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 3
香港的启示 3
争鸣:精神领域的常态 6
诗的标准说 9
文学反抗的归宿——当前中国文学的现代主义 10
大中国的文化整合 13
从新诗潮到后新诗潮 16
两岸异同的互补——从杨平的诗谈起 28
悲凉的骚动——评奔雷的诗 31
这圣地的魅力 35
世纪末的忧患 38
在维也纳感到失落 41
盗火者的悲凉 44
《当代文学四十年》答问录 49
凌谈的散文——兼谈散文的自然 50
诗人的创造 57
感觉篇 57
意象篇 74
想象篇 99
灵感篇 117
构思篇 137
变形篇 153
语言篇 178
节律篇 202
欣赏篇 218
批评篇 230
1990 247
依然明晰梦中的巴黎 247
《意象符号与情感空间——诗学新解》序 249
陌生而又熟悉的镜春园七十六号 253
论林子 257
列车找不到终站——评台湾现代诗初潮 268
痛苦而又幸福的诞生——序班果《我的羌域》 278
开放的天空——序《中国当代校园诗歌选萃》兼论校园诗歌 283
崇武半岛 293
红土血源:沉郁的思考——序《断续风雨》 297
脉流和根系的诗情——孟倩的诗读后 302
最初的启迪——以此庆祝冰心先生创作七十周年 305
序《风流的浪唱》 309
1991 315
《不灭的纱灯》序 315
天真:透明的核心 318
校园和诗歌——为《中国校园文学》诗特辑作 324
序韩毓海的《新文学的本体与形式》 326
苍茫时分的随想 330
女性的永恒感悟——评赵琼诗兼评女性诗 333
与生命深切关联的纪念——重读冯至诗的体会 338
“异端”的贡献——评《中国探索诗鉴赏辞典》 346
塞纳河畔的乡魂——序阎纯德《伊甸园之梦》 350
多元秩序与文化整合 354
生命的投入——奚学瑶的散文 357
停止游戏与再度漂流 361
高空带电作业——序《诗的哗变》 363
我们面对一个海 366
地火依然运行——中国新诗潮论 373
中国新时期诗歌变革的潮流(代自序) 373
导论一 中国诗的和平骚动 376
导论二 地火依然运行 385
上 卷 纵向的考察 392
第一章 断裂与倾斜 392
第二章 极限与选择 409
第三章 嬗替与超越 418
第四章 错动与漂移 428
第五章 反拨与实进 446
第六章 冲突与期待 462
下 卷 横断的扫描 473
第一章 现代意象诗(一) 473
现代意象诗(二 482
现代意象诗(三) 492
第二章 现代史诗 496
第三章 现代学院诗(一) 507
现代学院诗(二) 514
现代学院诗(三) 522
第四章 现代工业诗 527
第五章 现代军旅诗 532
第六章 现代边塞诗 549
第七章 简短的结语 562
附 录 谈谢冕的诗评 564
1992 573
亲切而遥远的情怀——读高恩才《大海情》 573
先锋的使命 577
西湖的美,一个宽泛的话题 581
思念海子 583
绍兴,始料不及的感动 585
美丽的漂泊 587
流光溢彩的追逐——析思慕《红色的辣椒,褐色的葡萄酒,无谱的音乐和漆黑的女人眸子》 590
散文文体的个人风貌——读王充闾的散文 593
恒久的光明——我和北大图书馆 597
跨世纪的机缘 601
序田原诗集 603
起风的日子——读吴正同名诗集 606
文学批评的净化 610
中国的循环:结束或开始 613
森林二章 622
多层建构中的中国文学与汉语文学——文学研究视野的展延 629
有用或无用的小说 642
赤子的忠诚 645
罗门的天空——序《罗门诗选》 648
被掩埋的期待——行者散文集《灵石不言》序 657
从徐志摩想到文学竞争 660
融合与创新——《文艺传播学》序 662
文学和二十世纪 665
建设性和科学精神 669
新高度的追求——吴晓的理论与创作 672
两条不同的艺术思维之路 676
北京的花季 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