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国机车车辆发展概况 1
1.1 我国铁路发展历史回顾 1
1.1.1 开创时期(1876—1893年) 2
1.1.2 帝国主义争夺路权,中国铁路缓慢发展时期(1894—1948年) 3
1.1.3 新中国成立,抢修和恢复铁路运输生产时期(1949—1952年) 4
1.1.4 中国铁路网骨架基本形成时期(1953—1978年) 4
1.1.5 贯彻改革开放政策,中国铁路步入新的发展时期(1979—2002年) 5
1.1.6 跨越武发展新时期(2003年至今) 6
1.2 中国机车车辆的发展历程 8
1.2.1 蒸汽机车 8
1.2.2 内燃机车 11
1.2.3 电力机车 16
1.2.4 客车 24
1.2.5 货车 31
1.3 我国动车组的发展历程 37
1.3.1 内燃动车组 38
1.3.2 电动车组 40
第2章 高速铁路及高速列车概况 43
2.1 高速铁路总述 43
2.1.1 高速铁路与高速列车定义 43
2.1.2 高速列车的发展 43
2.1.3 高速铁路速度纪录 45
2.1.4 世界各国高速铁路网 48
2.1.5 主要高速列车供应商 49
2.2 日本新干线 53
2.2.1 日本新干线网络 53
2.2.2 日本新干线列车 55
2.2.3 新干线高速动车组的主要特点 63
2.3 法国TGV 64
2.3.1 法国LGV网络 66
2.3.2 法国TGV列车 70
2.3.3 TGV系列列车的主要特点 75
2.4 德国ICE 76
2.4.1 德国ICE网络 78
2.4.2 德国ICE列车 81
2.4.3 ICE系列列车的主要特点 85
2.5 其他国家高速铁路 86
2.5.1 西班牙高速铁路 86
2.5.2 意大利高速铁路 89
2.5.3 瑞典高速铁路 92
2.6 中国CRH 94
2.6.1 中国高速铁路网络 94
2.6.2 “和谐号”动车组 100
第3章 “和谐号”动车组关键技术 107
3.1 总体技术 107
3.1.1 CRH1型动车组总体技术 107
3.1.2 CRH2型动车组总体技术 114
3.1.3 CRH3型动车组总体技术 119
3.1.4 CRH5型动车组总体技术 127
3.2 动车组轻量化技术 132
3.2.1 轻量化简介 132
3.2.2 降低轴重 132
3.2.3 车体结构轻量化设计 133
3.2.4 车内设备的轻量化技术 134
3.2.5 转向架结构轻量化技术 134
3.3 动车组转向架 135
3.3.1 动车组转向架构成及相关技术 135
3.3.2 动车组转向架分类 136
3.3.3 CRH动车组高速转向架 137
3.4 交流传动技术 145
3.4.1 交流传动的优越性 145
3.4.2 CRH动车组交流传动技术 146
3.5 高速受流技术 153
3.5.1 高速受电的特点及要求 153
3.5.2 CRH系列动车组受电弓 156
3.6 高速制动技术 159
3.6.1 日、法、德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简介 159
3.6.2 CRH系列动车组的制动技术 164
3.7 动车组控制和管理系统 171
3.7.1 高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171
3.7.2 CRH系列动车组运行控制和管理系统 173
3.8 动车组人机工程技术 181
3.8.1 司机室的人机工程设计 181
3.8.2 车厢的人机工程设计 185
3.9 动车组节能环保技术 186
3.9.1 世界各国高速列车节能环保技术 186
3.9.2 CRH动车组节能环保技术 188
第4章 我国高速列车展望 191
4.1 动车组技术的发展 191
4.2 发展摆式列车 193
4.2.1 摆式列车在国外的运用实践 193
4.2.2 摆式列车的分类 194
4.2.3 摆式列车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194
4.3 发展磁悬浮技术 195
4.3.1 磁悬浮技术的原理 195
4.3.2 磁悬浮技术的特点 196
4.3.3 国外磁悬浮技术 198
4.3.4 我国磁悬浮技术的发展 199
4.4 我国高速列车发展方向 201
参考文献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