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概论(写于2000-2004年) 3
高行健和他的精神之路 3
《八月雪》:高行健的人格碑石 16
黑色闹剧和普世性写作——《叩问死亡》(中文版)跋 26
论高行健状态 37
论高行健的文化意义 65
第二辑 旧作(写于1987-1999年) 77
高行健与实验戏剧 77
《山海经传》序 80
高行健与文学的复调时代 88
《车站》与存在意义的叩问 93
《一个人的圣经》(中文版)跋 95
中国文学曙光何处? 101
第三辑 评说(写于2000-2003年) 107
内心炼狱的舞台呈现——《生死界》与高行健的内心戏剧 107
心灵戏与状态剧——谈<八月雪>和《周末四重奏》 117
阅读《灵山》与《一个人的圣经》 121
高行健小说新文体的创造 147
高行健与作家的禅性 157
高行健与灵魂的自救 165
《文学的理由》(中文版)序 194
第四辑 散篇(写于2000-2003年) 201
新世纪瑞典文学院的第一篇杰作 201
独立不移的文学中人 206
最具活力的灵魂——《灵山》香港版序 211
法兰西的启迪 215
面向历史的诉说 218
高行健的第二次逃亡 222
经典的命运 225
第五辑 相关文章、资料(写于1998-2004年) 231
为方块字鞠躬尽瘁的文学大师——在香港城市大学欢迎马悦然教授演讲会上的致辞(2000年) 231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和中国作家的缺席(1998年) 235
答《文学世纪》编辑颜纯钩、舒非问(2000年) 305
高行健创作年表 323
后记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