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王卫平 罗时进 1
前言 1
点校凡例 1
震泽先生集 3
叙文恪公集 3
震泽先生集卷第一 5
赋 5
弔阖庐赋 5
双松赋寄同年谢少傅 6
去思赋并序 6
槃谷赋 6
待隐园赋 7
吴子城赋 7
洞庭两山赋 8
诗 10
迎驾 10
春日应制 11
夏日应制 11
雨後长安街忽成巨浸 11
雨钱成化丁酉六月九日,京师大雨,雨中往往得钱。钱皆侧倚瓦际。 11
舟次张秋,冒雨上读徐武功治水碑 12
金山 12
自都下还吴,寄翰林刘景元、谢于乔二同年 12
静观楼成,众山忽见 12
登楼,诸山忽不见,盖为云雾所隐 12
风琴 13
青山 13
登西马坞 13
云山图二首 13
弃妇怨 14
相城谣通判邵侯福蒞吴之三年,相城民有以曲防告者,侯为鉏去之,民甚快焉。 14
听人弹琴 14
望海行 15
卧病 15
陪夏宪副正夫游石湖 15
桧轩武山之西金,有隐士曰吴君思复、思德。余弱冠,归自京师,咸以国士见待。後余及第归,过其庐,而二君已即世。其弟思政乞余作桧轩诗。 15
立春 16
三十五初度 16
辽城怀古二首 16
送陆汝昭通守东昌 16
送戚时望佥宪之湖广 17
送吴汝器下第归吴江 17
李承芳、承箕下第,以诗投赠,酬之 17
试院赠外帘吕推官卣 17
送曾侍读士美之南京 17
送杨侍读维立之南京 18
叶文庄公夫人寿词 18
送彭阁老还江西 18
送杨尚絅、杨名甫、毛贞甫、陆全卿四进士归省 18
赠琴士杨凌 19
胡人归朝歌 19
喜雨 19
送赵栗夫归省吴江 19
送僧归洞庭 20
题夏正夫游石湖、虎丘诗卷 20
雨窗诗意 20
寄严守邵文敬 20
送杨琴士 20
独坐 21
送同年范以贞还任宁国 21
谒文丞相祠 21
姚少师像 21
游华严寺寺在京城之西山。 21
元耶律丞相墓,和匏庵韵 22
狄梁公祠次匏 22
昌平刘谏议祠 22
戊申岁 22
恭送孝穆皇太后梓宫迁袝茂陵 22
雪 23
送刘侍讲景元使交南 23
送吕丕文给事使交南 23
送蔡进之还洞庭 23
送侄宠 23
海蝦图 24
寄福建戴方伯戴以御史董学政於东南,特承奖拔。 24
送刑部员外郎王存敬省祖其祖百岁。 24
送袁进士翱纂修 24
送石邦彦知汜水 25
谢尚书挽词—夔。 25
送李士钦祭淮渎 25
雨中对梨花四首 25
始预经筵,次匏庵韵 26
匏庵约山行,以秉之弟初至,不赴 26
次日匏亦以雨阻,以诗来纪旧约 26
送徐季止还南雍仲山弟。 26
震泽先生集卷第二 27
诗 27
送秉之还吴 27
对月有怀秉之 27
吴禹畴副使使便还吴江觐省 27
陈给事玉汝羞龞见邀,雨,不克赴。以龞见馈,作诗谢之 28
兰竹 28
送陈汇之正郎出知曹州 28
送韩勋都宪孙。 28
送王允常佥事之广东 29
送周院判原己还任南京,得杲字 29
即事 29
半舫斋种竹玉汝斋名。 29
送刘御史还蜀规。 29
送温生廉还江西傅学士子壻。 30
中秋夜超胜楼翫月 30
早起 30
耳呜 30
顾氏三辰堂 30
奉和匏庵谢橘三首 31
和玉汝谢橘 31
赠何医士 31
送僧归西山 31
史馆岁暮述怀,次匏韵 31
除夜三首 32
送杨润卿给事按贵州边储 32
送冯原孝知扬州 32
送林教授致政还闽中 32
送陈进士恪知宿松 33
哭原己,次匏韵 33
哭张修撰亨父,次谢祭酒韵 33
喜雨 33
次韵杨维立初入史馆 33
李学士释服,诸公有诗,趣入史馆,因次 34
次韵廉伯庶子昼寝 34
赠河南巡抚杨贯之 34
送高良新知归州 34
郑氏锺秀楼 34
送僧如海还金泽 35
送建德尹蒋文广致政还光福 35
朱天成寄酒,味变 35
九月晦日玉延亭看菊 35
题竹赠陈御史瑞卿 35
送林伯方还闽苏学教授智之子。 36
朱天昭始第进士,主余家。至明年,移居西邻 36
天昭子希周失解 36
送汝行敏知南安 36
赠全卿 36
送顾承之还吉安省觐 37
方岩书院,次谢祭酒韵二首祭酒季父宝庆守所营也。 37
送傅中舍曰会分封鲁府 37
沽头行三首,赠陈水部宣。 37
送刘以初下第还常熟 38
送陈员外于章分司芜湖 38
寄汀漳守备西指挥尝守吴之金山卫。 38
送陈尧弼知会稽旧知吴江。 38
送张时学知遂安、任叔顺知定海 38
送白廷臣知崇仁 39
送周民则同知袁州 39
送吴大章还宜兴编修克温父。 39
送钱正术还姑苏 39
送僧 39
奉和谢氏三亭之韵 40
送谢祭酒之任南雍 40
玉汝看葵见寄 40
古愚 41
寄题明秀楼 41
送周进士炯还常熟觐省同年近仁子。 41
玉汝作东眺轩,不忘在东诸君子也。次其韵 41
诸葛武侯 41
徐詹端寿词 42
赠顾镛镛,顾仲英之孙。仲英,元季昆山巨家,与杨銕厓等为诗社,有《玉山草堂集》。仲英子元巨,国初徙籍凤阳。 42
太平鸟 43
送表兄叶志通 43
小适园桃花忽开 43
花落又作 43
朝陵行 44
游京城西山三首 44
匏庵惠鹤 44
代简速仲山仲山将使河南。 45
匏庵和乐天五十八归来,因同赋 45
送陈郎中一夔录囚 45
匏庵臂疾,予问之偶迟,有诗见贻,次其韵 45
送张学士廷祥之南京 46
郊祀斋宫,次仲山韵 46
赠梁都宪巡抚四川 46
震泽先生集卷第三 47
诗 47
壬子校文南畿,得诗十二首 47
归省过太湖 49
归自西洞庭,阻风,登鼋山绝顶 50
将发阻风 50
将发阻雨 50
秉之送至京口,别去有诗,和之 50
又 50
过长江 51
宿迁别安隐兄 51
兴济阻风,速沈方伯时旸饮 51
舟次直沽,别沈方伯,次其韵 51
寄题拱北楼 52
恭毅章公挽词 52
送薛金下第还江阴 52
送华?下第归无锡 52
寄河南顾参议崇善二首 53
苦热 53
喜雨 53
又 53
送盛进士应期归娶吴中 53
送欧阳子履董广东学政其兄亦以副使董学政。 54
送人之南丰 54
送吴编修克温归省宜兴 54
送同年俞副使濬之四川兵备 54
送夏璪下第还江阴 54
送白进士金归省 55
送陈瑞卿之临清兵备 55
送张叔亨御史按云南 55
送李文选唯诚册封岷府 55
送仲山之任广东参政 55
我生 56
奉和匏庵读白集二首 56
和?秫饭 56
匏庵因菜根之句复次前韵,和之 56
鹦鹉二首 57
白髭叹 57
送白主事辅之还任南京 57
送严太守永濬知西安 57
赠毕生昭同年嘉会之子。 57
海月庵观灯 58
送孙廷宪训导之夏邑 58
二月雪 58
赠杨君谦时君谦有归志。 58
送茹銮知唐县 58
送张汝勉知祁州 59
哭同年刘景元谕德三首 59
宿樊都尉翠微山庄 59
病间偶成 59
纪梦 60
读白集 60
怀山 60
病起 60
哭逊之、振之兄三首 61
和秉之再到京口,有怀别时之作 61
送僧方册归善权寺 61
抱子猿 61
长啸猿 61
过南夫内翰於玉延亭 62
冢宰三原王公寿词 62
和周少宰伯常得孙 62
宜兴张氏双桂堂 62
送李茂卿大理还嘉鱼 62
宜晚轩 63
八月十六夜,匏庵携酒过宜晚轩 63
赠朱相之分司芜湖 63
和杨侍读介夫得子 63
程、李二学士承命教庶吉士 64
送吴禹畴之任广东兼柬仲山 64
避暑傅氏山庄,次陆学士廉伯韵二首 64
和莫曰良早朝之作 64
陆凤刲股愈母疾 65
送周驸马祭告孝陵 65
次韵马少卿经筵纪盛 65
寄陈一夔予北上,陈自刑曹外补,相值於南旺湖。 65
送王懋伦佥事之蜀懋伦成化末自翰林外谪,今召擢宪佥。 65
天昭御史家藏王朋梅画,屡失而得 66
内阁赏芍药四首 66
沈石田寄太湖图 66
弔文山遗墨钱世恒宪副家藏,被火。 67
赠彭都指挥督饟南还 67
延喆初就外传匏庵,西塾也。 67
题手植树 67
送表兄叶存仁还洞庭 67
送锺钦礼还会稽 68
长安新堤成 68
经筵次林祭酒韵 68
送史进士巽仲归省溧阳史,溧阳故家,出自汉史丹云。 69
忠节祠 69
延喆冠 69
震泽先生集卷第四 71
诗 71
内阁赏芍药二首 71
赠曹铭铭,吴人。其父尚襄陵郡主,因家山西。 71
送王参政还河南参政有八子,其二为翰林庶吉士,故冢宰李公甥也。 71
送同年何汝玉知赣州府 72
赠陈御医公尚陈之术传自孟氏。 72
送苏伯诚编脩佥江西宪司提学 72
赠少傅徐公挽词文靖父。 72
徐太夫人挽词文靖母。 73
招姚存道 73
送存道 73
送杨应宁副使还秦中 74
送同年袁德宏还任汉中 74
送倪尚书之南京 74
送玉汝使长沙 74
种竹 74
和马少卿见慰独居之韵 75
偶成二首 75
闻蛩 75
己未岁南归,至德州口占 75
过西洞庭徐氏 75
饮徐氏新楼 76
登缥渺峰 76
林屋洞,次傅水部韵 76
自西山归东洞庭 76
游吴城西诸山 76
金山 77
登万寿寺佛阁 77
望阳山 77
焦山 78
甘露寺 78
金山 78
饮云龙山放鹤亭 78
饮德州郑主事分司园亭 78
送徐司空致仕贯。 79
送王尚书之南京户部 79
韩亚卿贯道见示屠冢宰诸公倡和之作 79
寄萧给事文明 79
庚申长至,有事於东陵。倪冢宰、吴、韩两少宰俱有诗赠行,和之 79
调韩侍郎韩时鳏居十年馀矣。 80
次韵匏庵谢橘 80
匏谓木奴与鸭脚子同至,不宜见遗,仍次前韵 80
次韵玉汝谢橘 80
雪後有怀小适园三首 80
铜罏 81
郊祀斋居,次韵倪冢宰 81
庆成宴二首 81
贺李谕德子阳五十得子 81
次韵玉汝春寒有感 82
海月庵观镫镫,滇南新制也。 82
韩侍郎庭中芍药盛开 82
送马良佐学士还南京马有二子,一为验封主事,一为庐江太守。 82
孟秋夜,陪飨太庙,值雨。礼成趋出,门且闭。归途水几没膝。是夜,惟予与谢亚卿同之 83
送全卿赴制江宪副 83
中元朝陵,值雨。已而开霁,次倪、韩二长官韵 83
追次三原王公谒陵之韵 83
赠郭挥使宏守备永平 84
匏庵作板屋,诗以落之 84
再次 84
三次 84
次韵板屋二适 85
尹冢宰寿词二首 85
顾都宪竹间书屋 85
赠戴大宾大宾,闽人,年十三举乡试第二人。 86
送刘都宪廷式巡抚宁夏 86
赠刘司马时雍 86
送韩亚卿谒陵 86
奉和屠侍郎元勋谒陵 87
赠写真贾志 87
三忠祠诸葛武侯、岳武穆、文丞相。 87
和刘司马失子 87
壬戌九月 87
秋日斋居值雨,已而大雪。呈韩亚卿二首 88
韩见和,复次韵 88
次韵玉汝五老会 88
送沈世隆 88
癸亥岁二月八日看牲是岁看牲凡三。 89
游功德寺 89
香山 89
登毘卢阁在京城西。 89
赠郭孟丘其先曾遇异人,留药方於牡丹花上。自宋时赐姓赵,至今家传秘方。 90
橘荒叹 90
次韵秉之詠走马镫 90
次韵秉之莲花镫 90
与秉之登郡城楼 91
碧桃花 91
和秉之得子 91
游太湖 91
赠横山人王清 91
洞庭新居成 92
和秉之塘桥郊居自适之韵 92
兰竹石 92
对山 92
倪同知加冠服致仕 92
孝宗皇帝輓章 93
凤雏行,赠毛锡朋 93
震泽先生集卷第五 94
诗 94
过故状元施宗铭墳 94
山行三首 94
秉之作且适园,有诗,和之 95
修书馆秋晚白莲一朵忽开 96
吴文定公挽词 96
游虎丘二首 97
送唐子畏之九仙山祈梦 97
歌风台 97
海塘谣为充道父赋。父为温州,尝筑塘捍海,其民赖之。 97
燕巢叹为充道母夫人赋。 98
五月七日陪祀泰陵二首 98
入阁,次仲山见寄之韵 98
恩赐玉带麒麟服 98
十一月廿七日被诏,有事景陵,归途作 99
玉泉亭 99
己巳正月十三日夜,分献星辰二坛作 99
十四日庆成宴上作 99
次谢少傅韵 100
春波书屋,为屠司寇赋 100
题画牛 100
题五同会诗後 100
宣庙画猫歌 101
己巳五月东归三首 101
赠巡河王郎中凑。 101
得雨赠王郎中 101
至徐州,口占四绝 102
偶成 102
次韵秉之 102
晚渡白洋湾 102
宿尧峰寺 103
行次相城有感 103
宿华严寺 103
赠勤上人 103
次韵蔡九逵投赠 103
再游林屋洞 104
宿法华寺 104
坐法华寺後石上,望横山人家,历历可数,寄王元德 104
访元德 104
寄隐者 104
越来溪怀古 105
宿卢氏芝秀堂,留别师邵、师陈二首 105
过黄墅沈氏,阻风,望洞庭甚近而不能至 105
酒熟志喜 105
荆溪杂兴 106
和钱元抑投赠 107
贞甫大参立二石於庭,邀予赋之 108
谢人送杨梅 108
苦雨二首庚午岁。 108
病中五适 109
王应爵侍御过访,将发阻风,复留 110
过子畏别业 110
王唯颙款鹤轩 110
次韵贺宪副泽民会老诗 110
盛汝弼得孙在洞庭东山闻报。 110
春日山行三首 111
谢贺宪副泽民示摄生书 111
过范氏近竹园 111
送李给事贯使占城 111
恭题宣庙画马 111
鼠须笔 112
送尤宗阳进士之京 112
赠石湖卢隐君伯常 112
饮横山吴氏醒酣亭 112
自横山归洞庭 113
赠写真 113
偶成 113
洞庭新建厅事,柱下获一甕,中有钱,曰太平,喜而口占 113
重到宜兴 113
宿毗陵驿 114
震泽先生集卷第六 115
诗 115
次韵林都宪待用蜀中行师二首 115
饮陈以严颔孙堂 115
夜过西虹桥 115
贺师邵初授御史,次师陈韵 116
题旧写真 116
赠僧还杭州 116
访徐季止於瓜泾 116
襟带江湖楼,为仲山都宪作 116
题秉之塘桥新楼 117
登阳山大石 117
游天池,和仲山韵 117
徵明饮怡老园,有诗,次其韵 117
偶成三首 118
登龙门,次师陈韵 118
灵岩山 118
栲栳墩 118
游湖 118
韩文公蓝关图为陈以严赋。 119
送吴县簿董仁之任鄞丞 119
予伏林下,睹闾阎之疾苦,悯徵求之繁多,伤循吏之难值也,每以为叹。癸酉六月,客有过予,谈海虞胡令之政者,为赋诗 119
留别王濬之,和文定公韵 119
邹道士听雨堂 120
赠仲山 120
癸酉春雪 120
王应爵侍御家园八景 120
与严太守道卿同登莫厘峰 121
与道卿、呜阳辈同游法海寺,循平岭,涉杨家坞,还饮偃月冈 122
云问曹宪副时中梦予抱病作诗,见及有“可惜中兴天下计,独留忠鲠老东吴”之句,因酬之 122
再游南湖 122
送陈指挥蕃迁淛江都司 122
湖心亭 123
户部正郎无锡钱世恩乞归养母,作楼曰爱日,予为赋诗 123
赠钱元抑 123
过邓蔚山,题天真上人新开禅院 123
有约登天平绝顶者,行至龙门,力惫而止 124
天平范氏墳 124
游治平寺,登吴王郊台 124
金泽僧辨如海年八十九矣,手制蒪菜并诗见贻,因和之 125
送萧尹九成 125
次韵徵明失解兼柬九逵 125
碧螺峰 125
甲戌春偶成 125
二月十二日雪 125
苦雨和施呜阳 126
与宜兴邵天锡小饮象鼻岭 126
至太仓欲观海不遂 126
舟中望昆山 126
还至维亭 126
同年汤侍御用之自寿春来访予,于吴中流连久之。时同年在者,惟仲山、世熙两中丞,因邀为石湖之游。日云莫矣,直至上方而还。因赋诗为别二首 127
六月十九日避暑偃月冈 127
东山图寄同年谢少傅 127
九月二日登高 128
与谢宪副德温游阳山箭缺,至半山寺而止 128
奉次杨、靳二阁老见寿之韵 128
陈以钧得子二首 128
将游毛公坛,宿包山寺,明日雨,不克往 128
次师陈西干草堂韵 129
乙亥新正十日过陈湖二绝 129
二月真适园梅花盛开四首 129
三月六日,庭前柏树有露如脂,其味如饴。或曰甘露,或曰非也。作诗纪之 129
和九逵见招山行 130
消夏湾 130
明月湾石板 130
石公山石洞 130
石公山试剑石 130
石公山 131
林屋洞口古井 131
徐氏薜荔园 131
五月十三日过东冈,看新竹,时杨梅正熟,红绿掩映,甚可观也。诗因及之 131
慰秉之 131
酬呜阳苦热韵 132
喜玄敬少卿致仕 132
震泽先生集卷第七 133
诗 133
追思慈爱堂,为武定侯郭勋赋 133
四月九日,与弟秉之、进之过通安桥顾氏,因偕玄敬登阳山绝顶。次日过虎山桥、七宝泉,至灵岩山而还。得诗三首 133
虎山桥 134
七宝泉 134
和林都宪见素待用见寄之韵三首 134
八月四日,送子延喆北上。八日,至镇江,游甘露寺,看狠石;泛舟登焦山,至绝顶;顺风扬帆,直抵金山。壮哉游乎!得诗四首 135
怀泉 135
野航 136
庭前牡丹盛开 136
送萧九成 136
八仙献寿图 136
飞仙图 136
得孙,喜而有作 137
广成子寿图 137
韩文公勘书图 137
赠况山人 137
览黄省曾明水集 138
东冈隐士筑亭於松竹之间,名曰款相,意以为予。予不敢当而有也,为易日来贤。八月二十四日初会亭上,口占一律 138
八月十五夜再得孙,复次前韵 138
送吴文之会试 138
次韵东冈十詠 138
杏林 139
三月三日,庭前白牡丹一枝独开 139
董谕德文玉归省其父太守德初,诗以寄之。德初,余同年进士也 140
秉之齿落,有诗,且羡予齿之牢。和其韵,以慰之,且自慰云耳 140
侄延学作亭湖上,甚壮,欲 140
读击壤集效其体 140
水仙花,为张 141
丁丑八月二十日,与弟侄辈泛太湖。将游石蛇山,舟发微雨,既而雨大作,抵消夏湾蔡九逵舍宿。明日雨又作,游兴索然,乘便风而还,至家则日出皎然矣。为之一笑,赋诗纪之 141
庭梧七首 141
和秉之送菊。菊有杨妃、西施之号 142
瑞柑诗有序 142
素履诗 142
东菑诗 143
西湖 143
丁丑十一月得宣府报 143
再次曹定庵宪副见寄之韵 143
丁丑季冬二十三日,过永定邵氏。舟次荆溪,和杜子美客夜韵。时杜允胜、陈宗让同行 143
夜泊方桥 143
河桥舟发归途作 144
宿毗陵驿 144
黄勉之明水草堂 144
送李尹经述职之京 144
苔石幽篁图 144
偶成 144
秉之六十初度 145
双湖诗,为佥宪谢廷柱作 145
偶成三首 145
题四皓图 146
谢安围棊图 146
秉之惠巾,制甚奇,似东坡而小异,老夫之所宜戴也。赋诗谢之 146
四月八日饮陆长卿园亭 146
三月望日饮张延德园亭 146
延喆使归自福建,得衢州锦川石,立於庭前,戏作 147
玉林 147
东湖书院,为吴献臣都宪赋献臣先家湖湘,有东湖。後徙广西,亦作东湖书院,不忘先也。 147
虎丘 147
送李端彝、端行昆仲还嘉鱼二子,故评事承芳之侄。自楚至吴,来为其父乞墓铭。 148
野人献菊,碧色,每丛作双鸟并立,名鸳鸯菊,为之赋诗 148
再至天王寺有感 149
慰东冈失子 149
挽施仁德东冈子。 149
己卯开岁连雪,有作 150
戏题羊皮灯 150
己卯开岁九日,弟镠宅观灯,次秉之韵 150
詠鱼枕灯 150
朱半山輓词 150
次邵侍郎国贤见寿之韵 151
三月二十三日赏牡丹,秉之不至,有诗来,次其韵 151
次林见素中丞见寄之韵 151
闰中秋观月,仍两度生辰,喜而有作 151
木石居士,为叶文节赋 152
闰八月中秋夕再至灵岩 152
重改灵岩玩月诗 152
悯松 152
七月三日大风 153
送颜檝。檝,同年水部澄之之子也 153
次石田松石图 153
题任月山饮饲图 154
米南宫苕溪春晓图 154
杜允胜偕陆子潜兄弟携酒至园亭 154
诸友饮怡老园,分韵得春字 154
震泽先生文集卷第八 156
诗 156
至乐楼诗,为大学士费公赋 156
重赋吊文丞相祠 156
卢侍御师邵来谒予於山中。时酷暑,与约为山寺之游。未明,舟乃潜发。有诗来,次其韵 156
次韵施东冈喜雨 157
费伦同七十,少同砚席者也 157
次韵沈方伯良臣为余七十之寿。沈与余同生庚午,又同在郡膠,今同致仕 157
赠叶巡按忠 157
陆长卿为三山甚伟,因赋 157
延素藏李嵩画,因题其上 158
送王守会试 158
五色菊嘉定童以逊用水草接菊,五色具有。 158
松石斋 159
送贺志同少参之官广东 159
瓦屋山歌 159
白岩歌,为乔希大司马赋白岩在太原之平乐,南京兵部尚书乔公希大家焉。吴门周臣写其图,余为题其上。 159
和林见素次苏子卿见寄之韵四首 160
闻尚书泉山林公讣 160
怀恃卷,为归仁赋 161
荆山小景,为王维纲兵侍赋 161
观福建内臣进花鸟赋 161
赠黄道士 162
送高德元还越 162
寄韩尚书贯道 162
奉和东冈岁暮有怀见寄之韵 162
次韵文徵明见赠之作 162
和谢少傅晚步见寄之韵 163
忆秉之 163
久旱喜雨 163
唐子畏临李成群峰霁雪图 164
毛都宪七十,邵二泉以前韵为寄,复次之 164
嘉靖元年二月廿九日,与林司空见素同登上方,俯视云水千顷,青黄绚斓。见素曰:“此一片锦也。”赋诗纪之 164
送毛百朋之北京应举 164
送大行人柯君使毕,还闽中省觐。余窃伏草野,无复当世之望。忽承九重遣使衔命,下贲丘园,此三代养老引年之盛礼也。斯礼也不见於天下久矣。顾余何人而际其盛?君使既竣,便道归拜太夫人于堂。感激之馀,无以为报,因赋诗赠之 165
林见素自吴过二泉,二泉有作,次其韵 165
伤庭梧 165
金氏亭上赏菊,昔曾於此看牡丹 166
癸未春,予送女至京口。至之明日为上元节。是夜宴邃庵杨少傅第。少傅悬灯於山,灿烂奇甚 166
游招隐等寺 166
茅山 166
茅山巧石亭 167
孟子河孙氏楼 167
张旭春草帖,予闻其奇久矣。今年至京口,始得观于少傅杨公之第,天下奇迹也。公欲予题其後,以诗来云:“敝墨残毫一尺馀,老来犹得伴幽居。宋元好事题将徧,当代名公可缺书?”余谢不敢当,次其诗云 167
禽言 167
次木斋阁老见寄之韵 167
知乐亭 168
六月苦热,壬子日得雨,喜甚 168
送盛斯徵都宪巡抚江西 168
题画 168
和东冈憎蝇 169
谢郭长洲惠橘 169
丹阳孙思和访余於洞庭,诗以送之 169
重阳前二日,东冈人来,约登高之处,诗以报之 169
东冈有“只愁风雨似今朝”之句,走笔次韵答之 170
九日登象鼻诸岭 170
重阳後复雨速东冈 170
和见素尚书得谢之韵二首 170
重阳後五日,延陵奉菊为寿,五色皆具,而紫菊特奇,因赋 170
金碧山水,为丹阳孙思和赋 171
胡太守孝思奉诏存问,过太湖,有作,次其韵 171
毛给事玉高祖母刘、曾祖母魏双节诗 171
胡太守再次前韵,复答之 171
岁暮有怀木斋阁老,因寄 172
胡太守冬季存问,谢之 172
复生 172
卢师召侍御新建范文穆祠於石湖傍,有诗,次其韵 172
重游一云寺 172
游穹窿山 173
和邵二泉申诏许终养韵 173
月夜与客饮千人石 173
余断送迎,久矣。内翰严维中奉使三湘还,过吴,治具邀余过虎丘,余不能辞也。赋诗一笑 174
邵二泉点易亭右得泉,有诗,次其韵 174
钱汝砺院使八十 174
辛巳新春有感 174
十三绝句 175
题西湖春景 176
寄韩司徒 176
王成宪府博自昆山来,为予七十寿。成宪时年七十八矣。追数京师诗社中人,惟予两人在者。感刘禹锡诗,因成四首 177
偶成 177
志喜,和秉之韵 178
故顺庵骆先生挽词 178
石田学蒙泉阁老画蒲萄 178
虎丘陆羽泉埋没荒翳,久矣。高君尹长洲,始命疏濬,且作亭其上以表之。予贺兹泉之遭也,赋诗纪之 178
震泽先生集卷第九 180
联句 180
昌平道中大风联句 180
阳山大石联句 181
石湖阻冰联句 181
除夕喜雪联句 182
石湖联句与师召。 182
第三泉亭联句 183
近体乐府 183
寿徐少傅二首 183
六十初度,自寿四首 184
贺林冢宰二首 184
六十三初度,君谦以诗为寿,和之 185
吴惟谦同年寿词 185
过太湖 185
贺秉之授经府 186
震泽先生集卷第十 187
序 187
东原诗集序 187
送刘世熙任四川佥宪序 188
赠毛给事序 188
送广东参政徐君序 189
应天府乡试录序 190
送毛检讨归省序 191
送刘学谕之鲁山序 191
送陈宗理知永定序 192
送姜太守改任宁波序 193
乡试同年会序 193
王氏家谱序 194
送都水员外郎傅君序 195
震泽先生集卷第十一 196
序 196
会试录後序丙辰。 196
送长芦运使宗君序 197
丙辰进士同年会序 197
送王都宪序 198
赠王升之序 199
赠少傅徐公序 199
送洗马梁君使交南序 200
赠陈希承序 201
赠徐子容序 202
送刘祭酒之南京序 202
送修撰刘君归省序 203
送福建按察副使刘君序 203
震泽先生集卷第十二 205
序 205
赠御史王君序 205
送翁希曾知浮梁序 205
赠伍方伯序 206
孙可之集序 207
古单方序 207
壮节录後序 208
赠知六安州马大夫序 209
送南京吏部尚书林先生序 209
式斋稿序 210
上海志序 211
小学集注大全序 211
姑苏志序 212
送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刘公致仕序 213
会试录序戊辰。 214
震泽先生集卷第十三 216
序 216
匏庵家藏集序 216
赠南京兵部尚书林公复官序 217
苏郡学志序 217
重刊左传详节序 218
瓜泾集序 219
赠谢封君序 219
重刊唐六典序 220
游名山记引 221
春秋词命引 221
震泽先生文集卷第十四 223
序 223
赠鸿胪卿毛公序 223
嘉善志序 223
金山卫志序 224
容春堂文集序 225
重刊王逸注楚词序 225
申鉴注序 226
皇甫持正集序 227
送袁山人序 227
送工部正郎蒋君抡材还朝序 228
东莱滕氏族谱序 229
云水诗集序 230
说 230
愧知说 230
铁柯说 231
王良贵字说 232
吴奭字嗣盛说 232
乐全说 233
森甥字说 234
澹庵说 234
震泽先生集卷第十五 236
记 236
五湖记 236
七十二峰记 237
登莫厘峰记 238
静观楼记 238
黄公山钓台记 239
黄陵冈水神祠记 239
吏部验封司题名记 240
保义堂记 241
贵州镇守公署记 242
安隐记 242
吴县学射圃记 243
昭恩堂记 244
宝坻县新城记 244
震泽先生集卷第十六 246
记 246
亳州营建记 246
吴县脩和丰仓记 247
思忍堂记 248
兴福寺山居记 248
高真堂记 249
济宁州工部分司题名记 249
醒酣亭记 250
吴兴闵氏重修先茔记 250
东丘会老记 251
东望楼记 252
慈湖书屋记 253
且适园记 253
震泽先生集卷第十七 255
记 255
天趣园记 255
通州重建狼山庙门记 256
尧峰山佛殿记 257
吴江城记 257
太仓州新建城楼记 258
壑舟记 259
阳山草堂记 260
虎丘复第三泉记 260
提调学校御史厅壁记 261
范文穆公祠堂记 261
从适园记 263
董南畿学政御史厅壁记 263
芝秀堂记 264
苏州府重修学记 265
云南省城庙学记 266
石庄记 267
震泽先生集卷第十八 269
内制 269
伏羌伯毛锐加封太子太保诰文 269
封张真人彦頨诰文 269
赠太子少保南京礼部尚书谢绶诰文 270
赠太子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史琳诰文 270
封庆阳伯夏儒诰券文 270
庆阳伯夫人叶氏诰文 271
敕工部郎中郝海、毕昭 271
敕辽东巡抚都御史邓璋 271
敕秦府永兴王府镇国中尉椴 272
礼部尚书张升进太子太保致仕敕文 272
敕司礼监左监丞张温 272
景皇后尊諡敕 273
代礼部上景皇后尊号议 273
遣祭景皇后文 274
祭宜黄郡主文 274
谕祭驸马都尉樊凯父南城兵马副指挥文 274
谕祭樊凯母文 274
谕祭礼部右侍郎掌通政司事赠尚书沈禄文 274
谕祭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陈璚文 275
震泽先生集卷第十九 276
奏疏 276
上边议八事 276
时事疏未及上。 281
辞免内阁一 284
二 285
辞免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285
荫子入监 286
辞免少傅兼太子太傅 286
乞归一 287
二 287
三 288
谢准乞归 288
辞朝 289
谢赐银币鞍马 289
论保国公朱晖功次 289
论言官得罪 290
震泽先生集卷第二十 291
奏疏 291
谢存问疏 291
讲学篇 292
亲政篇 293
辞免恩荫疏 295
震泽先生集卷第二十一 296
碑 296
伍相庙碑 296
伊王神道碑 297
重修颜子庙碑 297
无锡县太伯庙碑 298
鄠县明道先生庙碑 299
武昌忠孝庙碑 300
安平镇治水功完之碑代人作。 301
通州马神祠碑 302
苏州府重修城隍庙碑 303
陈氏祠堂碑 304
荣禄大夫南京兵部尚书薛公神道碑 305
嘉议大夫南京兵部右侍郎黎公神道碑 307
震泽先生集卷第二十二 309
碑 309
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赠太子太保谥文定吴公神道碑 309
嘉议大夫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张公神道碑 311
郧阳府知府赠中议大夫赞治尹俞公墓碑 312
盛氏先茔之碑 313
庐州府马侯遗爱碑 314
江淮平乱碑 315
苏州府建文丞相庙碑 317
杭州重脩岳武穆庙碑 319
震泽先生集卷第二十三 321
愧斋先生传 321
张养正传 322
东冈高士传 323
贞烈熊氏女传 325
夏忠靖公传 326
容庵葛君家传 333
先世事略 335
震泽先生集卷第二十四 338
碑 338
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白公神道碑 338
明故中奉大夫河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右布政使沈公碑文 339
资善大夫户部尚书赠太子太保顾公神道碑文 340
邵尚书母过氏太淑人贞节之碑 342
通议大夫南京兵部右侍郎王公神道碑 343
吴郡治水之碑 346
震泽先生集卷第二十五 349
行状 349
故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赠荣禄大夫少保谥文毅倪公行状 349
礼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文穆傅公行状 351
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傅刑部尚书谥康敏白公行状 353
表碣 356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唐公墓表 356
赠孺人李氏墓表 357
江西提刑按察司佥事杨君墓表 358
刘驿丞墓表 359
蕃育署尹君母丁氏墓碣 360
奉政大夫兵部武选清吏司郎中陈君墓表 360
石田杨君墓表 361
黄和仲墓表 362
震泽先生集卷第二十六 364
表碣 364
知永年县致仕尤君墓碣 364
赵处士墓表 365
钱隐君墓表 366
大理寺副李君墓表 367
贞孝先生墓表 367
汉阳府推官致仕刘府君墓表 368
华封君墓表 369
乐丘阡表 370
诰封淑人刘氏墓表 371
陈封君墓表 372
大厓李先生墓表 373
周煦庵墓表 374
中议大夫江西知南安府张公墓表 375
封奉直大夫礼部员外郎吴府君墓表 376
崇明医学训科杜府君令人吴氏墓表 377
赠监察御史陈府君配太孺人谭氏墓表 379
震泽先生集卷第二十七 381
志铭 381
右春坊谕德刘君墓志铭 381
陆处士墓志铭 382
静庵处士墓志铭 383
封奉直大夫右春坊右谕德谢公墓志铭 384
安人姚氏圹铭 385
知将乐县陈君墓志铭 386
湖广按察司副使萧君墓志铭 387
恭人李氏墓志铭 387
封孺人贾氏墓志铭 388
南京大理寺卿夏公墓志铭 389
太医院判陈君墓志铭 390
兵部武库郎中吴君墓志铭 391
承事郎徐君墓志铭 391
震泽先生集卷第二十八 393
志铭 393
贵州按察司副使陈公墓志铭 393
福建布政司左参政姜公墓志铭 394
通议大夫工部右侍郎谈公墓志铭 395
广东按察使赵君墓志铭 396
云南按察使进阶中奉大夫张公墓志铭 397
通议大夫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陈公墓志铭 398
封孺人徐氏墓志铭 399
震泽先生集卷第二十九 401
志铭 401
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端毅王公墓志铭 401
封太安人杨氏墓志铭 403
伯兄警之墓志铭 404
中宪大夫云南按察副使致仕朱公墓志铭 405
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林公墓志铭 406
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刑部尚书闵公墓志铭 408
石田先生墓志铭 410
亡妹故叶元在室人墓志铭 411
乡贡进士吴文之母万氏墓志铭 412
皇甫成之墓志铭 413
震泽先生集卷第三十 415
墓志铭 415
吴德润墓志铭 415
南京刑部郎中进应天府丞中宪大夫张君墓志铭 416
故河南监察御史程君墓志铭 417
明故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徐公墓志铭 419
中顺大夫知河南彰德府事严君墓志铭 420
钱世恩墓志铭 421
嘉议大夫南京工部右侍郎沈公墓志铭 422
故中宪大夫知温州府事文公继室吴安人墓志铭 423
亚中大夫云南按察司副使贺公墓志铭 424
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赠太傅文僖靳公墓志铭 425
勤上人塔铭 428
延质圹铭 429
震泽先生集卷第三十一 432
墓志铭 432
明故嘉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沈公墓志铭 432
南雄府推官魏府君墓志铭 434
亡弟杭州府经历中隐君墓志铭 435
封翰林院编脩徐君室太孺人沈氏墓志铭 437
陆冢宰母太夫人华氏墓志铭 437
南京礼部尚书邵公母太淑人过氏墓志铭 438
亡女翰林院侍读徐子容妻墓志铭 440
哀词 441
临海陈公哀词并序 441
杨文懿公哀词并序 442
陆詹事哀词并序 443
祭文 443
祭太常郑少卿环。 443
祭陈太常音。 444
同年祭张希载侍御 444
祭彭文思公 445
祭吴文定公 445
祭钱世恩文 445
祭白都宪文 446
祭靳文僖公文 446
祭靳夫人文 446
震泽先生集卷第三十二 448
颂赞 448
御赐禁方颂弘治间赐。 448
恩覃三世颂 448
孝庙御书赞 449
御书秘方赞 449
王著作寄颜赞 450
丹陛纠仪图赞为御史刘廷瓒作。 450
少傅马公像赞 450
杨侍郎维立像赞 450
东坡笠屐图赞 450
吴文定公画像赞 451
东峰吴呜翰像赞 451
先少傅昆弟行乐像赞 451
自赞 452
王惟颙像赞 452
巡检李祯像赞 452
伯兄安隐像赞 453
林知府利瞻像赞 453
施呜阳画像赞 453
谢安石像赞 453
谢灵运像赞 454
谢叠山先生像赞 454
叠山夫人李氏像赞 454
汪玉川像赞 454
孙真人像赞 454
王光庵像赞 455
尹侍御伦像赞昆山尹嗣忠父。 455
钱孟溥像赞 455
王真愚教谕像赞 455
箴铭 456
主一斋箴为徐都宪公肃作。 456
逊敏斋箴 456
二箴 456
慎疾斋箴 457
壮节祠铭 457
大雅堂铭布政胡韶之祖。 458
古砚铭 458
敦叙堂铭有序 459
瑞芝园铭 460
端砚铭 460
井井亭铭,为吴南夫太常作 460
钤山堂铭 461
歙砚铭 461
震泽先生集卷第三十三 462
杂著 462
?母传 462
短解 463
鸡呜夜解 465
人心道心论 465
南人不可为相论 466
拟罪言 467
职官考 471
读宋史 472
教太子 474
尊号议 476
昭穆对 478
震泽先生集卷第三十四 480
杂著 480
春王正月辩 480
获麟说 481
河源辩 482
性善对 484
读墨 485
书皮日休集後 485
答问 486
谪解 487
拟荡平群盗露布 489
重修善权寺募缘疏 490
贺平孝丰贼文 490
震泽先生集卷第三十五 492
题跋 492
恭题仁庙监国令旨 492
又 492
恭题何都御史巡抚南直隶敕 492
邢丽文家藏洪武三年定户口勘合帖 493
读曾子 493
读孔丛子 494
读晏子春秋 494
跋叶文庄公手书 494
书直道编後 495
题元人书 495
跋真西山墨迹 495
跋苏子美临怀素自叙帖 496
题文丞相墨迹後 496
跋李西台书 496
跋王?书 496
跋羲之墨迹 497
跋献之墨迹 497
题宋进士王伯虎授建州参军敕 497
书孙可之集後 497
题古本列子 498
跋吴文定公与沈石田手札 498
跋充道所藏朱文公书 498
又 498
题夏仲昭墨竹 498
题东湖屠氏宗谱 499
跋蔡九逵石蛇山记 499
题东坡竹卷 500
跋五贤象 500
跋宋文丞相过小青口诗 500
跋宋著作王蘋褒敕 501
书王德文公据後 501
题魏鹤山、杜范、李心传手札 501
跋宋理宗赐郑清之御笔诗王唯颙家藏。 502
跋王唯颙家藏宋世登仕郎牒 502
题蓬轩类纪 502
题赵子昂兰亭十三帖 503
鲜于伯机草书千文 503
跋古本九经 503
跋黄山谷草书墨迹 503
题顾闳中六逸图旧题马渊明、孝先、毕卓、马融、阮咸。予为辨之如左。 504
题石勒问道图 504
题张长史郎官厅壁记 504
跋张长史草书 505
书王安道登华山图 505
恭题巡抚南畿李司空四世诰命图 505
震泽先生集卷第三十六 507
与人论摄生书 507
复王巡抚三原。 508
复尹太宰 509
与韩尚书 510
复谢阁老书 510
与林都宪待用书 511
与陆冢宰书 511
复邵尚书书 512
吴中赋税书与巡抚李司空 512
与李司空论均徭赋 514
复巡抚李司空 515
又 516
复邵二泉书 516
与王都宪懋中书 517
复邵二泉书 517
与某书 517
复邵二泉书 518
与林见素书 518
补遗 520
题吕纯阳渡海像十二岁作。 520
对月有怀秉之 520
和弟铨光化得兄及第捷报,喜而有作 520
承徽楼诗有序 521
石湖书院初成联句 521
舟中共寝联句 522
祖筵馀思诗 522
书梦草集後 523
檇李屠东湖太和堂集序 523
石湖诗叙 524
秘传天禄阁外史序 525
募造野航疏 526
赠葛立斋移家坞中记 526
重修花龙池碑亭勒碑後 527
公荣公墓志铭 527
适适翁墓碣铭 528
定之公寿藏铭 529
继室张孺人墓志铭 529
弘治宗谱跋 530
世数排行诗 531
题武峰葛氏家谱 531
风闻言事论 532
与顾生书 534
答朱阳伯书 534
示馆中诸生 534
答温道甫书 535
答陈直卿书 535
答张元夫书 536
与安隐公书 537
与秉之公书 538
与尚宝公书以下十五通,自旧抄本文恪公家书迻录,皆正德初年所作。原本共五十馀通,兹录其尤严切者。 541
与思南公书 546
与徐文敏公书 547
震泽长语 553
震泽长语序 553
震泽长语卷上 554
经传 554
国猷 560
官制 563
食货 570
象纬 572
震泽长语卷下 579
文章 579
音律 583
音韵 586
字学 587
姓氏 590
杂论 591
仙释 594
梦兆 597
震泽纪闻 603
序震泽纪闻後 603
震泽纪闻卷上 604
宋濂 604
詹徽 604
王朴 605
王行 605
建文 606
姚广孝 606
恩张 607
景清 608
铁布政女诗 608
平保儿 609
王彰 609
李干 610
戴元礼 610
王宾 611
盛启东 611
王府尹 613
皇甫仲和 613
王振 614
陈继 614
薛瑄 615
张益 615
马宝 616
倪谦 吕原 616
胡濙 616
王翱 617
刘铉 617
杨暄 618
李秉 618
王竑 619
陈文 619
钱溥 620
李贤 620
吴惠 621
盛? 622
震泽纪闻卷下 623
万安 623
孟密 624
怀恩 624
梁芳 韦兴 625
汤鼐 626
徐溥 627
丘濬 628
吴宽 谢迁 628
叶元 629
刘瑾 630
赵风子 634
李东阳 636
焦芳 638
读李文正墓志此条新增。 640
杨铭此条新增。 641
附 清王仁俊校勘记 647
附 续震泽纪闻 653
续震泽纪闻 653
尚书吴文定公 653
编修槎轩高公 654
按察使杨公 656
按察司佥事陈公 656
太子太保左都御史陈僖敏公 657
国子博士徐公 658
应天府通判枝山祝公 659
右都御史值庵盛公 660
礼部右侍郎金公 663
翰林检讨怡庵陈公 664
武功伯天全徐公 665
附录一 诸家序跋 673
震泽王文恪公集叙 673
震泽先生集序 674
读王文恪公集序 675
重刻震泽长语序 676
震泽长语序 676
震泽长语书後 677
震泽长语又跋 677
震泽先生别集序 678
附录家序 679
震泽先生别集跋 680
王文恪公手稿跋文震孟 681
题王文恪先生未刻稿杨廷枢 682
王守溪先生制义序 683
刻王文恪先生藏稿序 683
文恪公家书跋王季烈 685
震泽集四库提要 686
震泽长语四库提要 687
附录二 名公笔记 688
乞褒恤疏大中丞吴廷举 688
跋东冈施凤 688
跋林屋蔡羽 688
题联句石田沈周 689
跋联句大宗伯吴宽 689
待漏像赞大中丞徐源 689
跋诗稿主事杨循吉 689
赞京兆门人祝允明 690
寿诗解元门人唐寅 690
跋太史门人文徵明 690
赞给谏门人陆粲 691
赞大学士顾鼎臣 692
赞大中丞门人王守 692
寿诗太学门人王宠 692
传新建伯王守仁 692
吴中先贤赞侍御刘凤 693
墓铭大宗伯邵宝 693
状侍读婿徐缙 694
像赞大司寇王世贞 694
外史传宪副冯时可 694
附录三 传记 695
文恪公行状徐缙 695
大明故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致仕赠太傅諡文恪王公墓志铭邵宝 700
太傅王文恪公传王守仁 703
太傅王文恪公传文徵明 706
王文恪公传王世贞 711
王文恪公 713
王鏊 714
王少傅鏊 716
王鏊 716
王鏊 717
王鏊传 718
附录四 王鏊年谱 721
太傅文恪公年谱序 721
年谱 721
後记 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