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篇 “和习”问题研究方法论 3
一 第一期荻生徂徕的“和习”意识 3
二 第二期山本北山的荻生徂徕批判 12
三 第三期国文学文学背景下的“和习”问题研究 15
四 第四期东亚汉字文化圈视域中的“和习”研究 25
第一篇 《古事记》“和习”问题研究 41
第一章 序文与文体 41
第一节 “帝纪”与“旧辞” 43
第二节 原始性史料及其撰录程序 48
第二章 “纯正”汉文与“和习”文体 55
第一节 “纯正”汉文的保障性 55
第二节 “和习”表达的隐蔽性 62
第三章 “纯正”序文与“和习”文体 72
第一节 “纯正”表达举证 72
第二节 “和习”文体透析 74
第四章 苎环型故事素材流变及其源流 89
第一节 情节要素 92
第二节 素材流变 98
第三节 故事源流 109
第二篇 《日本书纪》“和习”问题研究 115
第一章 中国经史子集及其影响 115
第一节 史书表现方法影响 115
第二节 经书表现方法影响 146
第三节 子书表现方法影响 152
第四节 集部表现方法影响 169
第二章 “盟神探汤”与“扶南王范寻判案” 195
第一节 “盟神探汤” 195
第二节 “探汤判案” 200
第三节 出源与变异 205
第三章 祥瑞灾异表现的接受与变异 209
第一节 祥瑞灾异表现影响研究 209
第二节 祥瑞灾异表现内容的变异性 229
第三节 祥瑞灾异表现形式的变异性 243
第四章 “和习”词法句法研究 261
第一节 依据中土文献自创的词语及搭配关系 266
第二节 依据汉文佛经自创的词语及搭配关系 293
第三节 语序倒置与训读思维方式 299
第三篇 《万叶集》“和习”问题研究 317
第一章 山上忆良诗文考 317
第一节 卷五散文词语考释 317
第二节 “甑には蜘蛛の巢かきて”考 325
第二章 散文表现与汉文佛经 336
第一节 卷五歌题歌注中的疑似佛典用语 336
第二节 各卷歌题歌注中的疑似佛典用语 340
第三节 歌题歌注中的口语词 344
第四节 佛典用语的变异表达 346
第三章 散文表现与书仪语言 349
第一节 书仪起首格式套语 351
第二节 书仪中的情貌表现 358
第三节 书仪收尾格式套语 360
第四节 书仪中的“和习”表达 362
第四章 “和习”词法句法研究 376
第一节 词法上的“和习” 376
第二节 句法上的“和习” 378
第三节 词素相同词语 381
第四节 “和习”与创新 388
第四篇 《怀风藻》“和习”问题研究 401
第一章 《怀风藻》诗歌语言的基础性研究 401
第一节 容摄诗想 402
第二节 摘取诗句 406
第三节 采撷诗语 409
第四节 摹写诗序 416
第二章 《怀风藻》诗人小传与中国史书帝纪的影响研究 420
第一节 大友皇子小传 421
第二节 河岛皇子小传 426
第三节 大津皇子小传 428
第四节 皇孙、文人类小传 429
第三章 诗歌表达与人名对 436
第一节 人名对 437
第二节 自创人名对 446
第三节 本土人名对 454
第四章 诗歌表达与地名对 457
第一节 源自汉诗文的地名对 457
第二节 “和习”地名对 463
第三节 创新地名对 470
第五篇 《常陆国风土记》“和习”问题研究第一章 地名起源传说的记述形式及其变异 479
第一节 历史性传说型 481
第二节 当下性传言型 489
第三节 民间性传闻型 490
第四节 歌谣性传唱型 498
第二章 地名命名记述形式及其变异 503
第一节 源自中国地志的记述形式 504
第二节 敷衍派生的地名命名记述形式 523
第三章 文章表现的“和习”词法 527
第一节 从构词法看“和习”表达 527
第二节 从搭配关系看“和习”表达 534
第三节 词素相同词语 540
第四节 同素异序词 544
第四章 散文表现的“和习”句法 547
第一节 日汉敬语词 548
第二节 “在”与“有”混用 550
第三节 介词“于”频现 551
第四节 语序颠倒原因透析 556
终篇 “和习”问题研究展望 567
一 影响研究举偶 567
二 “和习”研究举偶 571
三 “和习”问题研究的瓶颈 575
四 “和习”问题研究的突破 583
附录 591
一 《古事记》纯正汉文 591
二 《日本书纪》典自史书四字成语考释 596
三 《万叶集》歌题歌注中佛典词语考释 626
四 《日本灵异记》“神力型”故事的比较文学研究 644
五 《藤氏家传》贞慧诔辞的文体特征及出源研究 658
参考书目 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