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斯托帕德大事记 1
第一章 汤姆·斯托帕德——“我是谁?” 1
第二章 中心与边缘:终生抹不去的身份创伤 15
2.1 捷克出身与当下身份 16
2.2 中心与边缘:两种力量下的困惑 21
第三章 主流与边缘声音在政治主题上的重叠 35
3.1 西方政治主题中的两个声音:道德政治与规则性政治 39
3.2 东欧政治主题中的两个声音:西方思想与捷克良心 47
第四章 边缘地域中的顶尖女子 57
4.1 早期作品:《跳跃者》《夜与昼》《真相》 58
4.2 中后期作品:《阿卡狄亚》《印度深蓝》 69
第五章 感情交错下的家庭——无法复原的碎片 86
5.1 家庭中的“他”:《阿尔伯特的桥》《进来一个自由人》 88
5.2 家庭中的婚姻:《夜与昼》《真相》 97
5.3 家庭中的孩子:碎片的核心 107
第六章 后现代主义戏剧:颠覆哲学、历史与科学 119
6.1 斯托帕德与后现代主义创作 119
6.2 “荒诞”哲学——“我怎么知道我知道什么?” 123
6.3 “误用”科学——“原来我知道的一切竟都是错的” 126
6.4 历史:对“过去”的虚构性记忆 130
第七章 斯托帕德与莎士比亚:颠覆和解构中的回归 152
7.1 影响的焦虑:一个哈罗德·布鲁姆修正理论的个案 152
7.2 《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敦已死》与《多格的〈哈姆雷特〉,卡胡的〈麦克白〉》 159
第八章 从戏剧到影视:另一种中心与边缘 179
8.1 战后英国戏剧家与影视创作 179
8.2 《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敦已死》:跨越40年的身份意识 182
8.3 舞台剧:“影响的焦虑”与存在主义哲学的思考 186
8.4 从戏剧到电影:叙述模式的改变 188
8.5 《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敦已死》:戏剧意义透过影视媒体的演变 191
第九章 《恋爱中的莎士比亚》与90年代西方莎剧电影 199
9.1 《恋爱中的莎士比亚》:改编时代中的莎氏存在 199
9.2 说不尽的莎士比亚:90年代西方莎剧电影 210
第十章 《乌托邦彼岸》:流亡者的梦 218
10.1 “乌托邦彼岸”:流亡者的梦 218
10.2 永远的回望:阿卡狄亚中的忧伤 232
参考文献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