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交通运输网络构成 2
1.1.1 现代交通组成 2
1.1.2 公路运输的特点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
1.2 我国道路建设成就与发展规划 3
1.2.1 我国道路发展与建设成就 3
1.2.2 道路现状评价 3
1.2.3 总体目标 4
1.2.4 交通基础设施近期目标 5
1.3 道路勘测设计的任务与内容 6
1.4 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原则 7
1.5 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程序 8
1.6 道路分类与分级 10
1.6.1 道路的分类 10
1.6.2 公路的分级 11
1.6.3 城市道路分类 12
1.7 道路勘测设计的控制要素 13
1.7.1 设计车辆 13
1.7.2 设计速度 14
1.7.3 交通量 15
1.7.4 通行能力 16
1.7.5 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16
1.8 道路勘测设计的发展方向 19
1.9 道路勘测设计与其他课程的相互关系 20
本章小结 20
习题与思考题 21
第2章 汽车行驶理论 22
2.1 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及汽车的行驶条件 23
2.1.1 汽车的驱动力 23
2.1.2 汽车的行驶阻力 26
2.1.3 汽车的行驶条件 29
2.2 汽车的动力特性 30
2.3 汽车行驶的稳定性 34
2.3.1 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性 34
2.3.2 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 36
2.4 汽车的制动性能 38
2.4.1 汽车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38
2.4.2 汽车的制动过程与制动力 38
2.5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40
2.5.1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评价指标 40
2.5.2 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 40
本章小结 41
习题与思考题 41
第3章 平面设计 43
3.1 概述 44
3.1.1 路线 44
3.1.2 平面线形设计的基本要求 45
3.2 直线 46
3.2.1 直线的特点 46
3.2.2 直线的最大长度 47
3.2.3 直线的最小长度 48
3.3 圆曲线 48
3.3.1 圆曲线的几何要素 48
3.3.2 圆曲线半径 49
3.4 缓和曲线 52
3.4.1 缓和曲线的作用与性质 53
3.4.2 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 54
3.4.3 其他形式的缓和曲线 59
3.4.4 缓和曲线的长度及参数 59
3.5 平面线形设计 62
3.5.1 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 62
3.5.2 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 63
3.6 行车视距 66
3.6.1 概述 66
3.6.2 停车视距 67
3.6.3 超车视距 68
3.6.4 各级公路对视距的要求 69
3.7 道路平面设计成果 70
3.7.1 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70
3.7.2 逐桩坐标表 71
3.7.3 路线平面设计图 74
本章小结 78
习题与思考题 79
第4章 纵断面设计 81
4.1 概述 82
4.2 纵坡及坡长设计 83
4.2.1 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83
4.2.2 最大纵坡 83
4.2.3 纵坡折减 84
4.2.4 理想的最大纵坡和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 85
4.2.5 最小纵坡 86
4.2.6 坡长限制 86
4.2.7 缓和坡段 88
4.2.8 平均纵坡 88
4.2.9 合成坡度 89
4.3 竖曲线设计 90
4.3.1 竖曲线的线形 90
4.3.2 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 90
4.3.3 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 92
4.3.4 竖曲线的设计和计算 98
4.4 爬坡车道的设计 100
4.4.1 设置爬坡车道的条件 100
4.4.2 爬坡车道的设计 101
4.5 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102
4.5.1 视觉分析 103
4.5.2 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103
4.6 纵断面设计方法及纵断面图 108
4.6.1 纵断面设计要点 108
4.6.2 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及注意问题 110
4.6.3 纵断面设计成果 112
4.7 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要求及锯齿形街沟设计 115
4.7.1 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要求 115
4.7.2 锯齿形街沟设计 116
本章小结 118
习题与思考题 118
第5章 横断面设计 120
5.1 道路横断面组成及类型 121
5.1.1 公路横断面组成及类型 121
5.1.2 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及类型 123
5.2 行车道宽度 127
5.2.1 行车道宽度的确定 127
5.2.2 平曲线加宽及其过渡 130
5.3 路肩、中间带与人行道 134
5.3.1 路肩的作用及其宽度 134
5.3.2 分隔带的作用及其宽度 135
5.3.3 城市道路路侧带的组成及其宽度 138
5.3.4 路缘石 139
5.3.5 公路路基宽度 140
5.4 道路路拱、边沟、边坡 141
5.4.1 道路路拱 141
5.4.2 曲线超高 142
5.4.3 边沟 152
5.4.4 边坡坡度 152
5.5 道路用地范围与建筑限界 154
5.5.1 道路用地范围 154
5.5.2 道路建筑限界 155
5.6 路基横断面设计及成果 157
5.6.1 公路横断面 157
5.6.2 城市道路横断面 158
5.7 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 162
5.7.1 横断面面积计算 162
5.7.2 土石方数量计算 163
5.7.3 路基土石方调配 165
5.8 横断面设计成果 169
本章小结 171
习题与思考题 172
第6章 选线 174
6.1 概述 175
6.1.1 选线原则 175
6.1.2 选线的步骤 176
6.1.3 选线的一般方法 177
6.1.4 选线的一般规律 178
6.2 路线方案比较 179
6.2.1 原则性方案比较 179
6.2.2 详细的方案比较 180
6.2.3 方案比较的步骤和实例 181
6.3 平原地区选线 183
6.3.1 自然特征 183
6.3.2 路线特征 184
6.3.3 布设要点 184
6.4 山岭区选线 187
6.4.1 自然特征及路线特征 187
6.4.2 沿溪(河)线 189
6.4.3 越岭线 196
6.4.4 山脊线 202
6.5 丘陵区选线 204
6.5.1 丘陵区的自然特征 204
6.5.2 路线特征 204
6.6 公路选线的新理念 208
本章小结 211
习题与思考题 212
第7章 定线 213
7.1 概述 214
7.1.1 纸上定线 214
7.1.2 纸上移线 219
7.1.3 断链 219
7.2 纸上定线操作方法 220
7.2.1 直线型定线计算方法 220
7.2.2 直线型定线法坐标计算 221
7.2.3 曲线型定线法 222
7.3 实地放线 225
7.3.1 穿线交点法 225
7.3.2 拨角法 226
7.3.3 直接定交点法 227
7.3.4 坐标法 227
7.4 直接定线 228
7.4.1 一般情况下(自由坡度地段)的定线 229
7.4.2 地面坡度较陡的路段定线 229
7.4.3 曲线插设方法 231
7.4.4 直接定线与纸上定线的比较 233
本章小结 234
习题与思考题 234
第8章 道路CAD 236
8.1 概述 237
8.1.1 CAD技术简介 237
8.1.2 道路路线CAD组成系统 239
8.2 数字地面模型 242
8.2.1 概述 242
8.2.2 DTM类型 242
8.2.3 数字地面模型及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244
8.3 计算机辅助路线平纵横设计 244
8.3.1 平面设计与绘图 244
8.3.2 纵断面设计与绘图 245
8.3.3 横断面设计与绘图 246
8.4 常用道路设计软件简介 246
8.4.1 CARD/1软件简介 246
8.4.2 纬地HintCAD软件简介 248
8.4.3 EICAD软件简介 249
8.4.4 DICAD软件简介 251
本章小结 253
习题与思考题 254
第9章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255
9.1 交叉口设计概述 256
9.1.1 交叉口组成 256
9.1.2 交叉口的交通分析 257
9.1.3 交叉口设计原则和主要内容 259
9.1.4 交叉口类型及选择 260
9.2 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 262
9.2.1 车辆交通组织 262
9.2.2 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组织 265
9.3 交叉口平面与视距设计 266
9.3.1 交叉口设计依据 266
9.3.2 公路平纵线形设计 267
9.3.3 交叉口的视距设计 268
9.3.4 交叉口缘石半径设计 270
9.3.5 交通岛设计 271
9.4 交叉口拓宽设计 273
9.4.1 设置条件 273
9.4.2 设置方法 274
9.4.3 拓宽车道长度 275
9.4.4 拓宽车道的宽度 277
9.5 环形交叉口设计 277
9.5.1 环形交叉口类型 277
9.5.2 常规环形交叉口 277
9.6 交叉口立面设计 281
9.6.1 交叉口立面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281
9.6.2 交叉口立面设计的基本类型 281
9.6.3 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283
本章小结 289
习题与思考题 290
第10章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292
10.1 立交基本组成及特征 293
10.1.1 立交的基本组成 293
10.1.2 公路和城市立交的特征 294
10.2 立体交叉的类型 294
10.2.1 按结构物形式分类 294
10.2.2 按交通功能分类 295
10.3 立交规划、选型与设计 298
10.3.1 立交的布置规划 298
10.3.2 立交选型与设计 299
10.4 立交主线设计 303
10.4.1 主线设计要求 304
10.4.2 平面线形设计 304
10.4.3 纵断面线形设计 305
10.4.4 最大纵坡 305
10.4.5 主线横断面 305
10.4.6 主线视距保证 305
10.5 立交匝道设计 306
10.5.1 匝道设计依据 306
10.5.2 匝道的分类与布置 307
10.5.3 匝道平面线形设计 310
10.5.4 匝道纵断面线形设计 311
10.5.5 匝道横断面设计 313
10.6 匝道端部设计 317
10.6.1 车道平衡设计 317
10.6.2 变速车道设计 318
10.6.3 匝道出入口端部设计 322
10.6.4 主线的分岔、合流和匝道的分流、合流 324
10.7 道路与其他道路及管线交叉 326
10.7.1 道路与铁路交叉 326
10.7.2 道路与乡村道路交叉 328
10.7.3 道路与管线交叉 328
本章小结 329
习题与思考题 330
第11章 道路沿线设施 331
11.1 公共交通站点的布置 331
11.1.1 公共交通站点的种类和布置 332
11.1.2 公交站的间距 332
11.1.3 公交站台的布置方式 333
11.2 停车场设计 334
11.2.1 汽车停车场设计 334
11.2.2 自行车停车场设计 337
11.3 道路照明设计 337
11.3.1 照明标准 337
11.3.2 照明系统的布置 338
11.3.3 立体交叉照明设计 340
11.4 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 341
11.4.1 道路交通标志 341
11.4.2 道路交通标线 343
11.5 高速公路服务设施布设 345
11.5.1 公共汽车停靠站的布设 345
11.5.2 停车区的布设 347
11.5.3 服务区的布设 349
本章小结 351
习题与思考题 351
参考文献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