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教育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汪刘生主编
  • 出 版 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
  • 页数:273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创造与创造性社会 1

一、对“创造”术语的理解 2

二、创造是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 3

三、创造性社会的特征 5

第二节 创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7

一、当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 7

二、创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9

第三节 创造教育论的建立 15

一、创造教育论的研究对象 16

二、创造教育论的理论体系 20

三、创造教育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1

第二章 创造教育论的理论基础 2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与创造教育 28

一、唯物辩证法与创造教育思想的开发 28

二、唯物辩证法与对创造教育功能的评价 30

第二节 创造学理论 31

一、创造学理论的特点 31

二、创造性突变机理 33

三、创造学对创造教育的关键作用 35

第三节 系统科学与思维科学理论 36

一、系统科学理论观点 36

二、思维科学理论观点 38

第四节 创造心理学理论 41

一、创造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41

二、创造心理过程 42

三、创造心理的作用机理 43

第五节 脑科学理论 45

一、大脑的结构 46

二、大脑的功能与表现 46

三、大脑功能的开发与利用 48

四、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创造教育的启示 49

第三章 创造性原理 51

第一节 创造动机原理 51

一、创造心理驱动性原理 51

二、创造动机社会意义的普遍性原理 52

三、创造动机实现性原理 55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原理 57

一、发散思维原理 58

二、直觉与灵感思维原理 62

三、系统思维原理 67

第三节 创造性突变原理 70

一、创造性组合的突变性 70

二、创造性换元的突变性 72

三、创造性移植的突变性 75

第四章 创造性思维 78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概述 78

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78

二、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79

三、创造性思维过程 81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的结构 84

一、创造性思维结构的形式 84

二、创造性思维结构的本质 92

三、创造性思维结构的层次 94

四、创造性思维结构的内容 95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98

一、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 98

二、创造性思维的多维性 99

三、创造性思维的直觉性 99

四、创造性思维的灵感性 100

五、创造性思维的科幻性 101

第五章 创造教育的特征 102

第一节 创造教育的开发特征 102

一、创造教育的开拓性 103

二、创造教育的创新性 105

三、创造教育的变异性 106

第二节 创造教育方法的特征 107

一、对未知事物无定势认识的启迪性 107

二、对已知事物认识的扩展性 109

三、创造教育方法的个体性 111

四、创造教育方法的集合性 113

五、创造教育方法的现代性 114

第三节 创造教育能力的特征 115

一、创造教育能力的主动性 115

二、创造教育能力的智力性 116

三、创造教育能力的动力性 117

四、创造教育能力的独立性 118

第六章 创造教育的分类 120

第一节 家庭创造教育 120

一、家庭创造教育的特点 120

二、家庭创造教育的对象与内容 123

三、家庭创造教育的方法 124

四、家庭创造教育的若干误区 125

第二节 学校创造教育 126

一、学校创造教育的概说及其特点 126

二、创造教育与早期教育 128

三、小学阶段的创造教育 130

四、中学阶段的创造教育 131

五、大学阶段的创造教育 133

第三节 社会创造教育 135

一、社会创造教育的范围 135

二、社会创造教育的任务与内容 135

三、社会创造教育的方法 136

第四节 创造教育与科技产品的开发 138

一、科技产品开发的意义与条件 139

二、创造教育对科技产品开发能力的培养 140

三、创造教育与科技产品的转化 141

第七章 创造教育的人才观 143

第一节 创造教育人才观的本质 143

一、创造性人才的本质 143

二、创造力的概述与分类 145

三、创造力的产生 148

四、创造力的表现 151

第二节 创造性人才的创造力结构 154

一、创造性人才的思维创造力 154

二、创造性人才的形象创造力 154

三、创造性人才的抽象创造力 155

四、创造性人才的具体创造力 156

五、创造性人才的理论创造力 157

六、创造性人才的技术创造力 158

第三节 创造性人才的人格特征 160

一、创造性人才的自立与创新意识 160

二、创造性人才的科学态度 161

三、创造性人才的献身精神 162

四、创造性人才的道德品质 163

五、创造性人才的工作作风 167

第四节 创造性人才作用的发挥 169

一、创造性人才的使用 169

二、创造性人才的流动 172

三、创造性人才的贡献 174

四、创造性人才的政策 177

第八章 创造性教学 181

第一节 创造性教学的含义与目的 181

一、创造性教学的含义 181

二、创造性教学的目的 184

第二节 创造性教学的原则 185

一、传授知识与开发智力相统一的原则 185

二、博采知识与培养创造力相统一的原则 187

三、教师的精心教授与学生的独立思考相统一的原则 189

四、全面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原则 190

五、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原则 191

六、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 192

第三节 创造性教学的任务与方法 193

一、创造性教学的任务 193

二、创造性教学的方法 195

第四节 创造性教学过程 205

一、创造意识统帅教学全过程 205

二、创造性教学过程的阶段分析 207

第五节 创造性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209

一、创造性教学对教师思想品德的要求 209

二、创造性教学对教师创造性能力的要求 210

三、创造性教学对教师业务水平的要求 210

第九章 创造性学习 212

第一节 学生创造性学习心理素质的培养 212

一、学生创造性学习心理素质的表现 213

二、妨碍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心理因素 214

三、学生创造性学习心理素质的培养 216

第二节 创造性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的自学能力 217

一、学生自学能力的表现 217

二、学生自学的特点 217

三、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19

第三节 培养学生创造发明的能力 222

一、影响创造发明的因素 222

二、创造发明的方法 223

三、简易创造发明实例的解析 226

四、学生创造发明能力的培养 227

第十章 创造教育的环境与运行机制 230

第一节 创造教育的环境 230

一、创造教育的外部环境 231

二、创造教育的内部环境 232

三、创造教育环境的功能 235

第二节 创造教育的运行机制 236

一、创造教育的内在因素 237

二、创造教育过程的特点 240

三、创造教育运行机制的建立 244

第三节 创造教育的管理 246

一、创造教育管理的特点 247

二、创造教育管理的内容 249

三、创造教育管理的原则 251

四、创造教育管理的方法 253

第十一章 创造教育的未来发展 256

第一节 研究创造教育未来发展的必要性 256

一、确立创造教育未来发展的思路和理念 256

二、预防创造教育步入误区 257

三、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257

第二节 研究创造教育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258

一、马克思主义未来观提供了哲学指导 258

二、未来学原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259

三、科学方法提供了研究手段的保证 259

第三节 我国创造教育发展态势的理论思考 260

一、把“未来”引进创造教育 261

二、重视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科技素质 262

三、更新教学理念,确立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教学理念 263

四、重视受教育者创新学习模式的研究 264

五、培养创造性人格 264

六、美育备受重视 266

七、创造教育未来发展的终身化 269

八、创造教育将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 269

总后记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