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一 问题的提出 1
二 研究意义 4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6
四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7
五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0
六 创新与不足 22
第二章 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理论框架 23
一 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理论 24
二 多中心乡村治理理论 48
三 基于多中心治理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理论分析框架 60
第三章 国际经验借鉴及对我国的启示 75
一 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国际经验 75
二 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国际经验借鉴 83
三 乡村治理与公共产品供给的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89
第四章 不同乡村治理模式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93
一 中国乡村治理的模式变迁及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的影响 94
二 乡村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115
三 我国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 128
四 我国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反思 134
第五章 从第三部门的视角看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嬗变 142
一 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第三部门的发展 142
二 乡村治理与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产权问题分析 173
三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多重博弈过程及对策研究 176
四 基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乡镇政府与民间组织伙伴关系的构建 186
五 苏南、苏北农村组织发展及对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的影响 193
第六章 苏南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实证研究 211
一 苏南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11
二 苏南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的调查 216
三 苏南乡村治理情况 227
四 苏南治理模式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242
第七章 苏北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实证研究 254
一 苏北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54
二 苏北乡村治理情况 257
三 苏北治理模式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277
第八章 苏南、苏北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比较研究 295
一 苏南、苏北经济情况比较 296
二 乡村治理情况对比 303
三 农村公共产品提供的结构 312
四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 318
五 苏南、苏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评价 321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359
一 研究结论 359
二 对策建议 368
参考文献 376
后记 393
图1-1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20
图2-1 公共产品的决策成本和外部成本的关系 37
图5-1 江苏专业合作组织的产业领域分布现状 154
图5-2 江苏省农村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方式 194
图6-1 苏南各村级财政来源汇总 232
图6-2 苏南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供给决策流程 250
图6-3 无锡市锡山区承包公共项目的承包方获取项目途径的调查情况 252
图7-1 村干部的信任度调查结果 264
图7-2 2005年宿迁市沭阳县财政收入主要构成 278
图7-3 2005年连云港市东海县财政收入构成 279
图7-4 2005年徐州市铜山县财政收入构成 279
图7-5 2005年连云港东海县财政支出主要构成 281
图7-6 2005年徐州市铜山县财政支出主要构成 281
图7-7 苏北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决策流程 290
图7-8 2006年老霍村财政收入情况 291
图7-9 2006年老霍村财政支出情况 292
图8-1 2005年苏南、苏北财政收支对比 300
图8-2 苏南、苏北村干部对决策导向 306
图8-3 我国乡镇政府公共产品供给农民满意度模型 325
图8-4 合适的报销比例频数 341
图8-5 最高的参保额频数 342
表1-1 不同乡村治理模式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 5
表2-1 公共产品的其他分类 33
表2-2 农村公共产品的分类 35
表2-3 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 36
表2-4 公共服务提供的制度安排 37
表2-5 农村公共产品资金的多主体筹集 38
表3-1 匈牙利农村公共产品不同的供给主体 85
表3-2 匈牙利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融资方式 88
表4-1 支付矩阵 122
表4-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满意度与需求度 133
表5-1 合作组织的合作途径及评价 154
表5-2 发达国家的农村合作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155
表5-3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农村合作经济的比较 156
表5-4 苏南某区与苏北某县农民组织的基本状况 194
表5-5 苏南某区与苏北某县农民对农民组织需求对比 195
表5-6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类别 198
表5-7 江苏部分地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 199
表5-8 苏南地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概况 200
表6-1 常州市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 217
表6-2 2004~2005年苏州吴中区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 243
表6-3 2005年苏州市吴中区财政收入主要构成 244
表6-4 2005年苏州市吴中区财政支出主要构成 244
表6-5 2007年保障金标准城乡对比 246
表6-6 2006年12月南京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情况 247
表6-7 南京市农村低保对象占总人口比例 247
表6-8 淞南村2003年村级收入情况 251
表7-1 老霍村财政收入统计 258
表7-2 2004~2005年苏北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 278
表7-3 2005年宿迁沭阳县财政支出构成 280
表7-4 各县2005年财政支出和支农支出的增长率 283
表7-5 大宋村电话入户情况 285
表8-1 2000~2005年苏南、苏北地区经济情况对比 297
表8-2 2005年苏南、苏北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298
表8-3 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 299
表8-4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情况对比 300
表8-5 苏南、苏北外贸依存度比较(2000~2004年) 301
表8-6 苏南、苏北村干部产生方式对比 304
表8-7 苏南、苏北重大事件决策方式对比 310
表8-8 2005年苏州吴中区与苏北三县财政收入主要构成 315
表8-9 2005年苏州吴中区与苏北三县财政支出主要构成 316
表8-10 2004~2005年苏南、苏北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 317
表8-11 各县2005年财政支出和支农支出的增长率 318
表8-12 裴圩镇社区居民对当地公共产品的供给满意度统计 325
表8-13 裴圩镇社区居民对当地行政服务满意度 326
表8-14 裴圩镇社区居民对当地社会保障、科技服务和医疗合作保险的满意度 326
表8-15 科技入户比较 326
表8-16 裴圩镇社区居民对当地基础设施、环境、义务教育和公共安全满意度 327
表8-17 裴圩镇社区居民对当地服务项目农民决策参与程度 327
表8-18 裴圩镇社区居民对当地公共卫生和文化体育娱乐服务满意度 328
表8-19 不同地区人口的年龄构成 336
表8-20 江苏省三地经济状况 336
表8-21 江苏省三地农民参合率 337
表8-22 江苏省三地农民自愿参合率 337
表8-23 江苏省三地农民全家参合率 337
表8-24 江苏省三地农民不同年龄组的参合率 338
表8-25 江苏省三地农民不同对象的参合率 338
表8-26 江苏省三地农民新农合利用率 339
表8-27 江苏省不同收入农民新农合利用率 339
表8-28 江苏省农民对报销方便性的满意率 340
表8-29 江苏省农民对报销比例的满意率 340
表8-30 期望的报销比例与愿意投入经费额频数分析 341
表8-31 江苏省农民受新农合帮助情况 342
表8-32 江苏省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率 343
表8-33 江苏省农民第二年参加新农合统计 343
表8-34 徐州地区农民的未参合原因 344
表8-35 盐城地区农民的未参合原因 344
表8-36 苏州地区农民的未参合原因 344
表8-37 徐州地区农民对卫生院的意见排序 345
表8-38 盐城地区农民对卫生院的意见排序 345
表8-39 苏州地区农民对卫生院的意见排序 346
表8-40 2004年张家港、昆山、阜宁、灌南四县(市)农村经济状况及社会保障补助支出 355
表8-41 苏南、苏北农村部分地区公共产品供给效率评价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