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沫若诗话》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笨星,徐放鸣选编
  • 出 版 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4
  • ISBN:
  • 页数:544 页
图书介绍:

一九二○年 1

诗是诗意诗境的纯真的表现 1

诗不是“做”出来的 2

诗人与哲学家的异同 4

诗于一切文学中发生最早 5

诗的原始细胞是单纯的直觉 7

诗的本职专在抒情 8

诗的创造是要创造“人” 9

诗的创造贵在自然流露 10

论诗人的自我修养和改造 12

海涅的诗是他一生的实录 13

论海涅和惠特曼等人的诗风 14

评歌德、柯勒律治、骚塞的诗 16

谈自己喜爱的外国诗人 18

一九二一年 20

文学是反抗精神的象征 20

诗是人格创造的表现 22

诗应该是纯粹的内在律 23

论诗歌与音乐的区别 25

论司空图的《诗品》 27

论旧诗与新诗的写作 29

一九二二年 31

论诗的脚韵 31

谈自己的想象力与冲动性 33

关于《国风》的翻译 34

论波斯诗人莪默·伽亚谟 36

谈接触泰戈尔的作品 37

神话是诗人创造性想象力的表现 39

由神话论及诗人的想象 40

论英国诗人雪莱 41

一九二三年 44

关于写诗的自我批评 44

论英国诗人拜伦 45

论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 46

《诗经》反映的古代文化令人惊异 47

研究《诗经》和古诗要直接深入原著 49

中华民族四千年前便有抒情诗 50

评英国诗人渥兹华斯的作品 51

评英国诗人葛雷 53

一九二四年 55

诗的翻译要复现原诗的情绪 55

艺术本身无所谓目的 56

白香山的诗,村妪能解 57

一九二五年 58

音乐、诗歌、舞蹈同出一源 58

节奏之于诗是与生俱来的 60

诗中的感情要通过节奏表现出来 61

节奏是诗的生命 63

论节奏的效果 64

论诗与歌的区别 65

一九二六年 66

诗当由灵感迸出 66

自述写作《女神》的经验 67

一九二八年 69

谈自己的诗歌创作过程 69

谈母亲教自己暗诵唐诗 71

谈童年所受古诗的影响 73

论《诗经》中《雅》、《颂》的性质 75

评《诗经·豳风·东山》 76

评苏联诗人布洛克的诗 78

评俄国诗人阿赫玛托娃 80

一九三二年 81

“诗是写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 81

谈自己写诗的阶段 82

谈《女神》中的几首诗 84

谈自己所受泰戈尔的影响 85

谈惠特曼对自己的影响 87

《女神之再生》的象征意义 89

谈《雪朝》的写作经过 90

王维《竹里馆》的境界 92

评成仿吾的诗 93

评西洋的诗剧 95

一九三五年 97

过长的叙事诗是“时代错误” 97

关于诗的押韵问题 98

谈诗的音乐性 99

诗人的意识与技巧的关系 101

诗和小说的区别 102

评庾信的《哀江南赋》 103

一九三六年 104

屈原能顺应时代的潮流 104

屈原创立了一个体裁 105

评周而复的《夜行集》 107

诗歌的形式当用以抒情 108

抒情诗不限于抒个人的情 109

谈散文诗的写作 110

谈讽刺诗的写作 111

谈写诗的年龄 112

好的诗是短的诗 113

谈自己创作诗歌的经验 114

谈自己写诗所受外国诗人的影响 115

《女神》、《星空》的思想倾向 116

谈自己的诗集《前茅》与《恢复》 118

谈自己的诗集《瓶》 119

论自己的剧诗 121

论中国古代和近代的诗人 122

评波德莱尔、鲁那尔、屠格涅夫的散文诗 124

论歌德、拜伦、惠特曼的长诗 125

《诗经》曾被后代修订、整理 126

写诗经验谈 127

以英雄的格调写英雄的行为 128

自述学诗经过和所受外国诗人的影响 129

《凤凰涅槃》的写作情况 135

《地球,我的母亲》的写作情况 137

关于写诗与译诗的回忆 138

诗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140

一九三七年 141

评鲁迅的一首诗 141

评拜伦与雪莱 143

一九四○年 144

论屈原的精神泽被后世 144

《楚辞》的特殊风格 145

一九四一年 147

论原始诗歌的艺术形式 147

诗的道路应该限于抒情 150

抒情诗是中国诗的独擅场 152

用抒情诗的形式来铸造时代 154

诗的优劣决定于诗人的人格和思想 156

做诗并不神秘 158

论做诗的灵感 160

诗歌、音乐、舞蹈是三位一体的东西 162

诗与歌的结合与分化 164

论诗的外在韵律的作用 166

屈原合乎阳刚,宋玉近于阴柔 168

孔子对《诗经》的看法 169

诗只限于抒情 171

诗的韵脚和分行问题 174

两句一韵是中国诗的正轨 176

屈原是最伟大的民族诗人 177

论屈原之死 179

屈原的生卒年 180

屈原的思想和艺术 181

屈原早晚年作品的不同情绪 183

《九歌》是屈原青年时期的作品 185

论《天问》 187

“骚体”由民歌发展而来 189

“骚体”是民间文学的扩大 191

《楚辞》与《诗经》的比较 193

《离骚》与《诗经》等内容不同 194

一九四二年 196

宋玉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196

古代诗歌多以四言为定格 197

《诗经》曾经过孔门的删订 198

屈原的伦理思想受儒家影响 199

屈原是最伟大的革命诗人 201

屈原是一位卓越的艺术家 203

论屈原在诗域中的革命 204

屈原完成了诗歌方面的一个伟大的革命 206

屈原的文章受山水的影响 207

《离骚》是被放逐后的作品 208

论屈原的《天问》 209

《九歌》为屈原早年的作品 210

《楚辞》中使用的方言最多 211

《孺子歌》《乞粮歌》是《楚辞》的前驱 212

回忆自己少年时受的诗教 214

评明末诗人夏完淳 216

和谐是诗的语言的生命 218

新诗的韵律和语言的锻炼 220

写诗如同打仗,要有气势 223

评柳亚子的诗 224

屈原与陶潜的人格与风格的比较 225

评明末清初诗人龚贤 228

论《楚辞》是《国风》的扩大 230

“兮”字非南方所专有 231

从语气看贵族文学与平民文学 233

诗歌字句的锤炼 234

一九四三年 236

文学起源于口头传诵 236

不能成诵不是好诗 237

诗应兼顾形象化与音乐性 238

关于旧诗的写作 239

文学史上的“相爱”与“相轻” 240

夏完淳的生平及诗作 241

论明末诗人夏完淳 243

论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的共同倾向 246

论曹丕 248

论曹丕在文艺上的贡献 250

曹植诗文形式多出于摹仿 252

论曹植的才华 254

论曹植开六朝骈丽的先河 255

论钟嵘及其《诗品》 256

论钟嵘的《诗品》 258

一九四四年 260

谈自己的诗 260

打破一切诗的形式 261

谈《女神》和自己的其它诗集 262

谈中国旧诗对自己的影响 264

谈外国诗人对自己的影响 265

论歌德的《浮士德》 266

周代农事诗反映的社会生活 267

诗人必须有正确的思想作指导 268

谈母教对自己喜爱诗歌的影响 269

诗歌是生活的反映和批判 271

写诗并不需要特别的才能 272

写诗要讲求平仄四声 273

诗歌留传不朽的原因 274

《诗经》的写作年代 276

孔子特别看重《诗经》 277

一九四五年 279

中国诗歌发展的规律 279

回顾自己最初的新诗创作 282

柳亚子是“今之屈原” 285

评柳亚子的诗 287

一九四六年 289

叶挺的诗 289

论郁达夫的旧诗 291

即兴诗也是经过认识过程而产生的 292

论屈原为人民诗人 293

论诗歌与音乐 296

论诗人闻一多 298

从日本回国写诗步鲁迅诗韵 299

为纪念普希金逝世一百一十周年题词 301

论王安石的《明妃曲》 302

鲁迅的诗表现着鲁迅精神 303

论诗歌创作与修养 304

一九四七年 305

论俄国诗人普希金 305

论人民诗人闻一多 307

文坛的三绝 309

写作《恢复》的经过 310

论王安石的诗 311

一九四八年 312

今天的诗要以人民为本位 312

两种开拓诗歌的方法 313

谈新诗形式的不定型 315

一九五○年 317

中国文学的真正的正统 317

旧诗词大抵导源于古代的民歌民谣 318

诗的新旧主要看内容 319

对新诗形式的看法 321

论屈原是人民诗人 323

论屈原的性格和但丁接近 324

论《诗经》的风格 325

一九五一年 328

论《离骚》的思想 328

《诗经》是经过后人修改润色的 329

一九五二年 330

论《国风》和《楚辞》 330

一九五三年 331

屈原的思想及其作品 331

屈原的思想 334

论屈原作品的翻译与理解 335

译诗是创作 336

译诗是一种创作 337

论屈原的《天问》 339

论屈原的《离骚》 341

屈原的基本精神 343

论屈原的才能 344

论屈原的诗歌 345

论屈原诗歌的特色 347

一九五四年 349

关于《石鼓诗》 349

论宋玉的性格 350

一九五五年 351

元白的诗歌改革 351

论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的诗歌改革 354

评白居易的闲适诗 356

一九五六年 358

诗歌应该是最犀利而有效的战斗武器 358

诗歌形式可以有相对的自由 359

诗歌语言的选择应该大费苦心 360

能否背诵不是衡量诗的好坏的标准 361

论中国新诗的发展 362

新诗人应向古代和外国学习 365

“五四”以来新诗成绩的估计 366

论“五四”以来新诗的作用 367

新诗的前途比旧诗远大 369

论诗、词、赋的前途 370

一九五八年 372

李贺毕竟是一个“未成品” 372

“国风”与民歌民谣 373

《国风》是经过孔子润色的 374

谈《诗经》和《楚辞》 375

民歌的优点是天真、率直 376

民歌是新的体裁的先导 377

论屈原的创作方法 378

李清照的《声声慢》 379

谈自己写新诗比胡适等人要早 380

谈自己的诗集《前茅》、《恢复》 381

论蔡琰的《胡笳十八拍》 382

一九五九年 384

七言诗最初出现于民谣中 384

从诗歌的朗诵说到对民歌与旧诗的学习 386

新民歌的形式 387

谈诗的形式 388

形式不在新旧,而在内容 391

评自己的白话诗 393

关于旧体诗的写作 394

学习旧形式,创造新形式 395

“五四”以来的新诗是有贡献的 396

“五四”以来的新诗还是有它的生命的 397

新民歌对新诗的影响 398

评价诗歌的标准 399

蔡文姬的《悲愤诗》 400

蔡琰的《胡笳十八拍》 401

建安时代的风气 403

论曹操的《步出夏门行》 404

柳亚子是一位典型的诗人 407

谈《胡笳十八拍》的风格 409

论蔡琰的才华 410

再谈《胡笳十八拍》的风格 411

《胡笳十八拍》的用韵 412

论绝句的产生 413

郁达夫的旧体诗词 414

一九六○年 416

论鲁迅的旧诗 416

论骆宾王及其作品 417

一九六一年 420

诗人应成为胜任的时代歌手 420

关于中外传统的继承与借鉴问题 421

释“歌永言” 422

论袁枚的性灵说 423

评袁枚的性情说 424

论曲与诗之别 426

论读书破万卷 427

论《诗经·商颂》的作者 428

评孟郊的“似开孤月口,能说落星心” 429

论王安石 430

一九六二年 432

诗歌的时代性 432

诗人的修养 433

论中国诗歌形式的变迁与发展 434

并不是古典诗歌都好,而新诗就不行 437

诗不宜以形式分新旧 438

论新旧诗的欣赏与创作 440

论欣赏古诗不要太强调人民性与斗争性 442

新诗要加强音乐性,避免散文化 444

新诗是有前途的 445

从音乐性看王维的《相思》 446

对李白、王维、杜甫、柳宗元、韩愈等诗人的看法 447

论五七言诗兼评李白与杜甫 448

论李煜和李清照等人兼及《西厢记》 450

论马雅可夫斯基 452

论毛主席马背“哼”诗 454

论杜甫的生活和创作 456

用诗的形式来写作品太束缚人 461

一九六三年 462

好诗使人享受丰富的精神营养 462

新体诗比旧体诗词容易接受 463

新体诗歌要进一步民族化、群众化 464

旧体诗词的生命力和局限性 465

新诗与旧诗都要写得自然 466

王安石深知创作甘苦 468

一九六四年 469

论陶潜 469

论悲秋 472

论陆游及其《卜算子·咏梅》 473

新诗应该是年青的 480

谈自己的诗歌创作 481

一九七○年 482

《念奴娇·赤壁怀古》考 482

形夭无千岁 485

一九七二年 487

论唐代诗人所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487

杜审言开创了长篇排律的传统 488

论唐代诗人岑参 490

岑参等唐代诗人所受佛老的影响 491

人民诗人苏涣 492

李白的性格 493

评李白的思想 494

李白能亲近市民群众 495

李白接近民众藐视权贵 496

李白迷信神仙 497

读李白诗作的感觉 499

论李白诗歌的创造性及其渊源 500

评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501

评李白的两首诗 502

《笑歌行》和《悲歌行》为李白作 503

杜甫对阶级矛盾的认识 504

杜甫的门阀观念 505

杜甫同情并向往宋玉 506

杜甫对陶渊明有微辞 508

杜甫嗜酒不亚于李白 510

杜甫作诗苦费心思 511

评杜甫的《新安吏》 514

评杜甫的《石壕吏》 515

评杜甫的《新婚别》 516

评杜甫的《垂老别》 517

评杜甫的《无家别》 518

评杜甫的“三吏”、“三别” 519

论李杜忠君思想的异同 520

从格律看李杜风格的不同 521

评李白的乐府歌诗和杜甫的排律 522

杜甫对李白的评价 523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 527

一九七七年 528

反对把杜甫当为“圣人” 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