27
舌芒刺 28
舌裂 28
舌短 舌卷 舌硬 28
唇燥裂 唇焦色 口臭 鼻孔如烟煤 28
口燥咽干 气喷如火 扬手掷足 小便极臭 小便赤黑 小便涓滴作痛 28
潮热 28
善太息 28
心下满 心下痛 心下满痛 心下高起如块 腹胀满痛 腹痛按之愈痛 小腹满痛 29
头胀 头胀痛 头汗 头痛如破 29
谵语 发狂 蓄血如狂 29
温疹 29
小便闭 29
大便燥结 转屎气极臭 29
大便胶闭 29
协热下利 29
热结旁流 30
脉厥 体厥 30
下后脉反浮 30
下后脉复沉 30
下后脉反数 31
下后身反热 31
下后反痞 31
下后邪气复聚 31
急证急攻(伤寒无此证治) 31
发热 32
恶寒 33
恶风 33
头痛 33
身痛 34
不眠 34
多眠 35
自汗 35
盗汗 35
头汗 36
手足心腋下汗 36
结胸痞气 36
腹满 38
小腹满 39
腹痛 39
烦热 39
潮热 40
往来寒热 40
谵语 40
郑声 41
发狂 41
发斑疹 42
发黄 43
蓄血 43
衄血 43
吐血 44
卷三 46
头目眩 46
咳嗽 46
口燥咽干 46
咽痛 47
渴 47
漱水不欲咽 48
呕吐 48
喘 49
短气 49
呃逆 50
蛔厥 51
厥逆 51
大便自利 52
大便脓血 53
小便不利不通 53
小便自利 54
小便数 54
心悸 55
痉 55
肉瞤筋惕 55
舌卷囊缩 55
循衣抹床 56
烦燥 56
懊?(?即恼字,古人通用) 57
怫郁 57
郁冒 57
动气 58
藏结 59
狐惑病 59
百合病 59
主客交病 59
妇女伤寒温病 60
热入血室 60
妊娠 61
产后 61
小儿温病 61
复病 62
卷四 66
医方辨 66
医方辨引 66
卷五 109
卷六 109
本草类辨 109
补剂类 109
润剂类 115
寒剂类 117
热剂类 122
燥剂类 123
涩剂类 124
消剂类 126
散剂类 131
汗剂类 134
下剂类 135
攻剂类 136
吐剂类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