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事诉讼法论(上卷)前言(一) 3
序 3
前言(二) 4
凡例 4
第一编 总论 6
第一章 民事诉讼之观念 6
第二章 民事诉讼之目的 11
第三章 民事诉讼之诉讼标的 12
第四章 民事诉讼之手段 16
第五章 民事诉讼之种类 17
第一节 广义之民事诉讼狭义之民事诉讼 17
第二节 形式的民事诉讼实质的民事诉讼 17
第三节 判决程序强制执行程序及执行保全程序 17
第六章 民事诉讼之限界 22
第一节 总论 22
第二节 民事诉讼与公断程序 22
第三节 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 24
第四节 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 25
第五节 民事诉讼与非讼事件 26
第七章 民事诉讼法之观念 28
第八章 民事诉讼法之种类 31
第九章 民事诉讼法之解释 35
第十章 民事诉讼法之效力 38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对于人之效力 38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对于地之效力 40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对于时之效力 40
第十一章 民事诉讼之法律关系 43
第十二章 民事诉讼之根本原则 46
第一节 绪论 46
第二节 本人诉讼主义代理诉讼主义 46
第三节 双方审理主义一方审理主义 48
第四节 当事人平等主义当事人不平等主义 49
第五节 职权主义处分权主义 50
第六节 言辞主义书面主义(书状主义) 54
第七节 直接审理主义间接审理主义 57
第八节 自由心证主义法定证据主义 58
第九节 法定序列主义自由序列主义 60
第十节 公开审理主义秘密审理主义 61
第十一节 形式上真实主义实质上真实主义 63
第十二节 单级审判主义复级审判主义 64
第十三节 裁判有偿(有料)主义裁判无偿(无料)主义 64
第十三章 民事诉讼之材料(资料) 66
第二编 民事诉讼之主体 69
第一章 绪论 69
第二章 司法权 70
第一节 司法权之观念 70
第二节 司法权之种类 71
第三章 法院 76
第一节 法院之意义 76
第二节 法院之种类 76
第三节 通常法院之地位 77
第四节 法院之组织 78
第四章 诉讼当事人 139
第一节 总说 139
第二节 诉讼当事人之观念 140
第三节 正当当事人 144
第四节 当事人能力 146
第五节 选定当事人 153
第六节 诉讼能力 155
第七节 必要之允许 160
第八节 代理及辅佐 161
第三编 诉讼客体 183
第一章 泛论 183
第二章 各种诉讼之诉讼标的 186
第三章 诉讼标的之价额 191
第四编 诉讼当事人之负担及诉讼上之救助 205
第一章 总论 205
第二章 诉讼费用之负担 207
第一节 诉讼费用之观念 207
第二节 诉讼费用之负担 208
第三节 诉讼费用负担之裁判 213
第四节 诉讼费用额之确定 216
第五节 诉讼费用之预纳 217
第三章 诉讼费用之担保 220
第四章 诉讼救助 226
第五编 诉讼行为 233
第一章 总论 233
第一节 诉讼行为之概念 233
第二节 诉讼行为之要件 239
第三节 诉讼行为之撤销及无效 241
第四节 诉讼行为之种类 246
第五节 诉讼行为之用语 249
第六节 诉讼行为之场所 250
第七节 诉讼行为之时期 250
第八节 诉讼行为之迟误及回复原状 262
第二章 当事人之诉讼行为 271
第一节 总说 271
第二节 以目的为标准之当事人诉讼行为 271
第三节 以性质为标准之当事人诉讼行为 298
第三章 司法机关之诉讼行为 301
第一节 总论 301
第二节 司法机关以目的为标准所为之诉讼行为 301
第三节 以性质为标准之司法机关诉讼行为 307
第六编 诉讼程序 309
第一章 当事人书状 309
第二章 言辞辩论 313
第一节 言辞辩论之观念 313
第二节 言辞辩论之准备 315
第三节 言辞辩论之种类 315
第四节 攻击防御 318
第五节 当事人之异议权(日称责问权) 319
第六节 言辞辩论之指挥 323
第七节 辩论期日之迟误 323
第八节 辩论推事之变更 324
第九节 言辞辩论笔录 324
第十节 参与辩论人之异议 327
第三章 书面审理 328
第四章 送达 329
第一节 送达之观念 329
第二节 送达主义 330
第三节 应送达之文书 330
第四节 应受送达人 331
第五节 送达方式 333
第六节 送达证书 338
第七节 送达之效力 340
第五章 诉讼程序之停止 341
第一节 总论 341
第二节 诉讼程序之中断 342
第三节 诉讼程序之中止 353
第四节 诉讼程序之休止 355
第六章 诉讼卷宗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