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艾灸施术特技图解一、艾灸的功效和作用机制 2
艾灸的功效 2
艾灸的作用机制 2
二、艾灸治病的特点 3
便 3
简 4
效 4
廉 5
安 5
三、常用艾灸方法 5
艾炷灸 5
艾条灸 9
温针灸 11
温灸器灸 11
四、艾灸操作技巧 13
施灸要掌握好“量” 13
施灸讲究先后顺序 13
灸之要,气至而有效 13
选穴要精当,热力应充足 13
季节交替最宜灸 13
灸法禁忌 13
灸后处理 14
灸后特别要注意防火 14
各论 艾灸疗病应用图解一、内科疾病的艾灸治疗 16
(一)呼吸系统疾病的艾灸治疗 16
感冒 16
支气管哮喘 18
胸膜炎 20
过敏性鼻炎 22
(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艾灸治疗 24
原发性高血压 24
心绞痛 26
无脉症 28
高血脂 30
(三)消化系统疾病的艾灸治疗 32
胃痛 32
膈肌痉挛 34
急性胃炎 36
慢性胃炎 38
急性肠炎 40
慢性肠炎 42
胃痉挛 44
便秘 46
痢疾 48
呕吐 50
泄泻 52
(四)泌尿系统疾病的艾灸治疗 54
遗尿 54
尿潴留 56
水肿 58
(五)神经系统疾病的艾灸治疗 60
中风偏瘫 60
神经衰弱 62
头痛 64
三叉神经痛 66
周围性面瘫 68
面肌痉挛 70
面神经炎 72
桡神经麻痹 74
末梢神经炎 76
枕神经痛 78
坐骨神经痛 80
股外侧皮神经炎 82
(六)五官科疾病的艾灸治疗 84
上睑下垂 84
视神经萎缩 86
麦粒肿 88
牙痛 90
复发性口腔溃疡 92
扁桃体炎 94
咽异感症(梅核气) 96
二、外科疾病的艾灸治疗 98
胃下垂 98
肠梗阻 100
脱肛 102
胆囊炎 104
疝气 106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08
疔疮疖肿 110
三、骨科疾病的艾灸治疗 111
风湿性关节炎 111
类风湿关节炎 113
落枕 115
肩周炎 117
肱骨外上髁炎 119
腱鞘囊肿 121
肋软骨炎 121
强直性脊柱炎 122
腰肌劳损 124
梨状肌综合征 126
足跟痛 128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130
四、男科疾病的艾灸治疗 132
慢性前列腺炎 132
前列腺增生症 134
阳痿 136
遗精 138
男性不育症 140
五、妇科疾病的艾灸治疗 142
月经后期 142
闭经 144
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 146
痛经 148
带下病 150
习惯性流产 152
胎位不正 154
产后腹痛 156
子宫脱垂 158
子宫位置异常 160
慢性盆腔炎 162
乳腺增生 164
乳腺炎 166
产后少乳 168
不孕症 170
性冷淡 172
六、儿科疾病的艾灸治疗 174
小儿哮喘 174
小儿流涎症 176
婴幼儿腹泻 178
小儿厌食症 180
小儿营养不良 182
小儿遗尿 184
七、皮肤科疾病的艾灸治疗 186
荨麻疹 186
湿疹 188
白癜风 190
斑秃 192
神经性皮炎 194
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 196
八、保健灸 198
美容灸 198
减肥灸 200
小儿保健灸 202
老人保健灸 204
女性保健灸 206
产后保健灸 208
男性保健灸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