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晚清厘金小史 1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3
一、20世纪上半叶 3
二、20世纪下半叶至今 6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旨趣、思路与方法 14
第四节 本书的基本框架 20
第二章 江苏厘金制度的起源:从“民办”到“官办” 23
第一节 江苏厘金制度的源头:民间厘金 24
一、“公基金”:民间厘金的初始形态与性质 24
二、会馆公所的厘金制度 25
三、民间善堂的善举厘金 32
四、地方社会的公益厘金 33
第二节 咸丰初年的“筹饷”环境与雷以諴“劝捐募勇” 36
一、“筹饷”与“劝捐”的多元化格局 36
二、雷以諴“劝捐筹防”计划的酝酿与实施 40
三、“七、八月匮饷危机”与“江北捐输之争” 44
四、“江北捐输之争”以后各显神通的筹饷举措 45
第三节 雷氏官办厘金:“趋势史”与“事件史”的汇合 47
一、江都、甘泉两县的民间厘金 48
二、雷以諴官办厘金的“三步曲” 50
小结 51
第三章 江苏厘金制度的草创期 53
第一节 清朝中枢对江苏省推广厘金制度的态度及其措施 53
第二节 江北、淮北与江南地区厘金制度的推广与运作实况 62
一、江北与淮北地区厘金制度的推广与运作 63
二、厘金制度在江南地区的推广 75
三、江北粮台与江南粮台的“厘利之争” 79
第三节 厘金制度在上海地区的推广与地方社会 85
一、上海厘金的第一份“调查报告”与1856年以前的厘金制度 85
二、1856~1857年间上海厘务的两次整顿与扩展 92
三、官府、华商与洋商在“抽厘加捐”问题上的协作与冲突 102
四、咸丰、同治之交的上海厘金制度 110
小结 118
第四章 战后江苏厘金制度的短暂过渡期 123
第一节 江苏厘金制度的战后新发展 123
一、江北、淮北地区 124
二、江南地区 128
三、上海 135
第二节 战后江苏厘权的重新整合 140
一、战后各州县的“妥办善后”与省政府统合厘权的发端 140
二、统合厘权、“接济‘剿捻’”与“妥办善后”并举 144
三、清廷在宏观层面上推行的“推波助澜”政策 152
小结 155
第五章 异动与留存:同治、光绪时期江苏省厘金制度的最终建成 158
第一节 太平天国战争后“厘金裁留之争”及对江苏省的影响 159
第二节 从减厘、惩贪到初办统捐:厘金收入政策的善后化 162
一、同治朝“虎头蛇尾”的善后举措 163
二、光绪朝“力不从心”的善后举措 168
三、绸缎统捐:江苏省政府寻求他项善后举措的有益尝试 179
第三节 江苏省厘权与厘金支出政策的善后化 182
一、“善后压力”与江苏省厘权的两重变化 183
二、江苏省厘金善后支出的结构分析与总量估计 190
第四节 厘金的善后支出政策与省府—地方的关系 202
一、同治中叶江苏省政府统一财权行动与厘金的“转移支付” 203
二、同治十年之后省政府有限度的“转移支付”与厘金的民用开支 205
三、地方社会的善后活动与政府的厘金补贴 214
小结 219
第六章 变革与折衷:清季江苏厘金制度的多歧命运 222
第一节 清季历次战争与苏省厘金制度的命运 222
一、厘金的开源 223
二、厘金的节流 226
第二节 形形色色的厘金整改方案与江苏省各抽厘集团的回应 231
一、从倡办统税到清理财政:清廷对江苏省厘金制度的再次整顿 231
二、敷衍与折衷:江苏省的回应 234
三、“裁厘认捐”问题:官府与商人在清季的最后较量 240
第三节 王朝终结时刻的江苏省厘金制度 246
一、厘金种类 246
二、课厘货类 251
三、抽厘方法 252
四、厘金征收网络 254
五、课厘的税率 266
第七章 结论:作为工具与权力的厘金制度 269
第一节 利益集团化:厘金制度下的等级秩序 269
第二节 利益指引下的厘权运作:推动集团行动的“无形之手” 271
第三节 回到主题:厘金制度的演变困境 274
附录:关于晚清江苏漕捐收数的估考 279
参考文献 284
后记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