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吉安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
  • 页数:1003 页
图书介绍:

概述 1

大事记 10

第一篇 自然环境第一章 地理位置 40

第二章 地貌 40

第一节 山地 40

第二节 丘陵 42

第三节 平原 42

第四节 河流 42

第三章 地质 43

第一节 地层 43

第二节 岩浆岩 43

第三节 构造 44

第四节 矿产 44

第四章 水域水文 47

第一节 水域 47

第二节 地下水 47

第三节 水质 48

第五章 气候 50

第一节 四季特征 50

第二节 农业气候区 50

第三节 日照 50

第四节 气温 52

第五节 雨量 52

第六节 季风 54

第七节 霜雪冰冻 54

第六章 土壤 55

第一节 水稻土 56

第二节 草甸土 56

第三节 红壤土 56

第四节 石灰石土 56

第五节 紫色土 59

第六节 山地黄壤 59

第七节 山地黄棕壤 59

第八节 山地草甸土 59

第七章 动物 植物 60

第一节 动物 60

第二节 植物 61

第八章 自然灾害 64

第一节 水灾 64

第二节 旱灾 67

第三节 风雹灾 68

第四节 虫灾 70

第五节 地震 70

第二篇 建置区划第一章 建置 71

第一节 建置隶属 71

第二节 境域变迁 73

第二章 区划 74

第一节 唐至清代 74

第二节 民国时期 75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 76

第三章 县城 92

第一节 老县城 92

第二节 新县城 92

第四章 乡镇简介 93

第三篇 人口 107

第一章 人口数量与分布 107

第一节 人口数量 107

第二节 人口分布 108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11

第一节 性别构成 111

第二节 年龄构成 111

第三节 文化程度构成 114

第四节 劳动年龄构成 114

第五节 职业构成 116

第六节 民族构成 116

第七节 姓氏构成 117

第三章 计划生育 12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22

第二节 节育制度 122

第三节 节育措施 123

第四节 晚婚晚育 123

第五节 优生优育 123

第四篇 农业 125

第一章 农村生产关系变革 125

第一节 土地改革 125

第二节 农业互助合作 128

第三节 人民公社 129

第四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0

第二章 农业生产 131

第一节 农作物分布及产量 131

第二节 农技农艺 135

第三节 农业机具 150

第三章 土特名产 152

第一节 车前子 152

第二节 固芷 153

第三节 蚕桑 153

第四节 薄荷 153

第五节 优质大米(双竹粘) 153

第四章 农垦 154

第一节 县属农垦单位 154

第二节 驻县地属农垦单位 156

第五篇 林业 164

第一章 森林资源 164

第一节 林地资源 164

第二节 林木资源 164

第三节 名木古树 166

第二章 森林培育 167

第一节 采种 167

第二节 育苗 167

第三节 造林 168

第四节 育林 170

第三章 森林保护 171

第一节 依法治林 171

第二节 护林防火 171

第三节 病虫防治 172

第四节 山林权属 173

第四章 森林经营 173

第一节 采伐 173

第二节 运输 174

第三节 购销 174

第五章 林业机构 17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77

第二节 国营林业基层单位 177

第三节 乡(镇)村林场 180

第六章 湿地松 181

第一节 引进试种 181

第二节 推广发展 182

第三节 经济效益 183

第六篇 畜禽水产第一章 畜禽生产 185

第一节 种类 185

第二节 饲养 185

第三节 饲料 190

第四节 疫病防治 191

第五节 吉安地区畜禽良种场 193

第二章 水产 194

第一节 水产水域 194

第二节 水产资源 194

第三节 水产养殖 195

第四节 水产捕捞 197

第五节 渔政管理 198

第六节 管理机构 198

第七篇 水利 199

第一章 灌溉工程 199

第一节 灌溉沿革 199

第二节 蓄水工程 199

第三节 引水工程 202

第四节 提水工程 203

第二章 防洪排涝工程 216

第一节 防洪堤 216

第二节 排涝站 218

第三章 水土保持 218

第一节 水土流失状况 218

第二节 综合治理 219

第四章 养护管理 22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20

第二节 养护规章 220

第三节 灌溉管理 221

第四节 水费征收 222

第八篇 工业 223

第一章 私营工业、手工业改造 223

第一节 解放前工业和手工业 223

第二节 工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224

第二章 经营体制 225

第一节 经委口国营工业 225

第二节 二轻工业 226

第三节 乡镇工业 226

第四节 部门工业 227

第五节 合作工业 229

第六节 个体工业 229

第三章 工业门类 230

第一节 纺织工业 230

第二节 机械工业 231

第三节 化学工业 232

第四节 食品工业 233

第五节 建材工业 235

第六节 服装皮革工业 236

第七节 造纸、印刷工业 237

第八节 电子工业 238

第九节 陶瓷工业 238

第十节 船舶、木材工业 239

第四章 工矿与名产选介 240

第一节 工矿选介 240

第二节 名产选介 246

第五章 省地市驻县工业企业 250

第一节 省属工业企业 250

第二节 地属工业企业 252

第三节 市属工业企业 254

第九篇 能源 259

第一章 电力 259

第一节 电源建设 259

第二节 输变电网络 264

第三节 供电用电 268

第四节 电业管理 269

第二章 煤炭石油 271

第一节 煤炭储量 271

第二节 煤炭开采 271

第三节 煤炭购销 273

第四节 石油购销 274

第三章 柴草 沼气 275

第一节 柴草 275

第二节 沼气 275

第四章 节能 276

第一节 生活节能 276

第二节 生产节能 277

第十篇 交通 279

第一章 陆路航道 279

第一节 古道 279

第二节 公路 280

第三节 铁路 287

第四节 航道 288

第五节 渡口 桥梁 290

第二章 运输 298

第一节 水上运输 298

第二节 公路运输 300

第三节 装卸搬运 301

第三章 交通管理 304

第一节 车辆监理 304

第二节 港航监督 305

第三节 运输管理 305

第四节 路政管理 305

第五节 公路养护 306

第六节 养路费征收 306

第十一篇 邮电第一章 邮政 309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09

第二节 邮递线路 309

第三节 邮政业务 311

第二章 电信 313

第一节 电信网络 313

第二节 电信业务 316

第三章 邮电设备 317

第一节 邮政设备 317

第二节 电信设备 318

第十二篇 商业第一章 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19

第一节 解放前商业 319

第二节 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19

第二章 经营体制 320

第一节 国营商业 320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 323

第三节 合作商业 326

第四节 代销店 个体商户 327

第五节 集市贸易 327

第三章 生产资料购销 329

第一节 水泥砖瓦 329

第二节 金属材料 330

第三节 机电设备 330

第四节 化肥农药 331

第五节 竹木杂品 332

第四章 农副产品购销 333

第一节 畜产 333

第二节 禽蛋 333

第三节 鲜鱼 334

第四节 瓜果 334

第五节 麻类 335

第六节 蚕茧 335

第七节 茶叶 335

第八节 其他 336

第五章 日用品采购供应 336

第一节 棉布 百货 副食品 336

第二节 五金交电 337

第三节 日用杂品 338

第六章 对外贸易 340

第一节 出口商品 340

第二节 经营方式 340

第七章 饮食服务 341

第一节 饮食业 341

第二节 旅馆 招待所 341

第三节 其他服务业 342

第八章 经营管理 34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43

第二节 管理制度 343

第三节 业务管理 343

第四节 财务管理 344

第五节 商品管理 345

第六节 安全管理 345

第七节 社员 职工代表大会 345

第八节 经济责任制 346

第十三篇 粮油第一章 粮油统购 347

第一节 解放前粮油经营 347

第二节 粮食统购 347

第三节 油料统购派购 348

第二章 粮油供应 351

第一节 供应机构 351

第二节 城镇人口粮油供应 351

第三节 农村人口粮油供应 352

第四节 行业用粮供应 352

第五节 侨汇 外贸粮供应 352

第六节 自理口粮供应 352

第七节 议价粮油供应 352

第八节 奖售粮油供应 353

第九节 粮油票证供应 353

第三章 粮油加工 358

第一节 解放前粮油加工 358

第二节 粮食加工 358

第三节 油料加工 359

第四节 食品加工 359

第五节 饲料加工 360

第四章 粮油储运 360

第一节 仓容 360

第二节 储藏 361

第三节 调运 362

第十四篇 经济管理第一章 计划 363

第一节 计划机构 363

第二节 计划编制 363

第三节 计划管理 364

第二章 统计 364

第一节 统计机构 364

第二节 统计调查 365

第三节 统计分析 365

第四节 统计资料编制 365

第五节 统计监督 365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36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66

第二节 集市贸易管理 366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367

第四节 商标广告登记管理 368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368

第六节 个体商户管理 369

第七节 打击投机倒把 369

第四章 物价 370

第一节 物价管理 370

第二节 物价指数 371

第五章 标准化计量管理 375

第一节 度量衡演变 375

第二节 计量管理 376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377

第六章 经济技术协作 377

第一节 协作机构 377

第二节 协作交流 377

第十五篇 财政税收第一章 财政 378

第一节 财政体制 378

第二节 财政收支 379

第三节 监察 审计 382

第二章 农业税收 383

第一节 赋制 383

第二节 田赋征管 384

第三节 农业税征管 384

第三章 工商税收 385

第一节 机构 385

第二节 税种 386

第三节 税额 390

第四节 税纪 393

第十六篇 金融第一章 机构 394

第一节 典当 394

第二节 钱庄 394

第三节 银行 394

第四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 396

第二章 货币 397

第一节 金属钱币 397

第二节 纸币 398

第三节 货币投放与回笼 399

第三章 信贷 400

第一节 工商贷款 400

第二节 农业贷款 401

第四章 储蓄 403

第一节 城乡储蓄 403

第二节 储蓄种类 404

第三节 储蓄利率 405

第五章 保险 405

第一节 险种 405

第二节 理赔 406

第六章 债券 406

第一节 国家公债 406

第二节 国库券 407

第三节 地方公债 407

第七章 基建投资 408

第一节 基建拨款 408

第二节 基建贷款 408

第十七篇 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第一章 县城建设 410

第一节 旧县城 410

第二节 县城建设规划 410

第三节 新县城建设 411

第二章 乡镇建设 415

第一节 乡镇建设规划 415

第二节 集镇建设 415

第三节 农村建设 417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 41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18

第二节 公房管理 418

第三节 土地管理 420

第四章 建筑业 422

第一节 建筑队伍 422

第二节 设计施工 423

第三节 建筑技术 424

第四节 建筑材料 425

第五章 环境保护 425

第一节 环境污染状况 425

第二节 环境管理监测 427

第十八篇 中共吉安县地方组织第一章 组织建设 429

第一节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429

第二节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432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 434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 436

第五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439

第二章 代表大会 444

第一节 第一次代表大会 444

第二节 第二次代表大会 444

第三节 第三次代表大会 444

第四节 第四次代表大会 444

第五节 第五次代表大会 445

第六节 第六次代表大会 445

第七节 第七次代表大会 445

第八节 第八次代表大会 445

第九节 第九次代表大会 445

第三章 党员教育 450

第一节 方式 450

第二节 内容 450

第四章 纪律检查 451

第一节 机构 451

第二节 职能 451

第三节 查处违纪案件 451

第五章 统一战线工作 452

第一节 统战对象 452

第二节 统战活动 452

第六章 县委重大决策 453

第一节 民主改革 453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 455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 459

第四节 改革开放 461

第十九篇 党派社团第一章 国民党吉安县地方组织 466

第一节 组织发展 466

第二节 历届代表大会 467

第三节 主要活动 468

第二章 民主党派 471

第一节 中国民主同盟吉安小组 471

第二节 九三学社吉安县小组 472

第三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吉安县成员 473

第四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吉安县成员 473

第三章 社会团体 473

第一节 工人组织 473

第二节 农民组织 476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477

第四节 妇女组织 479

第五节 科学技术协会 481

第六节 文联 481

第七节 工商团体 482

第八节 其他团体 483

第九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 484

第二十篇 政权 政协第一章 清末民国政权 485

第一节 清末县衙 485

第二节 民国政权 485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486

第一节 代表产生 486

第二节 县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 487

第三节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 488

第四节 议案处理和调查视察 491

第三章 人民政府 493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 493

第二节 基层政权 497

第三节 主要政绩 497

第四章 人民政协 505

第一节 政协县委员会 505

第二节 历届委员会议 505

第三节 主要活动 505

第二十一篇 苏区革命斗争第一章 革命根据地创建 510

第一节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510

第二节 东固革命根据地 510

第三节 延福革命根据地 512

第四节 西部红色区域 512

第二章 苏维埃政权 513

第一节 苏维埃工农兵代表大会 513

第二节 政府机构 513

第三章 苏维埃政府工作 516

第一节 分配土地 516

第二节 扩红(军)支前 517

第三节 治安保卫 518

第四节 经济建设 519

第五节 教育 医疗 522

第四章 苏区党群组织 523

第一节 党的组织 523

第二节 群众团体 527

第五章 武装斗争 531

第一节 武装力量 531

第二节 兵事纪略 534

第二十二篇 军事第一章 军事机构 544

第一节 清以前军事机构 544

第二节 民国军事机构 544

第三节 人民武装机构 544

第四节 吉安县人武部主官序列表 545

第二章 兵役 547

第一节 兵役制度 547

第二节 兵员征集 547

第三章 地方武装 549

第一节 地方部队 549

第二节 民兵 550

第四章 驻军与军事设施 552

第一节 驻军 552

第二节 军事设施 554

第五章 历代重大兵事 555

第一节 黄巢起义军攻吉安 555

第二节 文天祥抗元 555

第三节 红巾军克吉安 555

第四节 张献忠攻吉安 556

第五节 太平军两次克吉安 556

第六节 北伐军过境 556

第七节 解放吉安 557

第二十三篇 司法第一章 公安 559

第一节 机构 559

第二节 治安管理 560

第三节 户籍管理 562

第四节 监所管理 562

第五节 交通监理 562

第六节 武装警察 563

第七节 人民消防 563

第二章 检察 563

第一节 机构 563

第二节 刑事检察 564

第三节 法纪检察 564

第四节 经济检察 565

第五节 监所检察 565

第三章 法院 566

第一节 机构 566

第二节 刑事审判 567

第三节 民事审判 567

第四节 经济审判 567

第四章 司法行政 567

第一节 机构 567

第二节 法律顾问和律师业务 568

第三节 公证业务 568

第四节 民事调解 569

第五节 普法教育 569

第二十四篇 民政第一章 优待抚恤 571

第一节 拥军 571

第二节 优属 572

第三节 抚恤补助 572

第二章 救灾救济 575

第一节 灾害救济 575

第二节 社会救济 577

第三节 精简退职人员救济 578

第三章 安置 578

第一节 复退军人安置 578

第二节 离退休军队干部安置 579

第三节 移民安置 580

第四章 社会福利 581

第一节 孤寡老人供养 581

第二节 孤儿弃婴收养 583

第三节 残疾人安置 584

第五章 扶助革命老根据地建设 584

第一节 扶助目标 584

第二节 扶助效果 584

第六章 综合政务 585

第一节 婚姻登记 585

第二节 信访 586

第三节 台湾事务和外事侨务 586

第四节 烈士陵园管理 587

第二十五篇 劳动人事第一章 劳动 588

第一节 职工队伍 588

第二节 劳动管理 589

第三节 工资 593

第四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596

第二章 人事 597

第一节 人员任用 597

第二节 人员编制 597

第三节 干部培训 600

第四节 干部考核 601

第五节 精简下放 601

第三章 离休退休 602

第一节 离休 602

第二节 退休 603

第二十六篇 教育 科技第一章 教育 60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04

第二节 方针 学制 604

第三节 学校教育 606

第四节 成人教育 617

第五节 师资队伍 620

第六节 教学研究 621

第七节 电化教学 622

第八节 教育经费 622

第二章 科技 624

第一节 科技管理 624

第二节 科普活动 625

第三节 科研成果 626

第四节 科技论著 628

第二十七篇 文化第一章 管理机构 636

第二章 文化机构 636

第一节 群众文化团体 636

第二节 专业剧团 638

第三节 图书 档案 639

第四节 电影 640

第三章 报刊广播电视 642

第一节 报刊 642

第二节 广播 643

第三节 电视 644

第四节 通讯报道 644

第四章 群众文艺活动 644

第一节 文学创作 644

第二节 民间音乐 652

第三节 地方戏剧 653

第四节 民间灯彩 654

第五节 美术 书法 摄影 654

第五章 民间文学荟萃 655

第一节 民间故事 655

第二节 地名趣闻 663

第三节 奇闻轶事 665

第四节 民歌 对联 668

第六章 著述目存 673

第一节 唐至清代书目选 673

第二节 民国时期文学书目选 675

第三节 1949~1985年文学书目选 676

第四节 1949~1985年文艺篇目选 676

第七章 文物 名胜 677

第一节 革命纪念地 677

第二节 名胜古迹 679

第三节 文物 682

第二十八篇 卫生 体育第一章 卫生 684

第一节 卫生机构 684

第二节 防疫保健 686

第三节 医药 689

第四节 卫生队伍 691

第五节 医疗设备 692

第六节 爱国卫生运动 693

第二章 体育 693

第一节 体育队伍 693

第二节 学校体育 694

第三节 群众体育 694

第四节 体育设施 695

第五节 体育成绩 695

第二十九篇 人民生活第一章 收入 697

第一节 职工收入 697

第二节 农民收入 698

第三节 个体劳动者收入 700

第二章 衣食住用 701

第一节 衣着 701

第二节 饮食 702

第三节 居住 703

第四节 行旅 704

第五节 家用器具 704

第三十篇 民俗 宗教第一章 风俗习惯 705

第一节 世俗礼仪 705

第二节 婚丧嫁娶 707

第三节 岁时节日 711

第四节 迷信陋俗 713

第二章 良风美俗 715

第一节 治理社会秩序 715

第二节 美化城乡环境 716

第三节 拾金不昧 716

第四节 舍己救人 717

第五节 尊师重教 717

第六节 五好家庭 718

第七节 修桥铺路 718

第三章 宗教 719

第一节 道教 719

第二节 佛教 719

第三节 基督教 720

第四节 伊斯兰教 720

第三十一篇 方言第一章 概况 721

第一节 历史情况 721

第二节 方言分片 723

第二章 语音系统 723

第一节 声韵调 723

第二节 声母分析 723

第三节 韵母分析 725

第四节 声调 734

第五节 文白异读 740

第六节 县内方言差异 744

第三章 词汇 748

第一节 词汇特点 748

第二节 词汇分类举例 751

第四章 语法 771

第一节 词法 771

第二节 句法 773

第五章 谚语 歇后语 774

第一节 谚语 774

第二节 歇后语 777

第三十二篇 人物第一章 人物传 779

第一节 古代人物传 779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传 793

第二章 人物简介 820

第一节 历代名人简介 820

第二节 县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简介 822

第三节 县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简介 827

第四节 副省、军级以上人物简介 837

第五节 当代名望人物简介 844

第三章 人物表 846

第一节 历代县官表 846

第二节 县籍历代科试文武进士表 853

第三节 县籍军政官员表 863

第四节 县籍科技人员表 894

第五节 县籍省级以上英模表 901

第四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907

第一节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907

第二节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908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 940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 941

第五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941

附录 942

一、重要文献辑存 942

二、旧志考略 952

三、1986~1993年吉安县经济及社会发展纪略 956

编后记 997

编纂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 1000

出版《吉安县志》单位、个人捐资一览 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