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修辞学会的发展——中国修辞学会成立2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王德春 1
理论研究 3
古典儒学与西方修辞学 蓝王海霞 3
中国修辞学会成立2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词 冯广艺 7
试论陆稼祥先生的修辞学思想——兼《修辞新论选》评析 吴土艮 12
论以修辞学为中心的学科体系建设 陈汝东 24
中国修辞学的几个理论问题 高万云 36
略论符号修辞学 傅惠钧 46
20世纪的汉语消极修辞研究 胡习之 58
当代汉语辞章学奠基史 林大础 郑娟榕 71
语境在逻辑与修辞中的功能区别 聂莉娜 89
“或然式证明”: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之核心——兼评罗念生译本及颜一译本 袁影 99
语体风格研究 111
香港广告语言修辞艺术试析 田小琳 111
节目主持人语言信息的传播学思考 肖沛雄 129
论体变的发展 韩荔华 140
计算方法在汉语风格学研究中的应用 曾毅平 朱晓文 149
香港法治与法律语言探略 潘庆云 157
法庭言语活动中的制度性语境因素 谢晓河 172
浅谈执法和法律诉讼活动中语言合法性问题 丁世洁 181
文学悖论语言与语境 尹建学 188
足球赛事文字新闻报道的语言功能分析 任志萍 195
迷幻的示现——巴金小说《家》的修辞艺术谈片 郝荣斋 刘奕 206
汉英军语比较 李卫中 212
广告创意与修辞刍议 高胜林 222
刘辰翁评点中的诗歌修辞观 张秋娥 229
多维视野中的文学语言研究 肖翠云 237
李黎《袋鼠男人》的隐喻艺术 蔡雅薰 247
修辞方法研究 247
25年来的修辞手法研究 李熙宗 258
专名“借代”辨析 李国南 273
现代汉语修辞格的阶段性发展——现代汉语修辞史研究示例 刁晏斌 281
辞格界限问题探索 李少丹 290
修辞的Taboo心理分析 孙汝建 298
《左传》比喻句喻值隐现情况的考察 袁本良 韩红星 314
论《梦溪笔谈》修辞研究之得失 巫称喜 322
借喻借代之争说明了什么? 李廷扬 330
论“官场小说”中的反讽修辞 陈兆福 350
汉语语音修辞研究 段曹林 361
修辞手段研究 361
汉语道歉语分析 李军 373
篇名中的“因为A,所以B” 张玉玲 383
论模糊语句的类型及其语用功能 黎千驹 389
非辞格的汉字修辞现象 曹石珠 399
“A而不B”式短语的语用现象及其成因分析 邱冬梅 408
论新诗语义的超常搭配 王丽华 417
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的超常组合 潘峰 424
汉语书面广告中的新词与时尚词语运用 周建民 441
新词语研究 441
仿拟造词法论略 徐国珍 458
“互文”型手机短信及其语篇特征探析 郑庆君 468
汉语流行语的相关转义初探 刘吉艳 483
手机颜色词——一种值得研究的语言新现象 王成晶 492
从修辞手法蕴含的价值取向看网络词语的规范 连晓霞 499
从“Taikonaut”看网络语言的特征及相关对策 陈忠 506
网络修辞的真善美原则 冯寿忠 514
《大唐西域记》本生故事之动物形象 简圣宗 527
国俗语义研究 527
浮世图中的红色调——张爱玲作品红色词的使用 傅惠钧 王丽玲 534
字号商标的命制及其社会语言文化策略 曹铁根 543
汉语称谓及其缺位现象的文化思考 李景生 554
汉英诗歌中的月意象 刘芳 562
国俗语义的语言分析 周新玲 569
汉英颜色词“绿”之国俗语义探析 王玉英 576
民族文化作用下的隐喻映射——以中英文“风”为例 李耸 583
议国俗语义形成的动因 彭妍 590
从对比论实用修辞写作 沈谦 601
修辞应用研究 601
中介语石化现象与对外汉语修辞教学 李柏令 621
语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侯友兰 629
翻译中的动态连贯 陈丽江 639
修辞教学应以语境为纲 孟建安 648
论对偶在汉语写作中的意义 祝克懿 656
留学生语篇省略衔接偏误及修辞教学对策 周健 667
英语隐喻成语翻译方法探析 吴素芳 680
论语言运用与和谐交际 贾茹 田荔枝 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