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早期殖民者的东来 1
一、西方殖民主义的兴起 1
二、葡萄牙窃据澳门 6
三、西班牙与荷兰的殖民活动 14
四、来自陆路的殖民者——沙俄 24
五、其他西方国家的东来 34
第二章 走向下坡路的清王朝 38
一、土地集中,经济衰败 38
二、官吏庸劣,政治腐败 44
三、中外交往,严加限制 62
四、民族压迫,满汉矛盾 78
五、武备废弛,军纪败坏 82
六、统制思想,钳制舆论 88
七、阶级矛盾,日趋激化 92
第三章 英国殖民者的魔爪伸向中国 101
一、曲折的探索历程 101
二、东印度公司——英国侵略东方的殖民机构 109
三、英国使团访华与英人图据澳门 114
四、英国对华贸易的入超 126
五、鸦片——恶毒的殖民武器 134
第四章 中国严禁鸦片的正义斗争 145
一、有清一代的禁烟政策 145
二、鸦片输入急剧增长 155
三、清朝内部“弛”与“禁”的争论 168
四、严厉禁烟运动的兴起 179
五、禁烟运动的新阶段:林则徐赴粤 191
六、虎门销烟,全国掀起禁烟高潮 201
七、林则徐整顿海防,准备抵抗侵略 212
第五章 英国殖民者挑起鸦片战争 221
一、战前世界大势 221
二、英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及其侵华叫嚣 235
三、胡夏米侦察沿海形势(1832年) 242
四、东印度公司垄断权的废止与律劳卑来华(1834年) 251
五、义律的两手策略(1836—1838年) 267
六、英国政府决定“远征”(1839年10月—1840年4月) 277
七、义律顽抗“具结”与“交凶”(1839年4月—8月) 293
八、中英之间的前哨战(1839年9月—1840年6月) 302
第六章 鸦片战争爆发与清政府态度转变 318
一、鸦片战争的来临(1840年6月) 318
二、英军进扰厦门,攻陷定海(1840年7月) 327
三、中英天津大沽谈判(1840年8月—9月) 341
四、天津谈判前后爱国军民的抗英斗争 355
五、英军南撤与浙江“休战协议”(1840年9月—11月) 363
六、琦善赴粤求和(1840年11月—1841年2月) 368
七、沙角、大角之战,英军强占香港(1841年1月) 378
一、道光帝下诏宣战(1841年1月) 391
第七章 清政府对英宣战三元里人民奋起抗英 391
二、英军进犯珠江(1841年2月—3月) 399
三、奕山冒昧夜袭与《广州停战协定》(1841年5月下旬) 410
四、三元里等乡人民奋起抗英(1841年5月底) 423
五、清政府再次妥协与英军准备北犯(1841年6月—8月) 433
第八章 英国扩大战争中国军民坚持斗争 443
一、义律去职与璞鼎查来华(1841年8月) 443
二、英军攻陷厦门(1841年8月26—27日) 450
三、定海再陷,三总兵英勇殉国(1841年9月—10月1日) 457
四、镇海、宁波失守,裕谦殉国(1841年10月—13日) 465
五、奕经赴浙“收复三城”(1841年10月—1842年3月) 471
六、清政府的抵抗方针根本动摇(1842年3月下旬) 489
七、浙江、台湾和西藏军民的抗英斗争 498
第九章 英军进犯长江 510
一、乍浦之战(1842年5月18日) 510
二、吴淞口之战,上海失陷(1842年6月16—19日) 520
三、镇江之战,英舰封锁运河粮道(1842年7月) 531
四、江宁“城下之盟”(1842年8月29日) 543
五、沿江人民的抗英斗争 559
第十章 中国战败的原因 564
一、中英双方作战能力分析 565
二、中英双方战略方针比较 583
三、社会制度腐败对战争的影响 592
四、民族歧视政策对战争的影响 602
五、深刻的历史教训 605
第十一章 中国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607
一、战后中西关系和清政府对外方针 607
二、中英《江宁条约》和《虎门条约》 614
三、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627
四、比利时等分沾侵华权益,葡萄牙侵夺澳门主权 641
五、中国人民坚持反侵略反投降斗争 647
第十二章 战后的中国社会 664
一、东南五口的巨大变化 664
二、外国经济侵略加强 695
三、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706
四、封建剥削加重 714
五、农民反封建斗争高涨 724
第十三章 鸦片战争前后的思想和文化 733
一、地主阶级改革派革新内政的思想 733
二、地主阶级改革派反侵略和学习西方长技的思想 756
三、反侵略的文学 767
四、史地学的兴起 788
五、人民群众反侵略的思想 808
附录1 大事年表 820
附录2 参考书目 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