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东方文化与东方文学 1
一 东方·东方学·东方文学 1
二 东方文学的文化潜质 4
三 东方文学的基本特征 6
第一章 上古东方文学 10
第一节 上古东方社会文化特点与文学概况 10
第二节 美索不达米亚史诗与《吉尔伽美什》 18
第三节 《亡灵书》 25
第四节 《旧约》文学 30
第五节 印度史诗与《罗摩衍那》 34
第六节 《阿维斯塔》 41
第七节 上古东方文学交流 47
第二章 中古东方文学 53
第一节 中古东方社会文化特点与文学概况 53
第二节 迦梨陀娑与《沙恭达罗》 63
第三节 紫式部与《源氏物语》 68
第四节 杜勒西达斯与《罗摩功行之湖》 72
第五节 菲尔多西与《列王纪》 79
第六节 萨迪与《蔷薇园》 84
第七节 《一千零一夜》 88
第八节 中古东方文学交流 92
第三章 近代东方文学 104
第一节 近代东方社会文化特点与文学概况 104
第二节 夏目漱石与《我是猫》 111
第三节 泰戈尔与《吉檀迦利》、《戈拉》 116
第四节 伊克巴尔与《自我的秘密》 122
第五节 黎萨尔与《社会毒瘤》、《起义者》 128
第六节 纪伯伦与《先知》 134
第七节 近代东方文学交流 139
第四章 现代东方文学 145
第一节 现代东方社会文化特点与文学概况 145
第二节 川端康成与《雪国》 152
第三节 普列姆昌德与《戈丹》 158
第四节 陶菲格·哈基姆与《灵魂归来》 166
第五节 赫达雅特与《哈吉老爷》 172
第六节 阿格农与《婚礼华盖》 177
第七节 “黑人性”运动与桑戈尔 183
第八节 现代东方文学交流 188
第五章 当代东方文学 194
第一节 当代东方社会文化特点与文学概况 194
第二节 大江健三郎与《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207
第三节 耶谢巴尔与《虚假的事实》 213
第四节 奈保尔与《印度三部曲》 219
第五节 普拉姆迪亚与《人世间》 224
第六节 艾特玛托夫与《断头台》 228
第七节 帕慕克与《我的名字叫红》 234
第八节 马哈福兹与“三部曲” 240
第九节 索因卡与《路》 245
第十节 戈迪默与《七月的人民》 251
第十一节 库切与《耻》 256
第十二节 当代东方文学交流 262
后记 273
修订版后记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