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的成因与防治进展》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宋新强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117131254
  • 页数:274 页
图书介绍:我国已成为近视眼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近年关于青少年近视眼病因与发病机理又有新的进展。作者结合流行病学资料,阐述青少年近视最新研究进展,介绍青少年近视防治体会。本书共分十章,包括 绪 论、眼球发育与解剖生理、正视眼与各种屈光异常、近视眼流行病学资料、近视眼的研究成果与目前的病因学说、青少年近视眼发病原理新解、 对近视眼研究成果的评价、 近视眼的性质与分类、近视眼的预防、近视眼的治疗。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引言 1

第二节 浅谈辩证法在近视眼研究中的应用 4

一、透过近视眼的复杂现象看其本质 5

二、近视眼研究要注意抓主要矛盾 7

三、近视眼中的量变和质变 9

第三节 近视眼研究中的认识程序和方法 13

一、分析导致眼球增大、眼轴延长的可能作用力 14

二、分析持续性视近调节引发近视的可能因素 17

三、近视眼眼球形态变化与外周阻力的作用 21

四、近视眼的屈光性与轴性学说 22

五、近视眼的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 24

六、环境因素引起的近视眼应成为研究工作的重点 28

第二章 眼球的发育与解剖生理 31

第一节 眼球的生长发育 31

第二节 眼球的大体解剖 33

一、眼球壁 34

二、眼球房室和眼内容物 35

第三节 眼外肌 37

一、直肌 38

二、斜肌 39

三、眼外肌与眼球运动 40

第四节 角膜 42

一、角膜解剖学 42

二、角膜组织学 42

三、角膜的屈光性 42

四、角膜的弹性 43

第五节 巩膜 43

一、巩膜的解剖学 43

二、巩膜的组织学 44

三、巩膜的生理学 45

第六节 前房角 45

一、前境界线 46

二、后境界线(巩膜突) 46

三、小梁网 47

四、Schlemm管 47

五、外集合管 48

六、房水静脉 48

第七节 虹膜 49

一、虹膜的解剖学 49

二、虹膜与瞳孔的生理 50

第八节 睫状体 52

一、睫状体的解剖学 52

二、睫状体的组织学 52

第九节 脉络膜与视网膜 54

一、解剖组织学 54

二、眼底的几个特殊部位 55

第十节 晶状体 56

一、晶状体的形状、位置和大小 56

二、晶状体囊膜 56

三、晶状体纤维 57

四、晶状体悬韧带 57

五、晶状体的生理学 58

第十一节 玻璃体 59

一、玻璃体的解剖学 59

二、玻璃体的组织学 60

第十二节 房水与眼内压 60

一、房水的生成及其调节 61

二、房水的排出及其调节 63

三、眼内压及其调节 65

第三章 正视眼与各种屈光异常 69

第一节 眼的屈光学 69

一、光的反射、屈折与成像 69

二、眼的屈光系统 70

第二节 正视眼 72

第三节 近视眼 73

一、单纯性近视与复合性近视 74

二、近视眼的症状 75

第四节 远视眼 75

一、远视眼的分类 76

二、远视眼的症状 77

三、远视眼的并发症 77

第五节 散光眼 78

一、散光眼的发病原因 78

二、散光眼的分类 79

三、散光眼的症状 80

第六节 屈光参差 80

第四章 近视眼流行病学 81

第一节 近视眼的流行情况 82

一、国外近视眼流行情况 82

二、我国近视眼流行情况 83

三、高度近视眼流行病学 86

四、郑州市中小学生近视眼的流行情况 89

第二节 近视眼的易发因素 92

一、社会与环境因素 92

二、人口统计学 94

三、体质因素 97

四、营养因素 98

五、遗传因素 98

第五章 近视眼的研究成果与目前的病因学说 100

第一节 概述 100

一、后天性近视眼的形成机制 100

二、先天性近视眼的发病机制 104

第二节 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发病机制学说 106

第三节 近视眼的病理解剖学研究成果 108

一、近视眼的解剖学特征 108

二、近视眼眼底病理改变 115

第四节 眼压与近视眼 119

一、近视眼眼压及其特点 119

二、眼压与轴性近视眼的关系 121

三、近视眼与青光眼 124

四、高眼压试验性近视眼 126

五、降眼压治疗近视眼的效果分析 128

六、眼内肌的视近调节过程与眼压变化的实验报道 129

第六章 青少年近视眼发病原理新解 131

第一节 分析近视眼的解剖学改变 131

一、近视眼眼球壁病理改变的实质 131

二、形成近视眼眼球形态的力学原理分析 132

三、从近视眼眼球其他病理解剖学改变上分析 136

第二节 分析视近调节在形成近视中的作用 142

一、眼内肌的作用 143

二、眼外肌的作用 146

三、眼内肌的视近调节作用 148

四、毛果芸香碱作用与眼内肌生理调节的相同及不同 154

第三节 近视眼在青少年时期多发 156

第七章 对近视眼研究成果的评价 159

第一节 对实验性近视眼研究的评价 159

一、高眼压实验性近视眼 159

二、限制视觉空间实验性近视眼 161

三、形觉剥夺实验性近视眼 162

四、戴凹透镜与凸透镜的实验方法 164

第二节 进一步解析各种近视眼发病学说 165

一、调节的作用 165

二、眼压的作用 167

三、调节紧张引起高眼压的作用未得到广泛认可 170

四、对其他近视眼病因学说的评价 171

第三节 对近视眼药物治疗原理与效果的评价 173

一、阿托品类药物 173

二、毛果芸香碱 174

三、肾上腺素类药物 175

第四节 远视眼与近视眼比较分析 175

一、从远视眼的解剖学特点分析近视眼 175

二、从远视眼分析近视眼的调节直接作用学说 177

第八章 近视眼的性质与分类 179

第一节 近视眼的基本性质 179

一、概述 179

二、近视眼就是一种眼病 181

第二节 各类近视眼的本质 182

一、屈光性近视眼 183

二、轴性近视眼 184

三、其他不同性质近视眼的确定 186

第三节 轴性近视眼的不同性质 188

一、病理性近视眼 188

二、生理性近视眼 192

第四节 假性近视的性质 193

第五节 从眼球光学系统进一步分析近视眼的性质 197

第六节 关于近视眼分类的意见 198

一、目前近视眼分类中存在的问题 199

二、根据近视眼病因分类 201

三、根据近视屈光度的高低分类 201

四、根据是否伴有其他眼组织病理改变及改变的程度分类 201

五、根据眼球整体增大的实质性改变及眼轴延长的主要部位分类 202

六、根据近视眼的表现形式分类 202

七、根据屈光度是否发展及进展速度分类 202

八、继发性近视眼 202

第九章 近视眼的预防 204

第一节 目前的近视眼预防方法 205

一、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 205

二、正确近业用眼、减轻视近负荷 205

三、每天1~2次的调节放松与调节训练 206

四、配镜预防 206

五、采光和照明 207

六、合理饮食、注意营养 209

七、开展体育锻炼、增加室外活动 209

八、眼保健操 210

九、预防性治疗 210

第二节 对目前近视眼预防方法的评价 210

一、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的要求 211

二、正确近业用眼、减轻视近负荷的要求 211

三、每天1~2次的调节放松与调节训练 213

四、配镜预防 213

五、采光和照明 214

六、合理饮食、注意营养 214

七、开展体育锻炼、增加室外活动 214

八、眼保健操 215

九、预防性治疗 216

第三节 近视眼预防方法的设计 216

一、近视眼预防方法的设计原则 216

二、近视眼预防中年龄因素的考量 219

三、根据科技发展现状及社会家庭的实际情况设计 221

四、对目前正在使用的近视眼预防方法进行筛选 221

第四节 近视眼预防要遵循的程序 223

一、避免或消除近视眼的原始病因(第一道防线) 223

二、加强针对直接因素(高眼压)的第二道防线 224

三、抓紧早期治疗(第三道防线) 224

四、预防方法的科学选择和正确协调运用 225

第五节 消除、减轻调节作用的预防方法 225

一、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 225

二、正确近业用眼 226

三、其他方法 227

第六节 快速降低眼压的预防方法 230

一、瞬目加用力闭眼法 230

二、眼球压迫法 231

三、瞬目加用力闭眼法及眼球压迫法的生物力学原理分析 232

第七节 病理性近视眼的预防 234

第八节 近视眼预防中的社会学因素 235

一、应试教育问题 236

二、其他方面的问题 237

第十章 近视眼的治疗 240

第一节 近视眼的光学矫正 241

一、普通眼镜 241

二、双焦镜 245

三、角膜接触镜 245

第二节 角膜塑形术 249

一、角膜塑形镜的产生 250

二、角膜塑形镜的原理 251

三、角膜塑形镜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252

第三节 近视眼的药物治疗 253

一、阿托品 253

二、后马托品 256

三、托吡卡胺 256

四、噻马洛尔 256

五、毛果芸香碱 256

六、去氧肾上腺素 257

七、其他局部用药 257

第四节 近视眼的手术治疗 258

一、PRK术式 258

二、LASIK术式 259

三、巩膜手术 261

四、其他手术 262

第五节 近视眼的其他疗法 263

一、瞬目加用力闭眼法及眼球压迫法 263

二、视觉功能训练、缓解睫状肌痉挛法 264

三、物理疗法 266

参考文献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