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时代呼唤晚晴文学 1
一 晚晴文学总体构想 6
人文社会科学的新领域——上庠透视晚晴文学的崛起 6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需要——曹操、琼瑶与遐龄文学 10
世界文明进步的客观基础——歌德、海明威与乐龄文学 14
二 晚晴文学价值取向 19
思想睿智启迪人生——《红楼梦》纲领与中外名著 19
祈寿康乐颐养天年——沈从文自寿诗祥和效应 23
文化时空美感情趣——晚晴文学审美特征 28
三 晚晴文学研究方法 40
科学思辨创作心境法——《醉翁亭记》及其他 40
准确领悟作品移情法——“夕阳无限好”千秋猜想 43
四 晚晴文学若干种类 47
神话世界晚霞满天——《山海经》、《圣经》长寿之王 47
寓言王国奇妙无穷——列子、伊索桑榆晚唱 52
诗词之苑奇葩怒放——盛唐鲁儒诗与南宋金缕词 57
散文天地笙管笛箫——从《陈情表》到《难老泉》 62
赋曲情韵人间绝唱——苍凉枯树最是不了情 66
小说之林引人入胜——秋翁、车夫“申奏上帝” 71
戏剧舞台异彩纷呈——《窦娥冤》、《悭吝人》翁妪情结 78
影视人物仪态万方——从中国女皇到西方影后 82
五 晚晴文学创作内容 87
展现老当益壮的思想风貌——苏辛词章慷慨风骨 87
刻画坚忍执著的人物性格——大洋两岸“响螺”冲击波 91
观照崎岖坎坷的人生之路——杜甫、莎士比亚创作意蕴 95
反映宁静淡泊的晚年生活——王维辋川园林诗的启示 99
表达别样人生的心态情怀——元曲隐逸派沉郁韵律 104
六 晚晴文学基本特征 107
审视人生的凝重风格——人心所系“大星”茅盾 107
共享资源的和谐旋律——司马迁对匈奴养老的思考 111
传承文明的神奇话语——谈《晚晴》与《最后的藤叶》 116
七 晚晴文学创作原则 121
主旨意蕴的鲜活性——《在柏林》、《偶像》的震撼力 121
创作思路的开阔性——挪亚、哈利、姜太公人物构想 124
题材内容的原创性——唐代折臂翁与日本老莱子 130
八 晚晴文学典型意义 133
晚晴星空的真切写照——公孙杵臼、葛朗台形象设计 133
典型形象的民族特征——孙悟空、浮士德艺术个性 137
九 晚晴文学语言特色 142
民族语言的准确性——关于“采镭本领恐慌”的解读 142
群众语言的丰富性——学点莎士比亚写作风格 146
口头语言的生动性——贺知章致仕抒怀模式 150
创作语言的表现力——《子夜》、《神曲》音响效应 153
十 晚晴文学发展规律 158
世事洞明思想深化——卖炭翁、佛莱德小姐如是说 158
人情练达题材量化——周进入世与芋老人论世 162
反映历史变革的趋同化——从金岳霖到米龙老爹 166
顺应文学潮流的一体化——《长恨歌》与宫女诗 170
十一 中外晚晴文学比较(上) 175
晚晴题材的社会性——《人间喜剧》与《安居》 175
作品创意的功效性——妈祖神话与黄金选题 179
文学形象的典范性——马贡多沉浮与天荡山风云 184
十二 中外晚晴文学比较(下) 189
作家思维的创造性——巴金《短简》与高乃依《熙德》 189
文学理念的深邃性——冰心《等待》与雨果《九三年》 192
文化观念的时空性——东西方渔翁之异同 196
附录 200
中外500名著名作家代表作一览 200
主要参考文献 242
后记 走近文化珍珠港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