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学院的前身(1940年—1949年) 3
第一节 四川省立教育学院英文系 3
一、川教院的办学渊源 3
二、外语课程的开设 4
三、英文系的建立 4
四、教师与学生 5
五、课程与教学 6
六、开办“先修班” 7
第二节 国立女子师范学院英语系 8
一、女师院及其英语系的建立 8
二、教师与学生 10
三、课程与教学 10
四、教材教法研究 13
第三节 私立相辉文法学院外文系 13
一、相辉学院的诞生与外文系的建立 14
二、教师与学生 15
三、课程与教学 15
四、学院停办 16
第二章 西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1950年—2005年) 19
第一节 建立与初步发展时期(1950年—1956年) 19
一、外语系的建立 19
二、院系调整与专业设置 21
三、建系初期的师资队伍建设 22
四、建系初期的课程设置与教学 24
五、建系初期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26
第二节 曲折前进时期(1957年—1976年) 27
一、“整风反右”中的外语系 27
二、“大跃进”中的外语系 28
三、“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时期的外语系 31
四、“文革”期间的外语系 34
第三节 改革发展初期(1977年—1993年) 37
一、拨乱反正与领导班子更迭 38
二、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 40
三、师资队伍建设 47
四、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49
五、实验室建设 53
六、图书资料建设 53
七、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54
第四节 全面发展时期(1994年—2005年) 57
一、外国语学院的建立与发展举措 57
二、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 58
三、师资队伍建设 69
四、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70
五、实验室建设 74
六、图书资料建设 75
七、对外交流与社会服务 76
八、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77
第三章 西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1950年—2005年) 83
第一节 外语教研组的建立与发展(1950年—1986年) 83
一、建校初期的外语教研组 83
二、政治运动中的外语教研组 85
三、改革开放初期的外语教研组 89
第二节 外语部的建立与发展(1987年—1993年) 94
一、外语部的建立 94
二、师资队伍建设 95
三、教学改革 95
四、校内教师培训与社会服务 97
五、实验室与图书资料建设 98
六、科学研究 98
七、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99
第三节 外国语学院(系)的建立与发展(1993年—2005年) 99
一、外语系与外国语学院的建立 100
二、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 102
三、师资队伍建设 106
四、科学研究 107
五、实验室建设 108
六、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108
第四章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2005年—2015年) 113
第一节 建院初期(2005年7月—2008年4月) 113
一、“两院”合并组建新学院 113
二、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 115
三、师资队伍建设 119
四、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120
五、实验室建设 121
六、对外交流与社会服务 122
七、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122
第二节 学院发展新时期(2008年4月—2015年6月) 125
一、领导班子换届与调整 125
二、学院发展思路与院内机制改革 125
三、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 131
四、师资队伍建设 145
五、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146
六、对外交流与社会服务 159
七、实验室建设 161
八、图书资料与档案建设 162
九、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163
第五章 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1986年—2015年) 171
第一节 中国新诗研究所的建立 171
第二节 中国新诗研究所的发展 172
第三节 中国新诗研究所的治学 176
第四节 中国新诗研究所的学术交流 181
附录 183
第一部分 外国语学院 185
一、历届领导班子 185
二、历任教职工名单 187
三、外籍教师名单 190
四、高级职称简介 196
五、客座教授名单 265
六、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266
七、外国语学院历届学生名单 266
第二部分 中国新诗研究所 378
一、历任所长 378
二、历年教职工名单 378
三、高级职称简介 378
四、客座教授名单 385
五、历届学生名单 385
六、访问学者 389
后记 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