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美国的学术生涯 1
导读 2
发表论文数和论文被引用数的双第一 2
内地香港合聘的讲座教授是怎样炼成的 5
美式学术训练终生收益 8
对青年学者的忠告 10
第二章 接触内地和痛批德隆系 13
导读 14
“最好学的群体!” 14
与《新财富》合作震动股市 16
痛批德隆系 18
德隆的崩塌 22
附文:第一次专访郎咸平,“股市监管没有中庸之道!” 26
第三章 光华长安大厦的主义之争 31
导读 32
针锋相对的回应 32
从郎顾之争到改革路径选择,朗咸平成为一个代表符号 34
职业经理人制度的郎氏阐述 37
产权改革期待理性回归 42
附文: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规则演进历程 45
第四章 被叫停的国企MBO 49
导读 50
MBO因何而生 51
2003年的MBO热潮 52
中国MBO的现金软肋 54
海外MBO是怎样炼成的 56
MBO,天堂地狱只差一线的危险游戏 57
严令禁止后的曲线MBO冲动 60
第五章 国企产权改革大讨论的激情燃烧岁月 65
导读 66
第一阶段:三次重拳出击 66
第二阶段:郎顾交锋 67
第三阶段:升级为国企产权改革大辩论 71
第四阶段:政府决策 76
附文:超越经济学看郎咸平事件 78
第六章 风暴之中的热点人物群像 81
导读 82
作为企业管理者一定要有平常心&李东生 84
这些质疑不管对错,对海尔都是一种提醒&张瑞敏 85
中国企业家更想问的是我还有什么机会?&顾雏军 87
秦晖如是说:“公正至上,效率与公平皆在其中” 90
第七章 神态各异的经济学家群像 93
导读 94
郎咸平是想让中国建立一个“好的”市场经济&崔之元 95
经济学家至少与企业有五道坎&李开发 96
“郎咸平下手太狠”&刘纪鹏 98
怎样分配,以什么价格或准则分配是头痛的话题&张五常 99
分析青岛啤酒这一个案能告诉你什么呢?&陈志武 101
彻底的市场经济是无耻的&赵晓 103
我们只要打破垄断,我们方向就对了&&徐滇庆 105
附文:经济学家的非学术分类 106
第八章 香港的两次出击,《谁制造了中移动的噩梦》和“激辩十大银行” 109
导读 110
回到亚洲 110
炮轰券商操纵中移动股价 112
力敌十大国际投资银行 115
再战投资银行 118
附文:郎咸平谈美国监管的思路 119
第九章 “我是这样做内地研究的” 121
导读 122
拒绝被神化,“我只坚持做一个真正的学者” 122
“深入案例超过50个” 124
学生数千人 127
案例研究有科学方法 128
内地不成功的合作经验 132
回复陈志武、徐滇庆谈研究 135
第十章 中国应该学习什么样的市场经济 139
导读 140
全球化背景下的公司治理重责 140
经济问题也是道德问题 141
美国模式仍然充满活力 143
亚洲家族式企业泛滥 146
附文:中文大学同事谈郎咸平 150
第十一章 国企和民企的郎氏理想图谱 153
导读 154
对民营企业有保留 154
国企问题不在所有制上 156
从不怕被起诉 158
国企民企的理想格局 160
狠批国企的多元化 161
第十二章 新法治主义的强国理念 165
导读 166
任何评论都要受到社会检验 166
民营化与自由经济的局限 168
保护国有产权才能保护私人产权 171
职业经理人市场是关键 173
英国产权改革“三步曲” 174
中国产权改革的解决方案 176
建立以民为本的精英政府 177
法治是强国必由之路 179
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 181
超越市场原教旨主义 183
第十三章 郎咸平为什么受欢迎 187
导读 188
批评不带任何偏见 189
上市公司应该允许批评 190
谁是“理论家” 191
郎咸平回应十一项批评 192
学者风格的简单生活 199
情牵内地的幽默中年 202
教授理财非强项:郎咸平的金钱观 206
第十四章 风暴还没有平息 209
导读 210
民营企业们的维护宣言 211
高管大面积落马的启示 213
风暴袭向企业内部人控制 216
附文:郎顾均否认有私下交易 218
第十五章 郎咸平学术案例全解读 221
导读 222
六大香港地产公司的案例研究 224
《思维》案例研究解读 226
《科幻》案例研究解读 229
中国家电零售连锁企业案例研究 232
外国零售业案例研究 233
跨国零售企业在华发展策略研究 235
中国汽车业案例分析 236
MBO案例研究 242
第十六章 郎咸平学术总结 247
郎咸平学术成就介绍 248
财务学的主流研究 248
郎咸平的重要论文 251
郎咸平部分重要论文概要 256
后记 279
追问郎咸平 279
郎咸平简历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