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汉诗及其英译 1
第一节 汉诗及其社会功能 1
第二节 汉诗英译及其意义 7
第二章 汉英两种诗歌的格律要素 14
第一节 节奏 14
第二节 押韵 16
第三章 典籍英译的类型归属及译者必备条件 22
第一节 研究型翻译与非研究型翻译 22
第二节 典籍英译的类型归属 25
第三节 典籍英译者的必备条件 26
第四节 小结 28
第四章 汉诗英译的标准与原则 32
第一节 汉诗英译的不同主张 32
第二节 汉诗英译的标准与原则 33
第五章 诗歌的模糊性及翻译的标准和方法 40
第一节 诗歌的模糊性 40
第二节 关于翻译的标准和方法的若干探讨 41
第三节 小结 47
第六章 汉诗英译方法比较研究 50
第一节 汉诗英译的不同方法及 50
基于原作美学特征的译作评价体系 50
第二节 译作比较研究 51
第三节 结论 60
第七章 译作定性评价方法的探索——以秦观《鹊桥仙》的三种英译为例 63
第一节 意象层面的比较分析 65
第二节 意境层面的比较分析 66
第三节 语言风格层面的比较分析 68
第四节 格律层面的比较分析 68
第五节 小结 69
第八章 汉诗英译中的总体审度 73
第一节 何谓汉诗英译中的总体审度? 73
第二节《大中华文库·楚辞》英译的总体审度 75
第三节 小结 81
第九章 汉诗英译中的决策 85
第一节《大中华文库·楚辞》英译的翻译决策 85
第二节 翻译策略所产生的效果 86
第三节 小结 89
第十章 汉诗英译中的考辨 93
第一节 考辨的必要性 93
第二节 若干疑难的考辨 93
第三节 小结 121
第十一章 汉诗英译中的逻辑调适 124
第一节 逻辑调适的必要性 124
第二节 基于东西方思维差异而进行的介入与调适 124
第三节 基于原版本某些因素而进行的介入与调适 131
第四节 基于目的语的文本要求而进行的介入与调适 132
第五节 小结 132
第十二章 汉诗英译中的移情 134
第一节 何谓汉诗英译中的“移情”? 134
第二节 移情的理论依据 134
第三节 移情的实践依据 137
第十三章 汉诗英译中的“借形传神”及变通 143
第一节“借形传神”及变通的必要性 143
第二节“借形传神”及变通的可行性 145
第十四章 汉诗英译中的风格重构及变通 158
第一节 风格的可知性和可译性 158
第二节 变通的理据和方法 160
第三节 小结 181
第十五章 汉诗英译中的“炼词” 184
第一节 何谓汉诗英译中的“炼词”? 184
第二节 利用英语构词法炼词 184
第三节 从语义、语体和搭配关系等角度炼词 186
第四节 从修辞的角度炼词(句) 190
第五节 小结 193
第十六章诗、词、曲、赋及楹联的诗化译法 196
第一节诗、词、曲的语体色彩 196
第二节诗、词、曲、赋和楹联的翻译 197
第三节 诗化译法的若干技巧 199
第十七章 对仗英译研究 208
第一节 关于对仗及其英译 208
第二节 对仗英译方法的探讨 208
第三节 小结 214
附录 译者及著作者姓名缩略形式与全称对照表 220
主要参考文献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