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1
第一节 对免疫现象的探索和重新认识 2
一、免疫概念的发展和完善 2
二、免疫功能 2
三、免疫系统 3
第二节 免疫应答 4
一、固有免疫应答 4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 5
三、协同作用 6
第三节 免疫学发展史 7
一、感性发展阶段 7
二、理性发展阶段 8
三、快速发展阶段 8
四、现代免疫学面临的挑战 8
第二章 抗原 10
第一节 影响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因素 11
一、异物性 11
二、抗原的理化性质 11
三、机体方面的因素 12
第二节 抗原的特异性 12
一、表位的发现 12
二、表位的分类 13
三、抗原结合价 14
四、半抗原载体效应 14
第三节 抗原的分类 15
一、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15
二、根据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是否需要依赖T细胞分类 16
三、根据抗原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分类 16
四、根据化学组成分类 16
第四节 非特异性抗原 17
一、超抗原 17
二、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 17
第五节 免疫佐剂 18
一、免疫佐剂的分类 18
二、免疫佐剂的作用及机制 18
第六节 人类在生存环境中可以接触到的抗原 19
一、病原微生物 19
二、细菌毒素 19
三、动物免疫血清 20
四、异嗜性抗原 20
五、同种异型抗原 20
六、自身抗原 21
七、肿瘤抗原 21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24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24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5
二、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27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基因结构及其表达 29
一、人类Ig基因的结构与重排 29
二、人类抗体多样性 30
三、Ig的类型转换 30
四、抗体的生物学功能 31
第三节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32
一、IgM 32
二、IgD 33
三、IgG 33
四、IgA 33
五、IgE 33
第四节 单克隆抗体及其基因工程抗体 34
一、单克隆抗体 34
二、基因工程抗体 35
第四章 补体 38
第一节 补体系统概述 38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与命名 38
二、补体成分的理化性质 39
第二节 补体系统固有成分的激活途径 39
一、经典途径 40
二、MBL途径 41
三、替代途径 41
四、补体激活的调节 42
五、补体受体 44
六、补体固有成分的生物学作用 44
七、补体系统的异常与疾病 45
第五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49
第一节 H-2 49
一、H-2基因组成与编码表达的基因产物 50
二、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功能 50
第二节 HLA 50
一、HLA复合体的结构与遗传特点 50
二、HLA的分布 53
三、HLA的结构 54
四、HLA-抗原肽复合物的组成 56
五、HLA的生物学功能 57
第六章 细胞因子 61
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61
一、细胞因子的理化特性 61
二、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分泌特点 62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63
一、干扰素 63
二、白细胞介素 64
三、肿瘤坏死因子 65
四、趋化因子 65
五、集落刺激因子 66
六、生长因子 67
第三节 细胞因子受体 67
一、细胞因子受体的类型 67
二、细胞因子膜受体的特点 68
第四节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与临床疾病 69
一、炎症反应 69
二、免疫缺陷病 70
三、超敏反应 70
四、自身免疫病 70
五、肿瘤 70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 73
第一节 CD分子的一般特点 73
一、CD分子的表达特点 74
二、CD分子的功能群体 75
第二节 CD分子的基本结构 78
一、CD分子的化学组成 78
二、CD分子的基本结构 78
第八章 细胞黏附分子 81
第一节 黏附分子的基本特性 81
一、整合素家族 81
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82
三、选择素家族 83
四、黏蛋白样家族 84
五、钙黏素家族 84
第二节 黏附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85
一、维持机体的整体性 85
二、参与淋巴细胞归巢和再循环 85
三、参与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 85
四、参与白细胞的趋化 86
第三节 黏附分子的临床意义 86
一、白细胞黏附缺陷 87
二、炎症反应 87
三、黏附分子与移植排斥反应 87
四、黏附分子与肿瘤 87
第九章 免疫器官 89
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 89
一、骨髓 90
二、胸腺 93
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 95
一、淋巴结 95
二、脾脏 96
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97
第十章 免疫细胞 101
第一节 固有免疫应答细胞 102
一、吞噬细胞 102
二、嗜酸性粒细胞 103
三、NK细胞 103
四、γδT细胞 104
五、NKT细胞 105
六、原始B1细胞 106
七、其他固有免疫细胞 107
第二节 抗原递呈细胞 107
一、抗原递呈细胞的分类 108
二、抗原递呈 110
第三节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 112
一、αβT细胞 112
二、B2细胞 114
第十一章 免疫应答 119
第一节 固有免疫应答 120
一、组织屏障的结构和功能 120
二、固有免疫细胞的应答 121
三、固有免疫分子的应答 127
第二节 适应性免疫应答 128
一、B2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128
二、αβ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131
第十二章 免疫耐受 140
第一节 自身抗原引起的免疫耐受 140
一、自身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 141
二、自身免疫耐受现象的验证 141
三、自身免疫耐受的机制 141
第二节 外来抗原引起的免疫耐受 144
一、外来抗原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 144
二、诱导免疫耐受方法的进展 145
三、人工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 146
四、免疫耐受的终止 147
第十三章 免疫应答的调节 150
第一节 抗原的调节 150
一、抗原在起始阶段的调节 150
二、抗原竞争现象 151
三、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 151
四、抗原分解代谢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151
第二节 免疫分子的调节 151
一、特异性抗体的调节 151
二、补体活化片段的调节 152
三、协同刺激分子受体的调节 152
第三节 T细胞的调节 153
一、γδT细胞和NKT细胞的调节 153
二、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调节 154
第四节 其他免疫细胞的调节 156
一、B细胞的调节 156
二、单核-巨噬细胞 156
三、树突状细胞 157
四、NK细胞 157
五、嗜碱性粒细胞 157
第五节 免疫应答的整体调节 158
一、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调节通路 158
二、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调节 159
第十四章 免疫学技术 162
第一节 经典免疫学技术 162
一、免疫分子和抗原的检测 162
二、免疫细胞的检测 168
第二节 现代免疫学技术 170
一、免疫分子检测方法 170
二、免疫细胞测定法 171
三、免疫分子生物学技术 172
第十五章 超敏反应 176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176
一、Ⅰ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177
二、Ⅰ型超敏反应常见疾病 179
三、Ⅰ型超敏反应防治原则 180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181
一、Ⅱ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181
二、Ⅱ型超敏反应常见疾病 181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182
一、Ⅲ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182
二、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84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184
一、Ⅳ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185
二、Ⅳ型超敏反应临床表现 185
第五节 四种类型超敏反应的临床特点 186
一、一种抗原可引起多种类型的超敏反应 186
二、一种疾病可出现多种类型的超敏反应 186
三、各型超敏反应的区别和特点 187
第十六章 自身免疫 190
第一节 自身免疫的发生机制 190
一、自身抗原的形成 190
二、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的活化 192
三、影响自身免疫应答的因素 192
第二节 自身免疫病 194
一、自身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病 195
二、Ⅳ型超敏反应引起的自身免疫病 196
第三节 自身免疫病的分类以及免疫学诊断与治疗 197
一、自身免疫病的分类 197
二、自身免疫病的免疫学诊断 197
三、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原则 198
第十七章 移植免疫 201
第一节 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202
一、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202
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202
第二节 同种异基因排斥反应发生的机制 203
一、同种异基因移植抗原的识别 203
二、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 204
三、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损伤机制 205
第三节 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 206
一、组织配型 206
二、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 207
三、诱导免疫耐受 208
四、免疫抑制剂 208
五、其他免疫抑制措施 208
第十八章 肿瘤免疫 211
第一节 肿瘤抗原 211
一、肿瘤抗原的分类 211
二、肿瘤抗原的特点 213
三、免疫学诊断 214
第二节 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 214
一、介导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抗肿瘤机制 214
二、介导固有免疫应答的抗肿瘤机制 215
第三节 影响抗肿瘤免疫应答的机制 216
一、肿瘤因素 216
二、机体因素 217
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预防与治疗 217
一、免疫预防 217
二、免疫治疗 218
第十九章 免疫缺陷 222
第一节 先天性免疫缺陷 222
一、先天性体液免疫功能缺陷 223
二、先天性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223
三、先天性联合免疫缺陷 224
四、吞噬细胞缺陷 224
五、白细胞黏附功能缺陷 225
六、补体缺陷 225
第二节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225
一、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226
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 228
第三节 免疫学检查与治疗的基本原则 228
一、免疫学检查的基本原则 228
二、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 228
第二十章 免疫预防和治疗 231
第一节 免疫性 231
一、人工主动免疫 231
二、人工被动免疫 232
第二节 人工主动免疫 232
一、疫苗的种类 232
二、佐剂 234
三、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 234
四、安全性 235
五、免疫预防 235
第三节 人工被动免疫 236
一、抗毒素血清 236
二、免疫球蛋白 236
三、单克隆抗体 236
四、注意事项 237
第四节 免疫治疗 237
一、免疫增强疗法 237
二、免疫耐受或免疫抑制疗法 240
附录 细胞因子 243
参考答案 248
参考文献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