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2
阴阳脏腑部 2
阴阳 2
五脏 13
卷二 20
阴阳脏腑部 20
诊法通论 20
诊虚实法、诊寒热法(俱入治法) 29
诊病传变(诊病将死期入诊生死条) 29
诊病愈剧 29
诊生死 30
诸脉诊病杂法 38
诊一岁病证相同 41
卷三 44
阴阳脏腑部 44
治法通论 44
倒仓法 47
药性不同 48
制方大法 51
随症用药 53
卷四 57
阴阳脏腑部 57
治虚实法 57
治上下法 68
诊五脏虚实 72
诊五邪相干 78
卷五 84
阴阳脏腑部 84
治寒热法 84
治发热 87
劳瘵骨蒸热 95
传尸劳热 102
产后发热 103
卷六 105
阴阳脏腑部 105
治恶寒 105
治往来寒热 110
产后往来寒热 114
外热内寒外寒内热 115
上热下寒上寒下热 116
疟寒热 117
久疟 123
疟胀 125
产后疟 125
卷七 127
阴阳脏腑部 127
刺灸通论(刺虚实、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127
刺虚实 135
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145
卷八 147
阴阳脏腑部 147
穴法上 147
穴法下 155
卷九 171
阴阳脏腑部 171
调摄宜禁 171
用药宜禁 176
刺禁 183
灸禁 185
卷十 188
肝胆部 188
诸风 188
中风 189
卒中之初 190
中分浅深 191
中浅半身偏痛舌能言 192
中深半身不收舌难言 193
产后中风 205
口噤(中倒之初有口噤者,故附之) 206
口眼斜 207
痒 209
卷十一 212
肝胆部 212
眩 212
癫痫 216
子痫 222
痓 223
劳风(即痓之属) 226
胎前痓 226
产后痓 226
破伤风 227
瘈疭 228
颤振 230
产后瘈疭 230
疠风 230
卷十二 234
肝胆部 234
诸痹 234
行痹(即走注疼痛) 235
痛痹(即痛风) 239
着痹(即麻木不仁) 247
鹤膝风(即历节之类) 251
挛 252
一身尽痛 254
产后身痛 255
风痹杂合病 255
卷十三 257
肝胆部 257
惊悸怔忡 257
产惊悸 259
心憺憺动 260
怒 260
善太息 261
目疾门 261
目赤肿痛 262
外障(在睛外遮暗) 268
内障 273
能远视不能近视能近视不能远视 282
雀目(日落即视物) 282
目泪不止 283
风沿烂眼 284
倒睫拳毛 284
胬肉攀睛 286
飞丝尘垢入目 286
视歧乱见 286
目闭不开 287
睊目直视 287
目上视 287
卷十四 289
肝胆部 289
胁痛 289
附:腋肿腋臭 291
诸疝(附少腹痛同一治法) 292
?疝 300
狐疝 304
产后少腹痛(并见“产后腹痛门”) 304
闭癃遗溺 304
闭癃分二病 305
小便不通 305
淋 309
胎前淋闭 313
产后淋闭 314
小便数 314
溺赤 316
遗溺 317
妊娠遗尿 318
产后遗尿 318
前阴诸疾 319
阴缩阴纵 319
阴痿阴汗阴冷阴痒 319
阴臭阴肿阴痛阴吹 321
筋 321
转筋 323
霍乱转筋 324
爪 325
卷十五 327
头风痛 327
产后头痛 336
偏头风 337
雷头风 337
大头痛 338
眉痛 339
头重 340
头风屑 340
多卧不得卧 341
不得卧 341
多卧 343
咽喉 343
喉痹 343
咽嗌痛(咽嗌不能纳唾无食是也) 348
乳蛾 350
咽中介介如梗状 350
诸物梗喉 351
项颈强痛 352
卷十六 355
心小肠部 355
心痛 355
卒心痛 365
胎前心痛 365
产后心痛 366
诸般气痛 366
胸痛胸满 367
胸痹短气缓急 369
烦躁 370
虚烦 371
胎前虚烦 372
产后虚烦 373
躁 373
懊? 374
瞀闷 374
谵妄(附中恶尸疰等症) 374
产后谵妄 376
循衣撮空 377
喜笑不休 377
健忘 377
诸痛门 378
诸逆冲上 379
噫 380
下气 381
卷十七 383
心小肠部 383
诸见血门 383
衄血 386
久衄 389
产后衄 389
吐血 389
咳唾血 393
妊孕咳唾血 399
溲血 399
妊娠尿血 401
下血 401
中蛊下血(唾水沉者,心腹绞痛下血如烂肉者,俱为蛊) 407
诸痿 407
注夏 411
解?(即痿类) 414
舌 414
舌肿痛 414
舌强舌卷 415
舌纵涎下多唾 416
自啮舌 416
舌胎舌黑(二条见“伤寒”) 417
汗 417
自汗 417
头汗 419
手足汗 419
无汗 419
盗汗 420
卒中暴厥 421
五绝 426
暴死暴病 427
卷十八 429
心小肠部 429
痈疽 429
肿疡 429
溃疡 448
痈疽所兼诸证 456
久漏疮 458
卷十九 462
心小肠部 462
痈疽所发部分名状不同 462
疔疮 465
石痈 469
诸肿 469
瘰疬马刀 469
结核 476
瘿瘤 476
目眦疡(即俗谓之偷针也) 479
天蛇头代指 479
甲疽嵌甲(嵌,丘衔反) 479
乳痈乳岩 480
囊痈阴头痈 482
便毒 482
贴骨痈 483
内痈有三 483
肺痈肠痈胃脘痈 483
卷二十 488
心小肠部 488
丹熛痤疹 488
丹毒风丹 489
痤 489
疹 490
疥 490
癣 493
紫白癜风白秃 494
面疮 495
癞头疮 496
口疮唇疮 496
牙疳疮 498
耳内疮 498
肾脏风阴疮 498
下疳疮 499
妇人阴疮 501
臁疮 501
脚气疮足跟疮 502
冻疮 502
手足皴裂脚缝烂 503
反花疮(疮有胬肉凸出者是也) 503
恶疮 504
杂疮 504
肬(肬音休,俗称鸡眼子是也) 504
痣 505
攧扑伤损 505
金疮 511
杖疮 512
汤火疮 513
竹木刺、针入肉 514
箭头入肉 514
漆疮 515
通治诸般恶虫咬 515
毒蛇咬 516
蜈蚣咬 517
蠼螋咬 517
蝎咬蜂螫 517
斑蜘蛛咬 518
刺毛虫蚯蚓蝼蛄蚕咬 518
马虎熊咬人 519
犬咬 519
癫大咬 520
驴涎马汗疮 520
附:猪马畜疮 521
卷二十一 523
脾胃部 523
内伤饮食 523
胎前伤食 528
百病皆生于痰 529
痞 534
不能食 537
饥不能食 539
恶食 540
妊娠恶食 540
消瘅门 540
渴而多饮为上消 542
消谷善饥为中消 545
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 546
胎前渴 549
产后渴 550
口燥咽干 550
黄疸 551
产后发黄 556
食劳疳黄 556
黄汗 558
目黄 558
黑疸 559
卷二十二 561
脾胃部 561
腹痛 561
胎前腹痛 568
产后腹痛 568
肠鸣 570
呕吐膈气总论 571
呕(有物有声) 572
吐(有物有声) 575
干呕(有物有声) 576
恶心(欲吐不吐) 577
呕苦水 577
吐酸吞酸 578
呕吐清水 579
呕沫 580
呕脓 580
呕吐虫 580
吐利 580
关格 581
膈气 582
翻胃 584
噎 589
咽喉噎塞口开目瞪 591
嘈杂 592
哕 592
产后哕 595
卷二十三 597
脾胃部 597
泄泻滞下 597
泄泻 599
产后泄泻 606
飧泄 607
遗尿 609
滞下 609
久泄久痢 620
胎前下痢 623
产后痢 624
大便不通 625
产后大便不通 629
大小便不通 630
产后大小便不通 630
卷二十四 632
脾胃部 632
水胀通论 632
水肿(先自足肿,后腹大,为水) 632
胎前水肿 643
产后水肿 643
小腹胀 644
少腹胀满 655
胎前腹胀产后腹胀 657
卷二十五 660
脾胃部 660
积块癥瘕 660
妇人血积 675
胎前产后积 677
息积 677
面 678
面肿颊腮痛 678
面热面寒 679
面青面尘 680
面赤 680
面黄(治法见“黄疸门”) 680
面白 681
面黑(若身黄面黑于黑疸求之) 681
颊车病(谓颊车开而不合) 682
狂癫 682
狂 683
欲独闭户牖而处 686
口 687
口苦 687
口疮(入疥门) 687
口糜 687
口臭喉腥 688
口甘(入中消门) 689
唇(唇酸入“口疮门”) 689
四肢 689
肉 689
身重 690
怠惰嗜卧 690
蛊毒 691
蛊下血见血 692
奇病 694
卷二十六 699
肺大肠部 699
咳嗽 699
干咳嗽 714
咳嗽喉中作声 715
暴嗽 715
久嗽 716
妊娠嗽 717
卷二十七 720
肺大肠部 720
喘 720
喘不得卧 728
产后喘 729
短气 730
少气 731
善悲 732
妊娠善悲 732
鼻塞 732
鼻渊(谓鼻出浊涕) 734
鼻鼽(谓鼻出清涕) 734
鼻息肉 735
酒齄鼻 736
鼻得冷则黑 737
肩背痛 737
肩痛 738
皮肤 739
皮肤痛 739
皮肤索泽 739
喑 740
舌喑 740
喉喑 741
胎前产后喑 743
脱肛 743
谷道痛蚀 744
痔 745
卷二十八 753
肾膀胱部 753
腰痛 753
胎前腰痛 761
产后腰痛 762
脊痛脊强 762
厥 763
寒热二厥 763
寒厥手足冷 764
热厥手足热 765
产后寒厥 765
脚气顽麻肿痛为痹厥 765
足痿软不收为痿厥 775
脚气冲心为厥逆 777
产脚气 779
卷二十九 781
肾膀胱部 781
耳聋 781
暴聋 784
耳鸣(与耳聋相参用之) 785
耳肿痛 786
聤耳 787
虫入耳 787
骨 788
牙齿痛 789
齿摇龈露 793
牙蛀牙不生 794
发黄白 795
发落不生 796
二阴 796
欠嚏 796
欠伸 797
嚏 797
身体拘急 797
梦遗 798
白浊 801
恐 802
卷三十 805
伤寒部 805
伤寒通论 805
续伤寒通论 808
太阳病 814
表里发热 817
太阳病发热续法 818
恶寒 825
恶寒续法 826
恶风 826
恶风续法 826
头痛 826
头痛续法 827
项强 828
身体痛 828
体痛续法 829
卷三十一 832
伤寒部 832
阳明病 832
胃实不大便 832
胃实续法 834
自汗 834
自汗续法 835
不得卧 836
不得卧续法 836
潮热 837
潮热续法 838
谵语 838
谵语续法 839
狂乱 840
狂乱续法 840
循衣摸床 840
循衣摸床续法 841
渴 841
渴续法 843
呕 843
干呕 844
干呕续法 845
少阳病 845
口苦咽干 845
眩 845
往来寒热 846
胁满痛 847
胁痛续法 847
胸满 847
胸痛 848
耳聋 848
少阳病续法 848
阳气毒盛变阳毒 848
阳毒续法 848
太阴病 849
腹满 849
腹满续法 851
腹痛 851
腹痛续法 851
黄(王叔和原入阳明篇) 852
黄续法 853
少阴病 854
但欲寐嗜卧 854
口燥咽干 856
咽痛 856
咽痛续法 857
附:吐 857
吐续法 857
附:吐利 858
吐利续法(《内经》霍乱法附) 859
下利 861
下利续法 864
厥阴病 865
气上冲心 865
气上冲心续法 866
饥不欲食 866
吐蛔虫 866
厥 866
厥续法 869
少腹满囊缩 870
少腹满囊缩续法 871
阴气毒盛变阴毒 871
阴毒续法 871
卷三十二 876
伤寒部 876
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876
喘 876
喘续法 877
身重 877
难转侧 878
遗尿 878
盗汗 878
面赤 878
坏病 879
坏病续法 879
战栗振摇 879
筋惕肉瞤 880
叉手冒心 880
惊悸 880
惊悸续法 881
悸 881
脏结与结胸痞气大同小异 882
结胸 882
结胸续法 883
痞 885
痞续法 886
烦 886
烦躁 888
烦躁续法 889
咳 890
咳续法 890
小便不利 890
小便不利续法 891
小便难 891
尸厥郁冒 891
尸厥郁冒续法 892
噫 892
噫续法 892
哕 893
哕续法 893
无汗 894
无汗续法 895
疟状 895
头汗 895
头汗续法 896
舌白苔 896
舌苔续法 896
动气 897
动气续法 897
鼻衄 897
鼻衄续法 898
下血 898
唾血 898
蓄血 899
衄血唾血蓄血续法 900
吐血 900
短气 901
心痛 901
心痛续法 901
除中 901
下重 902
身热恶寒身寒恶热 902
续增症 902
续增斑 902
欲眠目不闭声嗄为狐惑为? 903
狐惑续法 904
百合病 904
卷三十三 907
伤寒部 907
劳复门 907
劳复续法 907
阴阳易 908
阴阳易续法 908
四时伤寒不同 909
冬为伤寒 910
春为温病 910
温病续法 911
夏为暑病 911
暑病续法 912
秋为疟 914
一岁长幼症状相似为温疫 914
温疫续法 914
多眠多汗脉浮为风温 916
风温续法 916
一身尽痛为湿 917
身反张为痓 917
妇人伤寒 917
热入血室 917
热入血室续法 918
续增妊娠伤寒 919
产后伤寒 921
产后伤寒续法 921
续增小儿伤寒 921
温病 924
伤寒拾遗 925
韩氏和解因时法 925
韩氏温中法 928
灰包熨法 929
卷三十四 931
妇人部 931
妇人治法通论 931
调经 932
经闭 937
血崩 941
赤白带 948
胎前白带 955
卷三十五 957
妇人部 957
胎前癥 957
受胎 959
恶阻 961
妊娠经来 963
胎漏下血 963
胎漏黄汁下或如豆汁 964
胎动不安 964
胎上逼心 965
跌扑伤胎毒药伤胎 966
妊病可下胎断胎 966
胎自堕 967
十月未足欲产过期不产 967
难产缩胎法 967
临产坐草法 969
催生法 970
下死胎法 973
产后症 974
胞衣不下 975
产后血晕 976
产后血不下 978
产后血不止 979
产后虚弱 980
产后无乳 980
乳汁自出 981
产后脱阴 981
卷三十六 984
小儿部 984
小儿通治 984
生下胎疾 987
肝主风 989
角弓反张 989
摇头 990
偏风 990
惊搐 990
惊痫 1001
天吊 1003
眼目 1004
眼白多 1004
雀目疳眼 1004
赤眼 1004
通睛 1005
偏坠 1005
阴肿囊肿脱囊 1005
疝痛 1006
小便不通 1006
淋病 1006
遗尿 1006
喉痹 1007
卷三十七 1009
小儿部 1009
心主热 1009
潮热 1010
积热 1011
变蒸热 1012
心痛 1013
弄舌 1013
重舌 1013
木舌 1014
舌白苔 1014
鼻衄 1014
迟言 1014
盗汗 1015
自汗 1015
痈疖 1015
腮肿 1016
恶核瘰疬 1016
赤丹 1016
疥癣 1018
眉烂 1018
耳疮耳冻疮 1018
面疮 1019
口疮 1019
癞头疮 1019
脚冻疮 1020
痘疮治法通论 1020
痘出太密 1027
痘出不快 1028
痘痒塌 1030
痘灰白色 1031
痘黑陷倒靥 1031
痘寒战 1033
痘发热 1034
痘寒热 1035
痘渴 1035
痘渴泻 1035
痘泻不渴 1036
痘吐逆 1036
痘腹胀 1036
痘腹痛 1037
痘喘 1037
痘大便秘 1037
痘余毒 1038
痘入目 1038
痘咽痛 1039
痘风 1040
痘痫搐 1040
痘疮痛 1041
痘脓而不痂(痂,居牙切,疮靥曰痂) 1041
痘后疮疖 1041
痘痈 1042
中恶 1042
客忤 1042
卷三十八 1045
小儿部 1045
脾主湿 1045
吐泻 1045
吐 1048
吐水吐虫 1050
泄泻 1050
乳食不化 1050
赤白痢 1051
腹胀 1052
水肿 1054
疳 1055
虚羸 1061
鹤节(即虚羸之异名也) 1062
宿食 1062
痞 1063
哺露 1063
癖 1063
脾弱多困 1065
渴 1065
大小便秘 1065
黄疸 1066
腹痛 1067
鹅口 1069
口疮(见心主热门) 1069
口噤 1069
滞颐(口角垂涎是也) 1069
脐风撮口 1070
卷三十九 1072
小儿部 1072
肺主燥 1072
咳嗽 1072
嗽脓血 1073
喘 1074
马脾风 1075
悲哭 1075
夜啼 1075
喑 1076
鼻 1076
龟胸 1077
龟背 1077
脱肛 1077
肛痒 1078
肾主虚寒 1078
解颅 1078
囱填 1079
行迟齿迟发迟 1079
聤耳 1079
呵欠 1080
额黑唇青为寒 1080
杂病 1080
寒热 1080
疟 1081
继病 1082
五硬五软 1082
补遗方 1083
卷四十 1088
《内经》运气类注 1088
五运六气总论 1088
附录 1114
《内经》运气类注序文 1114
运气占候补遗序 1115
运气占候 1116
五运气至之占 1116
五运太过之占 1116
五运不及之占 1117
复气应时占 1118
五星应化占 1118
五气动乱占 1119
五气郁发占 1119
地理高下左右占 1120
六气正变占 1120
在泉淫胜古 1120
司天淫胜占 1121
占六气之胜 1121
占六气之复 1121
释亢则害承乃制 1121
释病机十九条 1122
邵跋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