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
一、选题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3
第二节 本书的结构和研究方法 6
第三节 本书的创新和不足 8
第二章 信用交易、信用风险和信用制度 10
第一节 信用的相关概念 10
一、信用、信用经济 10
二、诚信和信用 12
三、征信及征信国家 13
四、信用风险、贷款产品与信用衍生产品 14
第二节 权利、信用交易与信用制度 16
一、权利与交易 16
二、交易、信用交易与风险 18
三、信用风险与信用制度 19
四、信用制度与信用制度建设 22
第三节 信用制度与产权 23
一、产权、组织与信用 24
二、产权与信用制度 25
三、可以得出的结论 29
本章小结 30
第三章 信用交易形式与信用关系分类 31
第一节 信用形式和信用制度建设研究的文献回顾 31
第二节 信用形式演变的历史就是产权约束与反约束的历史 33
一、个人信用到商业信用 34
二、银行信用和国家信用的出现 35
第三节 信用关系的变化和进一步发展 38
第四节 信用关系的分类和信用制度建设 39
一、非债权债务信用关系与信用产品 40
二、信用产品的一般商品属性 41
三、信用产品与一般信息产品的共性 42
四、信用产品的特殊性 43
五、信用形式、信用关系与信用制度 44
本章小结 44
第四章 信用风险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45
第一节 保险和担保的对比分析 45
一、保险 45
二、担保 46
三、保险和担保的相似点 46
四、保险和担保的区别 48
五、保险和担保在信用风险控制中结合 49
六、结合的具体案例:合同履约担保保险 50
第二节 经济学中的效率 51
一、什么是效率 51
二、效率的实现(福利经济学的第一定理) 52
三、效率的结果(福利经济学的第二定理) 53
四、社会福利最大化、效率与公平 54
五、金融效率的研究 55
第三节 以保险为代表的风险分摊机制对经济效率的改善 59
一、没有道德风险条件下具有风险分摊机制和内生专业化的模型 60
二、分工和由完全保险引起的内生交易成本 64
三、存在内生交易成本时,保险可以带来的社会收益 70
第四节 扩展Lio模型到担保领域 71
本章小结 76
第五章 信用风险衡量 78
第一节 古典的信用风险衡量方法 78
一、古典信用分析的发展 78
二、古典信用分析的内容、步骤、特点 79
三、古典信用分析模型 80
四、古典信用分析专家制度的缺陷 82
五、古典信用分析方法的发展 82
第二节 过渡模型:等级迁移概率矩阵 83
第三节 现代信用风险分析方法 84
一、现代信用分析方法应用的背景分析 84
二、现代信用分析中信用风险计量的工程化模型 84
三、现代信用分析方法的缺陷和发展 98
第四节 信用风险衡量的最新发展 99
一、风险管理的条件风险度量(CVaR)法 99
二、数据挖掘技术 101
第五节 信用分析方法实证研究 103
一、实证样本库的建立 103
二、模型实证检验 104
三、实证检验结论 105
本章小结 105
第六章 信用风险管理 106
第一节 中国治理诚信的历史 106
第二节 现代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工具 108
一、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 108
二、信用风险管理工具 110
第三节 信用担保公司的生存原理 114
一、研究文献回顾 114
二、担保参与者存在风险偏好差异的冲击 115
三、同时考虑参与者风险偏好差异和追索权 117
四、担保行业利润的影响因素讨论 118
五、可以得出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119
第四节 信用风险管理面临行为金融研究的挑战 120
本章小结 121
第七章 信用制度建设 122
第一节 制度进化的种类与选择 123
第二节 上海信用制度建设历程和经验 125
一、上海市信用制度建设的几个主要阶段 125
二、上海信用制度建设的方向 132
第三节 诚信中国的建设 133
一、加快公有制经济的股份制改造,建立明确的产权制度 134
二、建立和完善信用交易主体中政府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134
三、征信数据的采集及评估 135
四、信用管理教育和研究 136
五、信用产品市场建设 137
六、政府经济功能的归位,带头讲信用 139
七、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违反经济合同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违约成本 140
八、重视保护拥有良好信用记录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增加讲信用的社会收益 142
九、充分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共建社会信用体系 144
十、加强信用制度管理机构的建设 144
十一、明确行业准入机制,规范各方运作行为 145
十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的几项主要工作 145
十三、征信体系建设中要注意的问题 147
本章小结 147
参考文献 149
后记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