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灵感思维的传承与发展 1
一、前言 1
二、多重组合的灵感思维 2
三、灵感思维的基本特色 7
四、灵感思维的现代意义 11
五、结论 13
第二章 巫术的文化意识 19
一、前言 19
二、巫术认知的分歧性 20
三、巫术实践的精神性 23
四、巫术文化的哲学性 28
五、结论 32
第三章 禁忌的文化意识 37
一、前言 37
二、禁忌的文化形态 38
三、禁忌的神圣功能 45
四、禁忌的道德主体 48
五、结论 51
第四章 「通神」与「神通」的文化意识 57
一、前言 57
二、「通神」的神圣经验 58
三、「神通」的宗教体悟 66
四、宗教神圣领域的现代功能 70
五、结论 74
第五章 《史记》封禅书的宇宙图式 79
一、前言 79
二、天地人神四位一体 80
三、「核心」与「四方」关系的五帝崇拜 88
四、祭祀场所的神圣空间 94
五、结论 98
第六章 从《太上洞玄步虚章》谈步虚词的神人交感 103
一、前言 103
二、步虚科仪的宗教意境与形式 104
三、步虚歌词的文学内容与形式 111
四、步虚歌词神人交感的宗教意义 118
五、结论 121
第七章 道教科仪音乐的文化形式与仪式功能 125
一、前言 125
二、传统乐歌舞文化与道教科仪 127
三、道教科仪的神圣作用 133
四、道教科仪音乐的神人文感 138
五、结论 143
第八章 朱子的鬼神观 149
一、前言 149
二、鬼神与魂魄 150
三、死生的「常」与「非常」 156
四、祭祀的「合气」与「合理」 160
五、尚鬼与淫祀 165
六、结论 169
第九章 《西游记》的鬼神崇拜 171
一、前言 171
二、多重至上神崇拜 174
三、三教多神崇拜 193
四、自然精怪崇拜 203
五、结论 213
第十章 《封神演义》的多重至上神观 219
一、前言 219
二、《封神演义》中的神明由来 221
三、《封神演义》中的神明组合 229
四、结论 236
第十一章 凉山彝族《驱鬼经》的人鬼交感仪式 241
一、前言 241
二、鬼的种类 242
三、以神治鬼 251
四、压胜仪式 255
五、结论 259
第十二章 台湾神明传说的文学意义与宗教功能 267
一、前言 267
二、台湾神明传说的人文性格 268
三、台湾神明传说的宗教功能 272
四、台湾神明传说的文学意义 276
五、结论 279
第十三章 台湾民间信仰的发展趋势 283
一、前言 283
二、战后民间信仰的复兴与发展 285
三、王母信仰与至上神信仰的崛起与发展 291
四、扶鸾与鸾堂的再兴与发展 296
五、新兴灵乩的崛起与发展 300
六、神坛的林立与扩散发展 305
七、结论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