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3
在“大历史”中建构“文学史”——关于“重返八十年代文学” 3
如何理解“重写文学史”的“历史性” 12
审美原则、叙事体式和文学史的“权力”——再谈“重写文学史” 27
如何理解“1980年代文学” 46
“主体论”与“新时期文学”的建构——以刘再复《论文学的主体性》为中心 57
“读者”与“新小说”之发生——以《上海文学》(1985年)为中心 78
《新小说在1985年》中的小说观念 95
“选本”与“第三代诗歌”的“经典化” 110
“潘晓讨论”:社会问题与文学叙事——兼及“文学”与“社会”的历史性勾连 123
80年代:“历史化”视野中的文学史问题 136
下编 161
路遥的自我意识和写作姿态——兼及1985前后“文学场”的历史分析 161
妥协的结局和解放的难度——重读《人生》 180
《新星》与“体制内”改革叙事——兼及对“改革文学”的反思 195
小屋的恐惧和救赎——《山上的小屋》中的历史讲述 213
韩少功的文化焦虑和文化宿命——以《山南水北》为讨论起点 224
“孤独”的社会学和病理学——张悦然的《好事近》及“80后”的美学取向 242
抵抗的“假面”——关于“韩寒”的一些思考 256
新世纪诗歌写作的几个问题 268
为了一种更有效的写作——2011年短篇小说概述 274
重返小说写作的“历史现场” 284
分裂的想象和建构的可能——当下中国的文化主体和文化症候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