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序言 1
序论 日俄战争的意义 3
第一章 桂、园时代和战后经营 9
第一节 朴茨茅斯条约和日本 9
日比谷骚动事件 9
变韩国为保护国 12
关于“满洲”的日清条约 13
第二节 西园寺内阁和军部 16
西园寺内阁的组成 16
关东都督府和满铁的设立 18
帝国国防方针和军令 21
积极政策和废税减税运动 23
足尾暴动与赤旗事件 26
第三节 “满洲”问题和吞并韩国 31
日法协约和日俄协约 31
第三次日韩协约和义兵斗争 33
围绕“满洲”权益的斗争 35
吞并韩国 38
第四节 第二届桂内阁和大逆事件 40
政府、政党、财界 40
农村和地方改良运动 46
“大逆事件” 50
第一节 从明治到大正 54
“情投意合”与第二届西园寺内阁 54
第二章 大正政变前后 54
中国爆发辛亥革命 56
改元前后 60
第二节 大正政变和护宪运动 64
增师问题和陆军的倒阁 64
护宪运动 66
山本内阁的各种改革 72
第三节 护宪运动的瓦解 75
政界的变动和中国二次革命 75
西门子事件 77
大隈内阁的组成 80
第四节 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对华二十条要求 8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83
日本的参战和占领胶州湾 84
对华二十一条要求 86
一九一五年大选 88
第三章 第一次大战中的日本 92
第一节 从大隈内阁到寺内内阁 92
大战景气和工业发展 92
日俄同盟和排斥袁世凯运动 95
寺内内阁和外交调查会 98
第二节 西原借款和出兵西伯利亚 101
大战的扩大 101
援段政策 103
俄国革命和日中军事协定 106
西伯利亚武装干涉 109
民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111
第三节 民本主义和米骚动 111
大战景气下的政府和民众 114
米骚动 119
原内阁的组成 122
第四节 巴黎和会和亚洲 125
巴黎和平会议 125
朝鲜三·一运动 128
中国五·四运动 130
知识分子的对策 132
第四章 民主运动的开展 135
第一节 原内阁和普选运动 135
积极政策和民众运动 135
原内阁的对策 137
大选和两院纵断 140
原内阁的末期 142
第二节 华盛顿会议和西伯利亚撤兵 146
大战后的中国和日本 146
西伯利亚的战败 149
华盛顿会议 150
西伯利亚撤兵和援助张作霖 153
第三节 工农运动和政府的对策 157
神户工潮 157
日本农民组合和全国水平社 160
改组统治体制的活动 164
过激法案和日本共产党 168
反对过激法案运动和检举共产党 171
第四节 关东大地震 171
关东大地震 174
屠杀朝鲜人的事件和治安维持令 176
虎门事件和反动势力的发展 178
第五章 政党内阁及其动摇 182
第一节 “宪政的常道” 182
第二次护宪运动 182
整顿行政财政和宇垣裁军 184
普选和治安维持法 187
三党鼎立 190
第二节 反对帝国主义运动和工农斗争 194
币原外交和中国的动荡 194
垄断资本的发展和二重结构 199
无产阶级政党和工农运动 202
第三节 田中政友会内阁 207
三党首脑会谈和金融危机 207
第一次普选和三·一五检举 210
炸死张作霖事件和田中内阁的瓦解 215
第四节 在经济危机的旋涡中 218
滨口内阁和解除黄金出口禁令 218
伦敦条约问题 220
经济危机和日本 223
“满蒙”问题和三月事件 226
人名索引 231
事件索引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