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十一章 西汉王朝的衰落 1
第一节 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 1
一 风雨飘摇中的西汉王朝 1
二 统治阶级的腐朽和人民苦难的加深 8
三 阶级矛盾的激化 17
第二节 宦官外戚专权下的政治 21
一 宦官和外戚专政 21
二 对匈奴的征伐与和亲 28
三 解救危机的各种“药方” 31
第十二章 “新”朝的出现和王莽改制 44
第一节 从王莽登场到“新”朝出现 44
一 “爵位益尊,节操愈谦”的王莽 45
二 向帝位逼进的历程 49
一 对西汉制度的修补和改易 53
第二节 “新”朝的政权建设和“改制”活动 53
二 “王田”和“私属” 61
三 五均赊贷和“六筦” 67
四 混乱的币制改革 72
五 地名和行政区划的改变 81
第三节 不平静的边陲 87
一 塞北的多事之秋 87
二 西方的动乱 92
三 西南和东北各族的反抗 95
第十三章 绿林、赤眉起义和“新”莽的灭亡 113
第一节 自掘坟墓的王莽 113
一 王莽的政治品格 113
二 “害遍生民,辜及朽骨”的统治 118
第二节 农民起义军的崛起 124
一 由局部走向全国的农民起义 124
二 赤眉、绿林军的辉煌战绩 130
第三节 昆阳大战和“新”莽政权的覆亡 137
一 决定性的胜利——昆阳大捷 138
二 灭亡前夕的“真皇帝” 141
三 “新”莽王朝的覆亡 145
第十四章 东汉王朝的出现 155
第一节 在血和火中建立起的王朝 156
一 “新”莽政权覆亡后的形势 156
二 消灭农民军,抢夺胜利果实 167
三 削平地方割据武装 173
第二节 专制主义的强化 183
一 东汉王朝的阶级基础 183
二 重建封建地主政权 187
三 统治机构和制度 193
第三节 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的措施 202
一 “解王莽之繁密,还汉世之轻法” 203
二 释放奴婢,减省刑法 209
三 精兵简政和度田 213
第十五章 东汉前期的政治 230
第一节 明、章、和帝时期皇权的加强 230
一 对诸侯王及皇室贵族的控制 230
二 继续防范外戚专权 237
第二节 “俱存不扰”的统治政策 242
一 吏治的特点 243
二 “平徭简赋”和“假田” 248
第三节 东汉前期的民族关系 252
一 匈奴的分裂 252
二 班超出使西域 257
三 汉、匈在西域的争夺 260
四 东汉王朝对匈奴和在西域取得的胜利 264
五 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267
六 羌族、蛮族和夷族 270
一 田庄经济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281
第一节 农业生产的发展 281
第十六章 东汉社会经济的发展 281
二 农业技术的进步 288
三 水利事业的成就 291
四 耕地面积的扩大和南方地区的开发 293
第二节 手工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297
一 冶金铸造业 297
二 纺织业 307
三 造纸和漆器生产 311
四 其他各种手工业 314
第三节 商业、货币和物价 317
一 东汉商业发展的特点 317
二 货币和物价 325
第十七章 东汉后期的腐败统治 342
第一节 外戚宦官擅权历史的重演 342
一 从邓氏专权到阎后临朝 343
二 顺帝到桓帝时的宦官和外戚 350
三 桓帝以后宫廷内的风云 360
第二节 一场壮烈的悲剧——“党锢之祸” 367
一 朝野反对派的出现 367
二 反对外戚宦官的行动 372
三 “党锢”祸起 377
四 延续十余载的“党锢之祸” 380
第三节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激化 383
一 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 384
二 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汉族人民 387
第十八章 黄巾大起义和东汉的灭亡 398
第一节 “小民从来不可轻” 398
一 桓帝以前的农民起义 399
二 桓帝以后的农民起义 400
第二节 “遐迩动摇,八州并起”的黄巾大起义 404
一 黄巾起义的长期准备 404
二 “八州并发,烟炎绛天”——黄巾起义的爆发 409
三 坚持战斗的起义军 413
第三节 割据形势的再现,东汉的灭亡 417
一 黑暗势力空前猖獗 418
二 统治阶级内部的混战,东汉王朝的灭亡 422
第十九章 秦汉时代的社会生活 433
第一节 饮食和服装 433
一 饮食 433
二 服装及妆饰 444
第二节 居住与交通 452
一 宫殿的建筑 452
二 一般住宅建筑 456
三 民家室内布置 461
四 交通和运输 464
第三节 婚、丧习惯及社会风俗 469
一 婚、丧礼俗 469
二 社会风气 477
第二十章 秦汉时代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491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491
一 数学、天文、历法的发展 491
二 物理、化学和地理学的成就 494
三 医学和其它科学技术 497
第二节 哲学思想和宗教迷信 501
一 以儒为主各家融合的哲学、政治思想 501
二 谶纬之学盛行和反谶纬的思想 506
三 迷信和宗教 510
第三节 经学、史学和文学艺术 514
一 经学和史学 514
二 文学和艺术 518
结束语 529
一 主旋律与变调 529
二 中外文明的碰撞 533
三 挑战和进步 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