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上篇 人兽共患革兰阳性菌病 3
第1章 葡萄球菌感染(Infection of Staphylococcus)&芮萍 3
1 发现历史简介 4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5
3 流行病学特征 9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11
5 诊断要点 18
6 预防与控制 20
第2章 猪链球菌病(Streptococcosis)&马增军 24
1 发现历史简介 25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27
3 流行病学特征 30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32
5 诊断要点 35
6 预防与控制 38
第3章 炭疽(Anthrax)&史秋梅 43
1 发现历史简介 44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46
3 流行病学特征 51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55
5 诊断要点 58
6 预防与控制 62
第4章 结核病(Tuberculosis)&刘玉芹 67
1 发现历史简介 68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71
3 流行病学特征 77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79
5 诊断要点 86
6 预防与控制 89
第5章 猪红斑丹毒丝菌感染(infection of 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沈萍 94
1 发现历史简介 95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96
3 流行病学特征 99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101
5 诊断要点 102
6 预防与控制 103
第6章 李斯特菌病(Listeriosis)&汤生玲 107
1 发现历史简介 107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110
3 流行病学特征 113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114
5 诊断要点 118
6 预防与控制 120
第7章 棒杆菌感染(Infection of Corynebacterium)&杨宗泽 124
1 发现历史简介 125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127
3 流行病学特征 131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133
5 诊断要点 138
6 预防与控制 139
第8章 破伤风(Tetanus)&刘玉芹 146
1 发现历史简介 146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148
3 流行病学特征 150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151
5 诊断要点 154
6 预防与控制 154
第9章 肉毒梭菌中毒(Botulism)&潘素敏 158
1 发现历史简介 159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160
3 流行病学特征 163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164
5 诊断要点 168
6 预防与控制 170
第10章 梭菌感染(Infection of Clostridum)&杨彩然 174
1 发现历史简介 175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176
3 流行病学特征 181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183
5 诊断要点 186
6 预防与控制 189
第11章 放线菌病(Actinomycosis)&加春生 193
1 发现历史简介 193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195
3 流行病学特征 197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199
5 诊断要点 203
6 预防与控制 205
下篇 人兽共患革兰阴性菌病 211
第12章 鼠疫(Plague)&房海 211
1 发现历史简介 212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216
3 流行病学特征 218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223
5 诊断要点 228
6 预防与控制 230
第13章 耶尔森菌病(Yersiniosis)&房海 235
1 发现历史简介 236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238
3 流行病学特征 242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245
5 诊断要点 252
6 预防与控制 255
第14章 假结核(Pseudotuberculosis)&房海 259
1 发现历史简介 260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261
3 流行病学特征 263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266
5 诊断要点 270
6 预防与控制 272
第15章 大肠杆菌病(Colibaciilosis)&房海 276
1 发现历史简介 277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279
3 流行病学特征 283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285
5 诊断要点 299
6 预防与控制 301
第16章 志贺菌病(Shigellosis)&房海 308
1 发现历史简介 309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311
3 流行病学特征 315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318
5 诊断要点 323
6 预防与控制 325
第17章 鼠伤寒沙门菌感染(Infection of Salmonella typhimurium)&陈翠珍 332
1 发现历史简介 333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335
3 流行病学特征 340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341
5 诊断要点 345
6 预防与控制 346
第18章 奇异变形菌感染(Infection of Proteus mirabilis)&陈翠珍 孔丽清 350
1 发现历史简介 351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351
3 流行病学特征 354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355
5 诊断要点 362
6 预防与控制 363
第19章 肺炎克雷伯菌感染(Infection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陈翠珍 刘会茹 368
1 发现历史简介 369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370
3 流行病学特征 375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376
5 诊断要点 380
6 预防与控制 382
第20章 阴沟肠杆菌感染(Infection of Enterobacter cloacae)&陈翠珍 387
1 发现历史简介 388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389
3 流行病学特征 394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395
5 诊断要点 399
6 预防与控制 400
第21章 迟钝爱德华菌感染(Infection of Edwardsiella tarda)&陈翠珍 404
1 发现历史简介 405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406
3 流行病学特征 409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410
5 诊断要点 413
6 预防与控制 415
第22章 布鲁菌病(Brucellosis)&高桂生 420
1 发现历史简介 421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423
3 流行病学特征 427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430
5 诊断要点 433
6 预防与控制 436
第23章 巴斯德菌病(Pasteurellosis)&张东林 442
1 发现历史简介 443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444
3 流行病学特征 448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449
5 诊断要点 455
6 预防与控制 457
第24章 副溶血弧菌感染(Infection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房海 462
1 发现历史简介 463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464
3 流行病学特征 468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470
5 诊断要点 473
6 预防与控制 477
第25章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Infection of Aeromonas hydrophila)&陈翠珍 481
1 发现历史简介 482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484
3 流行病学特征 487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488
5 诊断要点 491
6 预防与控制 493
第26章 绿脓杆菌感染(Infection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房海 498
1 发现历史简介 499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499
3 流行病学特征 503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504
5 诊断要点 509
6 预防与控制 511
第27章 弯曲菌病(Campylobacteriosis)&张艳英 514
1 发现历史简介 515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517
3 流行病学特征 521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523
5 诊断要点 529
6 预防与控制 531
第28章 军团菌病(Legionellosis)&张香斋 538
1 发现历史简介 539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541
3 流行病学特征 543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545
5 诊断要点 550
6 预防与控制 552
第29章 鼻疽(Malleus)&史秋梅 556
1 发现历史简介 557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558
3 流行病学特征 561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564
5 诊断要点 567
6 预防与控制 569
第30章 类鼻疽(Melioidosis)&贺英 575
1 发现历史简介 576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577
3 流行病学特征 580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582
5 诊断要点 590
6 预防与控制 593
第31章 土拉热弗朗西丝菌病(Tularemia)&史秋梅 597
1 发现历史简介 598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600
3 流行病学特征 603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606
5 诊断要点 609
6 预防与控制 613
第32章 鼠咬热(Rat-bite fever)&沈萍 618
1 发现历史简介 619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620
3 流行病学特征 621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623
5 诊断要点 625
6 预防与控制 626
第33章 坏死梭杆菌病(Necrobacillosis)&刘谢荣 629
1 发现历史简介 630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630
3 流行病学特征 633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633
5 诊断要点 638
6 预防与控制 639
第34章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高光平 642
1 发现历史简介 643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644
3 流行病学特征 647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648
5 诊断要点 651
6 预防与控制 653
第35章 回归热(Relapsing fever)&沈萍 657
1 发现历史简介 657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658
3 流行病学特征 660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661
5 诊断要点 662
6 预防与控制 664
第36章 莱姆病(Lyme Disease)&陈丽凤 666
1 发现历史简介 666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667
3 流行病学特征 669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671
5 诊断要点 672
6 预防与控制 673
第37章 衣原体病(Chlamydiosis)&高光平 677
1 发现历史简介 678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679
3 流行病学特征 682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683
5 诊断要点 688
6 预防与控制 690
第38章 枝原体病(Mycoplasmosis)&马增军 693
1 发现历史简介 694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697
3 流行病学特征 701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703
5 诊断要点 710
6 预防与控制 712
第39章 斑点热(Spotted fever)&史秋梅 716
1 发现历史简介 717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721
3 流行病学特征 724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727
5 诊断要点 729
6 预防与控制 732
第40章 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 typhus)&李佩国 736
1 发现历史简介 736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737
3 流行病学特征 739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740
5 诊断要点 741
6 预防与控制 742
第41章 地方性斑疹伤寒(Endemic typhus)&李佩国 745
1 发现历史简介 746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748
3 流行病学特征 750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752
5 诊断要点 753
6 预防与控制 755
第42章 Q热(Q fever)&史秋梅 760
1 发现历史简介 761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763
3 流行病学特征 767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770
5 诊断要点 773
6 预防与控制 776
第43章 恙虫病(Tsutsugmushi disease)&张艳英 782
1 发现历史简介 783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785
3 流行病学特征 789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791
5 诊断要点 793
6 预防与控制 796
第44章 埃里希体病(Ehrlichiosis)&王秋悦 800
1 发现历史简介 801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802
3 流行病学特征 806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809
5 诊断要点 812
6 预防与控制 815
第45章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高光平 819
1 发现历史简介 820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820
3 流行病学特征 824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826
5 诊断要点 830
6 预防与控制 833
第46章 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贾青辉 837
1 发现历史简介 838
2 病原菌生物学性状 839
3 流行病学特征 842
4 感染类型与发病机制 844
5 诊断要点 846
6 预防与控制 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