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编 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19年5月—1937年7月) 6
第一章 新思想的传播和盱眙党组织的建立 6
第一节 新思想的传播和进步群众团体的建立 6
一、“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思想在盱眙地区的传播 6
二、进步群众团体的建立 7
第二节 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 8
第三节 第一个党支部的活动 9
一、组织学潮斗争 9
二、停止活动 11
第四节 党在“河西”地区的活动 12
第二章 中共盱眙县委的建立和西高庙暴动 13
第一节 李桂五领导“借”粮斗争 13
一、李桂五回到家乡发动群众 13
二、组织群众“借”粮 15
第二节 中共盱眙县委的建立 16
一、建立中共盱眙县委员会 16
二、农民暴动的准备 17
第三节 西高庙农民武装暴动 19
第三章 盱眙红军游击队 20
第一节 盱眙红军游击队的成立和壮大 20
一、盱眙红军游击队的建立 20
二、红军游击队的壮大 21
三、中共江苏省委的指示 22
四、积极开展武装斗争 23
第二节 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和盱眙红军游击队的失败 25
一、红军游击队击退围剿首战告捷 25
二、击退土匪的袭扰 27
三、国民党军队重兵围剿红军游击队 28
四、红军游击队坚持艰苦斗争 31
五、盱眙红军游击队坚持游击斗争的意义及失败原因和教训 32
第二编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 35
第一章 日军侵占盱眙与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 35
第一节 日军盱城大屠杀与盱眙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35
一、“七七事变”后的盱眙政治形势 35
二、日军侵扰盱城 36
三、盱城军民反击日军 38
四、盱城大屠杀 40
五、盱眙兴起抗日救亡运动 42
第二节 盱眙党组织重建与新四军东进 43
一、建立中共盱眙特别支部 43
二、日军再次侵扰盱城 43
三、新四军五支队十团东进盱眙和民运工作组进入盱城 44
四、成立中共盱嘉工委 47
第三节 河西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与党组织的重建 48
一、抗战初期河西地区的政治形势 48
二、皖东北特支在管镇 49
三、河西地区党组织的重建工作 53
四、建立管镇区 54
第二章 在反扫荡、反蚕食、反暴乱中创建壮大抗日民主根据地 55
第一节 中共盱嘉工委和盱嘉抗日根据地 55
第二节 半塔保卫战 60
一、韩顽进攻半塔地区 60
二、战略防御 61
三、十团积极参战 63
四、全线反击 64
第三节 中共盱眙县委领导全县军民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斗争 65
一、加强组织建设 65
二、刘少奇指示加强根据地建设 67
三、宣传、组织群众,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69
四、开展劳动互助运动,发展军工生产和地方工业 72
五、建立地方财政,保障供给 74
六、兴办学校,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76
第四节 镇压暴乱 巩固新生政权 77
一、反动地主举行武装暴乱 77
二、坚决镇压暴乱 78
第五节 日军占领盱城和建立盱眙伪政权 79
一、日军占领盱城 79
二、日伪建立盱眙县政府 80
三、日伪占领盱城期间的暴行 81
第六节 开展武装斗争 积极打击日伪军 83
一、发展、壮大地方武装 83
二、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关系 84
三、开展武装斗争、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 85
四、一区(?老区)积极开展游击斗争 86
第七节 河西地区加强根据地建设积极开展反扫荡斗争 87
一、打退日伪对河西地区的进犯 87
二、加强民主政权建设 88
三、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斗争 92
四、参加三十三天反扫荡 94
第三章 华中地区政治、军事中心在盱眙的形成 95
第一节 新四军军部暨华中局从盐阜转移到黄花塘 95
一、日伪“围剿”新四军军部 95
二、军部转移到黄花塘 96
第二节 中共江苏省委在盱眙顾家圩子 99
一、从上海到顾家圩子 99
二、举办干部训练班 100
第三节 新四军军部暨华中局加强根据地建设工作 102
一、开展三大运动 102
二、加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巩固和扩大华中抗日根据地 108
三、加强军事建设,有力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108
四、兴办各类教育,培养大批优秀干部 109
五、全面反攻,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10
第四章 为争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而斗争 111
第一节 建立盱嘉县委 加强对敌斗争 111
一、建立中共盱嘉县委,扭转被动局面 111
二、建立盱嘉支队 114
三、建立临城区和区大队 115
四、临城区大队开展6项工作 116
五、中共盱眙县委重建 120
第二节 奇袭盱城 孤立日军 120
一、加强对敌政治攻势 120
二、战前准备 122
三、袭击盱城,速战速决 123
第三节 河西地区军民积极开展武装斗争 125
一、加强地方武装,搞好扩军运动 125
二、淮河区、乡武装灵活机动打击敌人 127
第四节 河西地区积极开展各项建设工作 130
一、开展整风运动,加强党建工作 130
二、实行三三制,加强政权建设 132
三、开展生产运动,加强经济建设 134
四、发展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 136
五、积极备战,迎接胜利 136
第五节 日军投降 盱眙解放 137
第三编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1949年9月) 141
第一章 争取和平民主 巩固抗战成果 141
第一节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形势 141
第二节 加强政权建设 健全组织机构 143
一、抗战胜利时的党政组织机构 143
二、调整后的党政军群组织机构 144
第三节 惩奸反霸 整顿秩序 144
第四节 组织生产自救战胜灾荒 145
第五节 贯彻“五四”精神 进行土改试点 146
第六节 解放战争初期河西地区面临的形势和开展的几项工作 147
第二章 淮南北撤与敌后坚持 150
第一节 蒋军压境 奉命北撤 150
一、战争前夕敌我形势 150
二、粉碎敌“天长、盱眙战斗”计划 151
三、奉命北撤 151
第二节 国民党军队和还乡团的反攻倒算 153
第三节 敌后坚持和反“清剿”斗争 154
一、成立中共盱(眙)来(安)嘉(山)工作委员会 154
二、开展敌后游击斗争,灵活机动打击敌人 155
三、十六团战略转移 158
第四节 河西地区积极开展备战工作 160
一、积极备战 160
二、淮河区进行稳定本区的各项工作 161
三、打退李效群的进攻 163
第五节 坚持洪泽湖斗争 164
一、坚持洪泽湖的准备 164
二、成立洪泽湖工委 165
三、开展地下工作 166
四、坚定坚持的信心 167
五、袭击伏家湖 168
第三章 重返淮南 收复失地 169
第一节 重返淮南 两进西山 169
一、建立淮南二工委、淮南二支队 169
二、重返淮南 170
三、两进西山区 171
第二节 立足河西滩 建立跳板 173
一、开辟河西滩 173
二、建立泗盱边防办事处 175
三、巩固河西滩,建成进入淮南“跳板” 176
第三节 突破封锁 打进山区 178
一、深入山区开展点线工作 178
二、打进山区,积极开展武装斗争 181
第四节 各区武工队 182
一、?老区武工队 183
二、长淮等区武工队 184
三、马坝区武工队 184
第五节 横扫敌占区 三战三捷 186
一、横扫敌占区,收复失地 186
二、铜城战斗 187
三、古城战斗 187
四、长山战斗 189
第六节 盱眙全境解放 190
一、固守高山坪 190
二、建立中共盱嘉委员会及中共盱眙县工作委员会 192
三、河桥战斗 194
四、盱眙全境解放 197
第四章 河西地区坚持敌后游击斗争 197
第一节 区、乡武装灵活机动配合主力作战 197
一、打掉叛徒张德胜 198
二、小滕庄战斗 198
三、小渔路斗争 200
四、仁和乡游击队积极打击敌人 201
第二节 深入陆地 开展“点线”工作 203
一、在陆地建立两面派政权 203
二、开展陆地武装斗争 205
第三节 开展重建工作 206
一、组织积极的武装斗争 206
二、开展减租土改工作 207
三、党的组织建设 207
四、肃清残敌 208
五、生产救灾 209
六、支前工作 209
第五章 巩固解放区 支援解放战争 211
第一节 恢复民主政权 211
第二节 全力支援前线 211
第三节 开展反匪反霸斗争 213
第四节 恢复、发展各项事业 215
结语 219
大事索引 222
后记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