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货币通考目录 1
第一篇 周币 1
第一章 叙论 1
第二章 铜币四系 6
甲 环币 6
乙 铲币 55
丙 刀币 160
丁 贝币 197
第三章 铜币文制推证 240
甲 先后过程 240
乙 子母相权 266
第四章 铜币分布交变情形 287
甲 分布 287
乙 交变 330
第二篇 秦币 359
第一章 导论 359
第二章 秦钱形重 367
甲 汉代古文家说辨证 367
乙 权度各为十二数 385
第三章 半两钱制之抽象意义 404
甲 与五德水数相应 404
附 嬴秦步亩考 424
乙 肉好象法天地 431
丙 以汉新币制为证 446
第四章 秦钱与铢两 454
甲 铢为秦制 454
乙 两亦为秦制 469
附 释两 496
第五章 杂币 522
甲 权钱 522
乙 两甾钱 546
丙 文信钱 571
第六章 后论 590
甲 新旧币之毁铸 590
乙 半两钱之价格 601
第三篇 汉初货币 613
第一章 金币 613
第二章 荚钱 622
甲 文制 622
乙 高帝改制用意 638
丙 放铸与禁铸 651
丁 高帝放铸流弊 670
第三章 八铢钱 691
第四章 五分钱 713
第五章 四铢半两钱 735
甲 文帝放铸 735
乙 称钱 753
丙 钱权 764
丁 贾谊货币政策 808
戊 景帝禁铸 819
己 铁钱与伪金 837
第四篇 武帝货币 855
第一章 总论 855
甲 武帝改制原因 855
乙 改制时次辨证 872
丙 半两新制正误 903
第二章 皮币 915
甲 形制 915
乙 以鹿皮应瑞 929
丙 鹿皮与礼制 950
丁 皮币原于布币 961
戊 皮币之创议者及其演变 978
己 武帝敛财政策 992
第三章 白金 1007
甲 张汤三策 1008
乙 平准书文校补 1022
丙 花纹形制 1042
丁 币重币值 1065
戊 白金前后之银货情形 1078
己 银金牌 1107
第四章 三铢钱 1147
第五章 五铢钱 1173
甲 郡国五铢 1173
一 铸造时间与加重之用意 1173
二 张汤政策之失败 1181
三 钱文制作辨证 1204
子 旧说之检讨 1204
丑 推?之根据 1211
附 建武十七年五铢范母考 1248
乙 赤侧五铢 1257
一 钱文钱色 1257
二 张汤新制之藉口及其利润 1270
子 郡国铸钱不中式 1270
丑 复古与先后钱质之较? 1278
寅 铸用精铜又特磨? 1300
三 赤侧与三官诸钱之鉴别 1305
四 以赋税保证仍失败 1313
五 赤侧之起止与铸造机关 1323
丙 三官五铢 1333
一 铸钱权之转移 1333
子 三官职掌与水衡之改组 1333
丑 铸钱划归三官原因 1344
二 三次改制之最后胜利 1353
三 成功之基本条件 1364
四 改制与张汤之死 1374
五 三官铸钱以后 1381
子 后世仿铸之得失与三官钱数 1381
丑 昭帝以下异制 1392
第六章 金币 1413
甲 绪言 1413
乙 麟趾 1422
一 象麟足为五趾 1422
二 麟趾与两汉经说 1428
丙 ?蹄 1440
一 名制之渊源 1440
二 后世之马蹄金非?蹄 1449
第七章 后论 1463
甲 改币与制裁兼并 1463
乙 儒法两家之论辩 1484
第五篇 铸钱技工之演变 1497
第一章 引论 1497
第二章 周代范制 1512
甲 齐刀币 1512
一 土范 1512
二 铜范母 1526
乙 齐环币 1548
一 石范与铜范母 1548
二 钱好中之星孔 1562
丙 列国铲币 1569
丁 其他各币与全部范制之检讨 1585
第三章 秦代范制 1593
甲 单铸与合铸 1593
乙 朝廷官铸与技术之落后 1606
第四章 西汉范制 1615
甲 荚钱与五分钱 1615
一 铜范母 1615
二 石范 1631
乙 八铢钱范 1649
丙 四铢半两钱 1672
一 铜范母 1672
二 石范 1679
三 铜范 1709
丁 三铢钱范 1716
戊 五铢钱 1620
一 石范 1720
二 铜范母 1726
子 时次之推求 1726
丑 双范新制与铜流有无 1737
寅 丁窍铜垫之增加 1745
三 砖范母及其变制 1753
四 铜范 1782
子 面背形制及其关合方法 1782
丑 铸范由刻范演出 1803
第五章 后论 1814
甲 周秦西汉范制之总检讨 1814
乙 新莽以下铸法之因革 1818
丙 其他器范所受齐范之影响 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