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视阈的转换(代序) 3
第一编 3
现代文学观的发生与形成 3
文学的重新定义 25
民族国家想象与中国现代文学 50
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个人、家、国关系的重建 71
现代文学发生中的现代性问题 88
文学根本的政治性——从竹内好对鲁迅的诠释出发 96
中国现代文学史分期的政治学与文学 114
中国现代文学史编纂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135
第二编 161
鲁迅与中国现代性问题的交集——读高远东《现代如何“拿来”》 161
我眼中的鲁迅 175
《狂人日记》:反讽的迷宫——对该小说“序”在全篇中结构意义的探讨 181
胡适与文学革命 186
学衡派与新人文主义 227
一九二八年的文学生产 244
京派:历史与想象 253
第三编 267
寻找“当代文学” 267
“当代文学”的建构与崩溃 283
视阈的转换:从“追求现代化”到“反思现代性” 293
从文学史出发,重新理解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299
人民文学:未完成的历史建构 310
从“出走”到“回家”——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家族叙事及其文化含义 324
“寻根文学”的指向 339
第四编 355
另一种“上海摩登” 355
1990年代的“上海怀旧” 362
犹豫不决的文学史 368
韩少功小说论 371
吴浊流小说的“孤儿意识” 390
从《废都》到《白夜》 405
一位中国作家的孤独旅程——理解张承志 412
暴力的记忆与历史的沉思——以电影《悲情城市》和《霸王别姬》为中心 432
打开尘封的记忆——读董之林《热风时节——当代中国“十七年”小说史论》 450
用身体思考(代后记) 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