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 1
一、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环境 3
(一)特权享受——资本、帝国主义在华活动的关键性特征 3
(二)给与拿、促进与压迫——资本、帝国主义在华作用的全方位评价 13
二、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条件 39
(一)突破封建生产关系动力的不足 41
(二)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互动的乏力 64
三、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实质的全面评估 77
(一)不能充分发展的现实 77
(二)要求独立发展的精神 105
第一篇 帝国主义在中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和对中国经济领域的渗透 123
第一章 外国对华贸易与中国国际收支 123
第一节 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与列强在华商人资本势力的扩张 123
一、世界经济基本形势的变化 123
二、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126
(一)通商口岸的大量增设 127
(二)海关权势的增强 128
(三)内河航权的扩大与外商对长江上游市场的深入 131
(四)铁路修建权的获得与华北市场的扩大 133
三、列强在华商人资本势力的扩张 140
(一)列强在华商业性投资的增长 140
(二)洋行户数的增加及各地洋行分支机构的增设 142
(三)列强在华商人资本中的垄断组织的发展 145
(四)依附于洋商的进出口商业网进一步发展 148
四、列强在华商人资本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控制 154
第二节 中外贸易的发展变化 157
一、列强对中国市场的争夺及中国外贸国别比重的变化 157
(一)棉布市场的争夺 158
(二)棉纱市场的角逐 162
(三)其他商品市场的竞争 165
(四)中国外贸国别比重的变化 167
二、中外贸易的增长 170
(一)各地区对外贸易增长概况 171
(二)中外贸易总的增长态势 177
(三)中国贸易在世界贸易中地位的变化 182
三、中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 183
(一)主要进口商品及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 183
(二)主要出口商品及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 190
(三)从商品结构看这一时期中外贸易的基本性质 203
四、贸易比价的变化 206
五、洋货与旧中国工业品市场 208
第三节 中国国际收支问题 214
一、关于进出口贸易值与贸易收支平衡问题 215
(一)海关的统计方法 215
(二)市价改为到岸价(进口)或离岸价(出口) 218
(三)关于出口值低估率 222
(四)1895—1927年贸易平衡分析 224
二、各个时期中国国际收支发展概况 226
(一)1895—1899年 227
(二)1900—1913年 229
(三)1914—1919年 230
(四)1920—1930年 231
三、巨额逆差的弥补问题 232
四、国际收支与近代化中的资金供给问题 235
(一)资金短缺对中国近代化的阻碍 235
(二)国际收支加剧了资本不足与中国近代化的矛盾 241
第二章 外国在华金融活动 255
第一节 外国在华金融活动的发展过程 255
一、日、俄、美银行的进入 256
二、英、法、德银行的充实更新 285
第二节 外国在华金融活动的特点 330
一、本国政府支持的强化 330
二、中外合办形式的突出 340
三、金融活动领域的变动 355
四、多国银行团的兴起 371
(一)银行团的形成过程 371
(二)银行团的内外矛盾 382
第三章 列强强权政治挟制下的中国外债 400
第一节 清末的财政借款 401
一、围绕甲午战争的借款 401
(一)战费借款 401
(二)赔款借款 403
(三)借款对国计民生的冲击 413
二、庚子赔款的债务化 416
(一)赔款和赔款的债务化 416
(二)镑亏与赔款量的事实追加 424
(三)庚款的清偿 426
三、地方借款的开始盛行 432
第二节 辛亥鼎革之际的财政借款 440
一、南北两方的困窘财政 440
二、列强的货款策略 443
三、南北两方的借款 446
(一)北方借款 447
(二)南方借款 452
四、借款透析 458
(一)当年南北双方财政都拮据不堪,决定着其在借贷关系中都处于劣势的地位 458
(二)帝国主义列强面对辛亥革命形势,制定对华行动方针之余,规定了对华贷款策略 459
(三)北方所借款项,在与贷方磋商中,从来是听命于后者提出的条件和要求 460
(四)在对南方的贷款中日本的地位特别突出 460
第三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外债 461
一、国际银团与善后借款 462
(一)善后大借款的“名”、“实” 462
(二)国际银团构成的变动 464
(三)借款的磋商和交涉 470
(四)借款合同的签订及其直接后果 479
二、日本侵华战略中的货款活动 484
(一)前西原借款的日本贷款活动 485
(二)贯彻中国对日附属化方针的西原借款 489
(三)后西原借款的日本贷款活动 500
三、欧美列强的货款活动 502
第四节 实业借款 508
一、实业借款的开始和结局 508
二、铁路、电信、航业借款 511
(一)铁路借款 511
(二)电信、航业借款 518
三、工矿企业借款 522
第四章 外国在华工矿交通业投资 531
第一节 外国在华工业投资的整体实力和四大支柱工业的发展形势 532
一、工业投资的整体实力 532
二、四大支柱工业的发展形势 546
(一)轻工业投资中心的棉纺织业 546
(二)重工业投资中心的船舶修造业 560
(三)垄断中国烟草市场的卷烟工业 567
(四)垄断中国大通商口岸公用事业系统的水、电、气工业 576
第二节英、德、日三国对中国煤、铁矿的攫夺 586
一、日本资本对抚顺、烟台煤矿的掠夺 587
(一)抚顺、烟台煤矿的开发与俄、日势力的争夺 587
(二)日资控制下抚顺、烟台煤矿的生产 588
(三)抚顺煤矿的市场开拓 592
二、英国势力对开平、滦州煤矿的兼并 601
(一)开平煤矿被诈夺的由来 601
(二)英国势力以欺诈手段对开平煤矿的攫夺 603
(三)英国资本控制下的开平与开滦矿务局 605
(四)开滦矿务总局对国内市场的全力开拓 610
(五)开滦矿务局的利润与分配 617
三、德、日资本先后对淄川煤矿的侵夺 622
(一)德资淄川、坊子煤矿的创立 622
(二)德华公司的经营和盈利 624
(三)日、德资本对淄川、坊子煤矿攫夺的交替 628
(四)日资操纵的“中日合办鲁大公司”的产生和经营 630
四、英资福公司对焦作煤矿的侵夺 633
(一)福公司对山西煤炭资源的窥伺和被迫撤退 633
(二)福公司对河南煤矿的掠夺性开发 636
五、日资借“中日合办”形式对辽宁鞍山铁矿的垄断 643
第三节 外国在华铁路权益的扩张 654
一、帝国主义列强对建筑中国铁路权益的争夺 654
(一)欧洲四国对中国路权的争夺 654
(二)美国资本巨头投资中国铁路的企图和美国政府推出的国际共同投资策略 665
(三日本侵华政策中的路权攘夺 669
二、帝国主义列强在华铁路的铺设和营运 673
(一)铁路的铺设 673
(二)铁路的管理营运 684
第四节 外国在华航运势力的消长 694
一、甲午战后帝国主义航运势力的蜂拥而入 694
(一)《马关条约》签订后开放内河的不平等规定 694
(二)帝国主义航运势力的激烈竞争 699
二、日本航运势力的迅速崛起 703
(一)势在必争的中国航运 703
(二)长江流域的日本四公司 711
(三)日本航运界的国策会社——日清汽船株式会社 724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列强在华航运业 731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列强在华航运势力的消长变化 731
(二)英、日持续分霸中国航运业 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