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庙镇志 1986-2006》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铜梁县大庙镇人民政府编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
  • 页数:372 页
图书介绍:

概述 1

大庙区简介 7

大事记 8

第一章 建置沿革 21

第一节 建置和镇名 21

一 建置简述 21

二 镇名 21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划 21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行政区划 22

第四节 村简介 24

第二章 自然地理 26

第一节 地理位置 26

第二节 地质、地貌、土壤 26

一 地质 26

二 地貌 26

三 土壤 26

第三节 山脉河流 27

第四节 气候 28

第五节 灾害 28

水灾 28

旱灾 30

风雹灾 31

第六节 自然资源 31

一 土地资源 31

二 植物资源 31

三 动物资源 32

四 矿产资源 33

五 水资源 33

第三章 政党群团 34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组织 34

一 中共大庙区委员会 34

二 中共司马乡委员会 35

三 中共大庙镇(乡)委员会 36

四 党支部 39

第二节 党的代表大会 44

第三节 中共大庙镇纪律检查委员会 45

第四节 历届党委纪委的主要活动和工作 46

“创先争优”活动 46

“三项评比”活动 47

“内清”工作 47

“两坚持教育”活动 47

建立乡镇党校 48

奔小康竞赛活动 48

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村镇活动 50

“双创双争”活动 50

党建“三项工程” 50

村级组织三年整顿建设及五好村活动 51

“双学”活动 52

“一学三比”活动 52

村级民主政治建设 53

宗旨教育活动 54

成立大庙镇农村工作队 54

制定大庙镇“十五”规划 5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 54

建立行政服务中心 56

全面建设小康铜梁主题教育活动 56

开展“四村”活动、实施“百村工程” 57

创建“平安社区”、“民主法制示范村”活动 57

党风廉政建设 58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64

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干部队伍活动 64

干部运行管理机制 65

第五节 群众团体 70

一 共青团组织 70

二 妇女组织 73

三 工会组织 77

四 其他 77

第四章 政权 79

第一节 大庙镇(乡)人民代表大会 79

第二节 大庙镇(乡)人大主席团 83

第三节 大庙区公所 84

第四节 大庙镇(乡)人民政府 85

第五节 部门设置 89

第六节 干部队伍 90

第七节 大庙镇下辖村(居)民委员会 91

第五章 公安司法 9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94

一 大庙派出所 94

二 大庙人民法庭 94

三 大庙司法所 95

第二节 社会治安 95

第三节 刑事 民事 经济案件 95

第四节 法制教育 98

第五节 安全管理 101

第六节 户政管理 102

一 户口登记管理 102

二 重点人口管理 103

三 居民身份证管理 104

第六章 人民武装 106

第一节 人民武装部 106

第二节 兵役 106

一 现役兵员征集 106

二 预备役制度 108

三 民兵 108

第三节 国防教育 112

第七章 农业 113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13

一 土地承包责任制 113

二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23

三 专业村、专业社、专业大户 125

四 农村经营管理 130

五 减轻农民负担及农村税费改革 132

第二节 农业生产 132

一 粮油作物 132

二 蚕桑 135

三 水果 135

四 茶叶 136

五 蔬菜、西瓜 137

第三节 耕作制度改革 138

一 水田改制 138

二 旱地改制 138

第四节 渔业 139

一 种类 139

二 饲养 139

三 饲料 139

第五节 农田基本建设 140

第六节 农业园区 141

一 农业园区简述 141

二 农业园区建设的特点 141

第七节 全国农业普查 142

第八节 农业管理机构及服务体系建设 142

第八章 农机 水利 145

第一节 农机 145

第二节 水利 147

一 蓄水工程 147

二 引水工程 155

三 提水工程 156

四 高效农田工程 156

五 水土保持工程 157

六 水力发电站 157

七 水利工程管理及综合利用 157

八 防洪抢险 157

第三节 管理机构 158

第九章 林业 159

第一节 森林资源 159

第二节 植树造林 159

第三节 森林管理 159

一 护林组织及其职责 159

二 森林抚育 161

三 制止乱砍滥伐 161

四 保护林地 161

五 森林火灾预防 161

六 森林病虫害防治 162

第四节 生态环境建设 162

第五节 竹木采伐及利用 179

第十章 畜牧业 180

第一节 畜禽种类与发展 180

一 种类 180

二 发展 180

第二节 品种改良与繁殖 189

第三节 饲草饲料 190

第四节 疫病防治 190

第五节 管理机构 190

第十一章 工业 191

第一节 乡镇企业 191

一 企业发展 191

二 重点企业简介 192

三 停产倒闭企业 194

四 招商引资 194

第二节 企业产权体制改革 195

一 改制企业 195

二 承包企业 195

三 集体企业 196

第三节 村社企业 196

第四节 个体私营企业 196

第五节 劳务输出 196

第六节 管理机构 203

第十二章 交通 邮电 204

第一节 交通 204

一 交通建设概况 204

二 公路 204

三 民桥民路 208

四 交通工具种类 209

五 运输 209

六 交通管理 210

第二节 邮电 210

一 邮政 210

二 电信 211

第十三章 商贸 214

第一节 商业体制 214

一 国营商业 214

二 合作商业 215

三 集体商业 216

四 私营商业 217

第二节 商贸流通经营体制改革 217

第三节 市场 220

第四节 收购、销售、加工、储存 221

第五节 住宿、餐饮 221

第十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222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22

第二节 市场管理 222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 225

第四节 经济合同、商标管理 225

第五节 查处假冒伪劣产品和违法案件 226

第十五章 财政 税收 金融 227

第一节 财政 227

一 机构设置 227

二 财政体制 228

三 财政收支 229

第二节 税收 231

第三节 金融 233

一 大庙营业所 233

二 大庙信用社 233

三 大庙合作基金会 235

四 大庙邮政储蓄 237

第十六章 土地管理 238

第一节 地籍管理 238

第二节 建设用地管理 238

一 土地征用、用地补偿 238

二 用地审批 238

三 土地监察执法 239

第三节 土地开发与利用 240

第四节 土地规划 241

第十七章 镇村建设 能源利用 环境保护 250

第一节 镇村规划与建设 250

一 集镇规划与建设 250

二 农村规划与建设 253

第二节 能源利用 255

第三节 环境保护 255

第四节 管理机构 256

第十八章 文化 体育 257

第一节 机构设施 257

第二节 群众文化体育活动 258

第三节 民间艺术 263

一 土语 263

二 谚语 264

三 谜语 269

四 歇后语 269

五 诗词、方言、快板、话剧、民歌、花鼓、莲宵 270

第四节 广播、电视、电影、录相 276

第五节 文物古迹 277

一 古墓葬 277

二 石窟寺及石刻 278

三 古建筑 279

第六节 志书、党史、年鉴 279

第十九章 教育 280

第一节 学前教育 280

第二节 小学教育 281

第三节 中学教育 285

第四节 成人教育 290

第五节 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 291

第六节 “两基”、“普实”工作 294

一 建立班子,落实责任 294

二 宣传教育,形成共识 295

三 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295

四 强化教师队伍管理和建设 296

五 “两基”、“普实”效果情况 297

第七节 管理机构 298

第二十章 卫生 科技 299

第一节 卫生 299

一 医药卫生机构和队伍 299

二 预防保健 302

三 防治疫病 305

四 爱国卫生 307

五 医疗医药 308

第二节 科技 310

一 科技组织 310

二 科技队伍 310

三 科技的推广和运用 312

第三节 档案 314

第二十一章 人口与计划生育 316

第一节 人口动态 316

第二节 人口构成 317

第三节 人口投资 318

第四节 人口普查 319

第五节 计划生育 319

第二十二章 人民生活 327

第一节 人民收入 327

一 城乡储蓄 327

二 经济收入 327

三 人平粮食 331

第二节 消费水平 331

一 高档商品拥有量 331

二 饮食结构 331

三 穿戴更新 331

四 扇凉取暖 332

五 交通运输 332

六 现代通讯 332

第三节 居住条件 332

第二十三章 劳动工资 社会福利 婚姻家庭 334

第一节 劳动工资 334

一 用工制度 334

二 劳动保护 334

三 工资福利 334

第二节 社会福利 337

一 农村五保供养 337

二 城镇低保补助 339

三 优待抚恤 339

四 救灾扶贫 341

第三节 婚姻家庭 342

一 婚姻登记 342

二 家庭 342

第二十四章 风俗习惯 344

第一节 婚嫁 344

第二节 丧葬 344

一 殡葬改革 344

二 安葬方式 346

第三节 祭祀 346

第四节 庆贺 346

第五节 节日 346

第六节 庙会 347

第七节 迷信 347

第八节 新风尚 347

一 文明单位、文明户 347

二 婚育新风 348

三 好人好事 349

第二十五章 宗教 350

第一节 教派及场所 350

第二节 宗教活动 350

第二十六章 人物 351

第一节 人物传记 351

第二节 烈士英名录 352

第三节 人物简介 352

第四节 受国家、省、市级表彰的人员 357

第五节 百岁老人 357

附录 358

后记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