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三十六年《重修西和县志》 朱绣梓撰 1
卷首 1
弁言 1
编纂大意 4
目次 7
舆地图(附城池、古迹、名胜图) 11
卷一 舆地志上 14
县名释义 14
沿革 14
晷度 19
气候 20
疆域 21
里卫所 24
乡镇区域及村庄 26
卷二 舆地志中 33
山川 33
形胜 40
关隘 41
古迹 43
名胜 46
风景区域 49
坟墓 52
地质 61
土壤 63
卷三 舆地志下 65
物产 65
矿物 86
货物 87
森林 88
建置志 89
城池 89
街市 91
廨署 93
仓廒 94
坛庙祠宇 94
楼阁 102
坊第 103
寺观 103
群祀 105
堤防 106
运动场 108
卷四 民族志 110
种类 110
居处 111
移徙 112
户口 113
现在民族之地位 113
现在民族之思想 114
家庭之组织 115
职业之区分 115
宗教之派别 116
风俗 118
方言 121
民生志 125
衣服 125
饮食 127
居住 129
社会之娱乐 132
人民之疾病 134
卷五 民政志 137
县政府 137
专制时代之县制 137
过渡时代之县政 139
新制开始之县制 141
县参议会 143
县党部 144
青年团 146
自治 146
保甲 147
司法 149
警政 151
赈恤 152
最近民政之实施 153
历代职官表 154
官制表 166
名宦传 166
卷六 财赋志 176
旧田赋 176
清代田赋 178
民田赋 178
民丁赋 179
屯田赋 179
屯丁赋 180
额外杂赋 180
杂税 181
差徭 182
民国初年田赋 184
杂赋 187
仓储 187
杂税 188
民国改正田赋 189
新定税课 191
卷七 教育志 193
旧学制(旧教育) 193
文庙 193
学宫 204
学额 206
廪饩 206
学田 206
书院 207
义学 210
社学 211
新学制(新教育) 211
教育局 211
学校 212
各级小学表 213
县立中学概况表 216
社会教育概况表 217
学款(附学田基地、基金等表) 220
卷八 军政志 224
军制 224
警察 225
团防 226
保安队 226
常备队 226
国民兵团(附兵役法) 227
历代大事记 229
割据 245
交通志 247
道路 247
津梁 252
驿站 252
邮政 252
电信 253
外交志 254
教会 254
烟禁 256
卷九 耆旧志上 260
皇圣 260
乡贤 261
群材 263
忠节 272
孝友 276
隐逸 279
流寓 280
烈女 281
命妇 288
卷十 耆旧志下 290
历代征辟表 290
历代选举表 292
清代选举后表 298
民国选举表 299
民国选举后表 304
卷十一 艺文志上 305
著书目录 305
方志 307
书 309
序 313
启 318
碑记 320
古近体诗 329
联语 345
卷十二 艺文志下 350
金石 350
文存 354
艺术 374
志余 376
仙释 376
医术 380
武术 381
灾异 382
乾隆三十九年《西和县志》邱大英撰 385
序 385
目录 390
卷一 391
星野 391
舆图 391
建置沿革 396
疆域道里 396
山川 397
名胜 399
城池(事迹附) 400
衙署(仓廒附) 401
祀典(民间私祀祈报附) 402
古迹寺庙 403
里图村庄(桥梁、市集附) 405
汛防(城守、隘、堡、寨、镇、墩俱附) 410
卷二 411
丁徭 411
田赋(起存领支附) 414
邮驿(征领支解附) 420
学校(义学) 421
物产 422
风俗(岁时纪、方言附) 423
卷三 426
官师 426
名宦(宦迹附) 430
选举 434
乡贤(孝义、文学、隐逸、耆民附) 439
节孝 441
仙释寓贤 444
卷四 445
艺文(记、传、序、墓表、诗) 445
坟墓(义冢地段附) 467
纪异 469
拾遗 470
康熙十六年《西和县新志》 王殿元撰 473
目录 473
沿革 473
疆域 473
形胜 474
八景 474
建置 474
城池 474
公署 474
庙坛 474
山川 475
风俗 475
户口徭役 475
田赋 476
防汛 476
仓库 477
官师 477
名宦 479
选举 480
人物 480
忠节 481
孝子 482
义勇 482
节烈 482
灾祥 483
艺文 484
后记 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