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凡例 1
第一章 煤田地质技术工作 1
第一节 地质填图 2
一、各阶段地质填图的比例尺 2
二、地质填图的精度 2
三、地质填图每平方公里的观测点数及路线长度 3
四、地质填图路线的布置及观测点的标定 4
五、地质填图的工作步骤 5
六、地质填图工作的发展 8
一、勘探程序 10
第二节 地质勘探 10
二、勘探程度 11
三、勘探方法 12
四、勘探工作 12
第三节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探 20
一、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探工作的发展 21
二、水文地质勘探 22
三、工程地质勘探 34
第四节 采样化验与测试 36
一、各勘探阶段的煤质研究工作 36
二、采样化验与测试工作的发展 41
三、化验测试的仪器设备 41
四、采样化验测试技术管理 43
五、采样化验测试技术 44
六、煤质研究 46
第五节 测绘与制印 48
一、测绘工作 48
二、测绘技术 51
三、测绘技术管理 54
四、制图印刷工作 56
五、测绘、制印科学技术研究 60
第六节 煤田地质科学技术研究 61
一、全国煤田预测 61
二、《中国煤田地质学》的编写与出版 62
五、地层、构造及古生物等方面的研究 63
四、《煤田地质普查勘探手册》的编写与出版 63
三、《中国主要煤矿资源图集》的编制与出版 63
六、遥感技术的应用 66
七、数学地质方法的应用 68
八、小改小革与新技术的应用 70
九、流量测井法的产生与发展 71
十、岩石强度勘探方法的创新 72
十一、露天矿边坡勘探的新方法 73
十二、地震弯线在煤田勘探中的应用 74
十三、科学技术进步奖励 74
第七节 地质技术管理 74
一、地质技术管理体制 75
二、地质技术管理及岗位责任制 76
三、地质勘探规程、规范的制定和管理制度的建立 78
第二章 钻探工程 86
第一节 钻探装备 86
一、钻机 86
二、泥浆泵 93
三、动力机 94
四、钻塔与场房 94
五、钻探机具 95
六、取心工具 96
第二节 钻探技术 97
一、钻孔结构 97
二、钻进方法 100
三、冲洗液和堵漏技术 114
四、防斜和纠斜技术 116
五、水文钻探技术 116
六、特殊工程施工 117
七、封孔 118
第三节 钻探技术管理 119
一、恢复和“一五”时期 119
二、“二五”和调整时期 128
三、“三五”、“四五”时期 132
四、“五五”、“六五”时期 135
第四节 钻探安全管理 139
一、恢复和“一五”时期 139
二、“二五”和调整时期 146
三、“三五”、“四五”时期 147
四、“五五”、“六五”时期 149
第三章 地球物理勘探 155
第一节 地震勘探 155
一、光点仪器记录勘探时期(1955~1971年) 155
二、磁带仪器记录勘探时期(1972~1982年) 162
三、数字仪器记录勘探时期(1983~1985年) 170
第二节 电法勘探 175
一、创建时期(1954~1957年) 175
二、大发展和调整时期(1958~1965年) 178
三、“三五”、“四五”时期(1966~1975年) 182
四、“五五”、“六五”时期(1977~1985年) 185
一、重力和磁法勘探队伍的发展 192
第三节 重力和磁法勘探 192
二、重力和磁法勘探仪器 193
三、重力和磁法勘探技术发展及工作成果 194
第四节 测井 197
一、测井队伍的组建与发展 197
二、测井方法 199
三、测井技术装备 203
四、测井的地质效果 207
五、测井管理 208
第四章 计划管理 212
第一节 恢复和“一五”时期(1949~1957年) 212
一、煤田地质工作计划 212
二、定额管理工作 213
四、计划完成情况 214
三、计划管理体制 214
第二节 “二五”和调整时期(1958~1965年) 217
一、“二五”时期的计划管理 217
二、调整时期的计划管理 219
第三节 “三五”、“四五”时期(1966~1975年) 226
一、“三五”时期的计划管理 226
二、“四五”时期的计划管理 227
三、煤田地质勘探长远规划 228
四、勘探成果 229
第四节 “五五”时期(1976~1980年) 237
一、计划管理 237
二、煤田地质勘探长远规划 242
三、基本建设计划管理 243
四、定额管理 244
五、统计工作 244
六、调度工作 245
七、勘探成果 246
第五节 “六五”时期(1981~1985年) 254
一、计划管理 254
二、煤田地质勘探长远规划 263
三、基本建设计划管理 264
四、定额管理 265
五、统计工作 266
六、调度工作 266
七、勘探成果 267
二、会计核算 280
一、地质勘探工作拨款 280
第五章 财务管理 280
第一节 概述 280
三、成本管理 281
四、固定资金管理 283
五、流动资金管理 283
第二节 恢复和“一五”时期(1949~1957年) 285
一、煤矿修建 285
二、基本建设 285
三、地质勘探 290
第三节 “二五”和调整时期(1958~1965年) 294
一、会计核算的技术革命 294
二、投资包干 295
三、加强财务管理 297
四、“铁法改革” 302
第四节 “三五”、“四五”时期(1966~1975年) 306
一、财务规章制度的破除 306
二、队伍下放、财权下放 309
三、经费直拨(煤田地质局成立) 311
第五节 “五五”、“六五”时期(1976~1985年) 311
一、财务规章制度改革 311
二、整顿财务工作 325
三、队伍上收、财务上划 328
四、经费包干、节约分成 332
五、经济责任制 337
六、三年总承包 338
第一节 职工队伍的组建与发展 342
第六章 劳动工资管理 342
第二节 用工制度 345
一、职工的来源 345
二、用工制度 346
第三节 劳动组织与劳动管理 347
一、劳动组织 347
二、劳动管理 349
第四节 工资 350
一、工资制度及其演变 350
二、工资调整 357
三、计件、奖励、津贴制度 362
一、劳动保险 375
第五节 劳动保险和劳动保护 375
二、劳动保护 379
附表1 煤田地质勘探系统职工人员情况总表(1950~1985年) 384
附表2 煤田地质勘探系统职工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总表(1950~1985年) 385
第七章 物资供应管理 386
第一节 物资管理机构 386
一、恢复和“一五”时期 386
二、“二五”和调整时期 387
三、“三五”、“四五”时期 387
四、“五五”、“六五”时期 388
第二节 物资管理体制 389
一、恢复和“一五”时期 389
三、“三五”、“四五”时期 390
二、“二五”和调整时期 390
四、“五五”、“六五”时期 391
第三节 物资供应 392
一、第一次部管期间(1953~1957年) 392
二、第二次部管期间(1974~1980年) 393
三、第三次部管期间(1981~1985年) 393
第四节 物资管理 397
一、“一五”时期 397
二、“二五”和调整时期 397
三、“三五”至“六五”时期 398
附件1 1982年全国煤矿物资工作会议文件 408
附件2 煤炭工业部关于制止物资工作中不正之风的规定 409
第一节 概述 410
第八章 职工教育 410
第二节 工人的文化、技术教育 412
一、工人的文化教育 412
二、工人的技术培训 413
三、青年文化、技术补课 414
第三节 干部教育 416
一、干部的文化教育 416
二、干部的专业培训 417
第四节 各种专业学校 425
一、高等院校 425
二、中等专业学校 427
三、技工学校 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