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0.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1
0.1.1 选题背景 1
0.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
0.2 研究的方法论、研究思路和逻辑框架 4
0.2.1 方法论 4
0.2.2 研究思路 5
0.2.3 逻辑框架 8
0.3 文献综述 11
0.3.1 战略管理理论 11
0.3.2 汇率理论 15
0.3.3 新政治经济学 17
0.3.4 国际经济学中的博弈论 21
0.4 研究方法 24
0.4.1 理论方法 24
0.4.2 实证方法 26
0.4.3 个案(国别)研究方法 27
0.5 理论发现 28
0.6 研究难点、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29
0.7 后续研究 30
0.8 本书的结构安排与系统映射 31
第1章 为什么要对国家竞争战略进行政治经济学分析 32
1.1 新政治经济学概述 32
1.2 国际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 35
1.3 国际贸易协定的政治经济学 38
1.4 国家竞争战略的政治经济学:一种新的诠释 39
第2章 国际贸易纯理论的演化 42
2.1 传统贸易理论:以要素差异化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理论 44
2.2 新贸易理论:以产品差异化为基础的产业内贸易理论 47
2.3 新新贸易理论:以企业差异化为基础的产业内产业间贸易理论 51
第3章 保留产业、多重均衡与国家利益冲突 57
3.1 比较优势、保留产业与多重均衡 57
3.2 多重均衡与国家利益冲突的产生 61
3.2.1 专业化情形下的多重均衡与利益冲突 62
3.2.2 不同生产率情形下的多重均衡和利益冲突 64
3.3 国家利益冲突的一个实例:美日贸易摩擦的基因 65
3.3.1 起始阶段 66
3.3.2 发展阶段 67
3.3.3 深入发展阶段 68
第4章 波特的竞争战略与国家竞争优势 70
4.1 国际竞争力及其内涵 70
4.2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73
4.3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钻石模型 77
第5章 全球化中的策略选择:国家竞争战略 81
5.1 全球化中的贸易自由化 82
5.2 经济全球化中的经济增长 86
5.3 流动性、生产范式、贸易型态与国家竞争优势 90
5.3.1 经济全球化与流动性 90
5.3.2 供应链与全球生产型态 91
5.3.3 全球生产型态与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 93
5.3.4 理论参照系:国家竞争优势形成模型 95
5.4 全球化中国家竞争优势与国家竞争战略的确定 97
第6章 无形要素禀赋假说 100
6.1 全球化与要素禀赋的扩展 100
6.2 作为无形要素禀赋的国家竞争战略 104
6.3 无形要素禀赋假说的检验:日美国家竞争战略的演化 108
第7章 汇率中性与蒙代尔不兼容性定理 111
7.1 汇率:政策目标还是政策工具 111
7.2 资本完全流动:蒙代尔不兼容定理 113
7.3 资本不完全流动:三位一体兼容定理 115
第8章 作为国家竞争战略工具的汇率 118
8.1 策略汇率概述 118
8.1.1 基于非线性的假定 118
8.1.2 基于非中性的假定 120
8.1.3 基于非均衡的假定 120
8.2 为什么选择汇率作为国家竞争战略的工具 122
8.3 汇率的政治经济学 126
8.4 策略汇率均衡 129
8.5 策略汇率的政治经济学模型 137
8.5.1 非合作均衡 139
8.5.2 最优策略汇率 142
8.5.3 策略汇率上限与可执行的策略汇率 147
8.5.4 事前游说与相对协商力量 148
第9章 繁荣与萧条:国家竞争战略与经济周期 150
9.1 经济周期与金融危机 150
9.2 金融系统性风险与战略管理 158
9.3 金融危机与国家竞争战略 162
第10章 中国国家竞争战略的回顾:贸易大国之梦的实现 167
10.1 进口替代战略 167
10.2 出口导向战略 169
10.3 追赶战略 171
第11章 中国国家竞争战略的前瞻:构建灵活/柔性的汇率制度 176
11.1 均衡汇率的决定与Balassa-Samuelson假说 177
11.2 人民币实际汇率的Balassa-Samuelson效应的实证分析 180
11.3 中国国家竞争战略:灵活的汇率制度 182
11.3.1 货币错配、浮动恐惧症与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 183
11.3.2 金融脆弱性、金融改革与更灵活的外汇制度 187
11.4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国家竞争战略 190
第12章 中国国家竞争战略的远瞻:金融强国的憧憬 198
12.1 欧元的作用与启示 199
12.2 从贸易大国到金融强国:策略汇率的内部博弈 203
12.3 从贸易大国到金融强国:策略汇率的外部博弈 208
12.4 通往金融强国的漫漫长路 211
第13章 结论 215
附录1 关于中国“巴拉萨一萨谬尔森效应”的实证研究 218
附录2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波动实证研究:1985~2007 223
参考文献 234
后记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