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1.谋略助主成就霸业的先秦军事家 5
1.1孙武:兵家鼻祖 5
1.1.1四姓之乱 辟隐深居 6
1.1.2子胥七荐 吴宫教战 8
1.1.3破楚服越 威震中原 11
1.1.4《孙子兵法》军事经典 14
1.2范蠡:杰出的军事谋略家 19
1.2.1效力越国 初显才华 19
1.2.2深谋远虑 忍辱负重 22
1.2.3把准战机 灭吴雪耻 25
1.2.4辞官归隐 浪迹江湖 32
1.3伍子胥:深谋远虑的军事谋略家 33
1.3.1怀计出关 誓雪深仇 34
1.3.2计服吴王 楚疲于吴 37
1.3.3五战五胜 攻克楚都 42
1.3.4临终预言 后人之鉴 45
2.崛起于乱世、护卫皇权的汉代枭雄 50
2.1韩信:不拘成规的杰出军事家 50
2.1.1少时贫穷 精研韬略 51
2.1.2萧何力举 汉王拜将 53
2.1.3南征北战 数用奇招 55
2.1.4垓下灭楚 奠汉基业 64
2.2项羽:尚勇少谋的悲剧统帅 68
2.2.1胸怀大志 起义反秦 68
2.2.2血战钜鹿 勇冠三军 70
2.2.3鸿门斗智 优柔寡断 73
2.2.4四面楚歌 自刎乌江 76
2.3周亚夫:细柳治军 名传古今 82
2.3.1治军严明 文帝重托 83
2.3.2受命危难 平乱七国 85
2.3.3皇相之争 殃及其身 91
3.各路名将大展才华的三国时期 94
3.1周瑜:赤壁之战的著名将领 94
3.1.1辅佐孙权 志同道合 95
3.1.2赤壁之战 运筹帷幄 98
3.1.3箭伤复发 英年早逝 101
3.2陆逊:夷陵之战 扬名天下 105
3.2.1剿抚有功 拜官纳婿 105
3.2.2退兵诱敌 火烧连营 109
3.2.3克敌制胜 屡建战功 112
3.3关羽:熊虎之将 麦城伤身 115
3.3.1天下义士 忠随刘备 115
3.3.2镇守荆州 威震华夏 118
3.3.3傲慢轻狂 兵败身亡 121
4.开国有功与起义造反的明清时期军事将领 125
4.1徐达:明代开国功臣 125
4.1.1深谋远虑 共图大业 126
4.1.2建根据地 灭陈友谅 128
4.1.3率师东征 俘张士诚 132
4.1.4北上灭元 抚定边陲 134
4.2杨秀清:太平天国的著名统帅 140
4.2.1整治军队 专意金陵 140
4.2.2诱敌深入 围歼湘军 144
4.2.3逼封“万岁”死于内乱 147
4.3石达开:文武兼备 谋略精深 149
4.3.1诱敌深入 奇兵制胜 150
4.3.2出巡安庆 开科取士 153
4.3.3湖九大捷 扭转战局 155
4.3.4大渡河畔 四面受敌 159
5.为国浴血捐躯的抗日将领 163
5.1叶挺:北伐名将 163
5.1.1挥戈北伐 创建奇功 164
5.1.2挺进敌后 游击杀敌 170
5.1.3皖南激战 悲壮一页 174
5.2王铭章:滕县战役 浴血奋战 179
5.2.1厌恶内战 立志报国 180
5.2.2坚守滕县 浴血奋战 183
5.2.3终建奇功 名垂千古 188
5.3戴安澜:“勇夺虎罴威”的抗日将领 190
5.3.1壮怀激烈 投笔从戎 190
5.3.2驰骋中原 坚守昆仑 192
5.3.3痛悼国殇 英名不朽 198
6.为建立新中国立下赫赫战功的人民军队将领 206
6.1朱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第一人 206
6.1.1救国从戎 追求真理 207
6.1.2高举义旗 创建红军 211
6.1.3龙韬虎略 粉碎“围剿” 214
6.1.4万里长征 力挽狂澜 218
6.2彭德怀:威震中外的大将军 229
6.2.1平江起义 激励人民 229
6.2.2横刀立马 奠定基业 232
6.2.3华北敌后 驱逐日寇 237
6.2.4解放西北 收复延安 241
6.3刘伯承:运筹帷幄 身经百战 47
6.3.1军中名将 追寻正道 248
6.3.2南昌起义 砥砺战术 252
6.3.3长征途中 打开局面 254
6.3.4逐鹿中原 鹿死其手 258
6.4贺龙:“两把菜刀起家” 271
6.4.1壮志不渝 追寻真理 271
6.4.2南昌起义 湘鄂树旗 277
6.4.3长征途中 保存实力 86
6.4.4开赴山西 抗日救国 289
6.4.5进军西南 歼灭穷寇 293
6.5陈毅:元帅、诗人、战士 296
6.5.1献身革命 无所畏惧 297
6.5.2井冈斗争 壮大红军 300
6.5.3南国游击 保存火种 303
6.5.4华中抗敌 反击内讧 307
6.5.5打过长江 解放中国 314
6.6.粟裕:常胜将军 319
6.6.1开赴敌后 威震江南 319
6.6.2黄桥决战 东进抗日 324
6.6.3抗击日寇 坚持苏中 329
6.6.4淮海战役 决胜江北 333
6.7陈赓:身经百战的帅将 337
6.7.1八年抗日 身经百战 338
6.7.2解放战争 战功卓著 343
主要参考文献 352
后记 354
总后记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