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路段设计 1
第一节 简介 1
1.1. 总论 1
1.2. 设计标准制定依据 1
1.3. 路段设计 3
第二节 设计要素 3
2.1. 设计车速 3
2.2. 视距 9
2.3. 平面线型 10
2.4. 竖向线型 15
2.5. 爬坡车道 16
第三节 路段协调设计 19
3.1. 简介 19
3.2. 双车道的一块板道路 24
3.3. 超车段 26
3.4. 两块板道路和高速公路 41
第二章 交叉口设计 45
第一节 引言 45
第二节 设计原则 45
2.1. 概论 45
2.2. 交叉口设计要适应不同方向的车流需要并与流量--时间图式相适合 46
2.3. 交叉口设计要适应大型货车的通行要求。 47
2.4. 冲突车流的平面分隔 49
2.5. 视距 49
2.6. 岔出车道 51
2.7. 汇入车道 52
2.8. 交通标志和道路划线 55
2.9. 道路交叉口照明 55
第三节 安全 55
第四节 行人过街设施 57
5.1. 概述 58
5.2. 简易式 58
第五节 主/次路交叉口的基本类型 58
5.3. 设置阴影线交通岛的布置方式 59
5.4. 加设岔出车道的布置方式 60
5.5. 两块板道路上的主/次路交叉口 63
5.6. 十字交叉口 64
5.7. “T”型交叉口 64
5.8. 错列布置的“T”型交叉口 64
第六节 交叉口的设置 65
第七节 设计车速 66
第八节 环岛的基本类型 66
8.1. 概述 67
8.2. 适用地区 67
8.3. 环岛的几种类型 68
8.4. 环岛的优缺点 69
8.5. 设计要点 71
第一节 引言 74
第三章 交叉口几何尺寸的确定 74
第二节 一些定义 75
2.1. 设计参照交通量 75
2.5. 净现值(NPV值) 76
2.6. 方案评价汇总表 76
第三节 设计参照交通量和年平均日交通量的确定 76
2.4. RFC比率 76
2.3. 通过能力 76
2.2. 年平均日交通量 76
3.1. 改建交叉口的设计交通量 77
3.2. 新建交叉口的设计交通量 79
3.3. 短时流量偏差的修正 81
第四节 通过能力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81
4.1. 交叉口型式的选择 81
4.2. 通过能力的计算公式 82
4.3. 偏差 82
5.1. 概要 83
第五节 环岛的设计 83
5.2. 设计参照交通量与通过能力的比率 85
5.3. 其它因素 85
第六节 主/次路交叉口设计 86
6.1. 概要 86
6.2. 几种布置方式的应用 91
6.3. 手工计算 92
6.4. 计算机计算 93
第七节 比较方案的选择 93
7.1. 概要 93
7.2. 经济及环境质量的评价 93
7.3. 设计方案的确定 96
第八节 设计实例 96
第四章 高速公路设计概要 113
第一节 引言 113
第二节 交通量 113
第三节 横断面 117
第四节 横向坡度 120
第五节 设计车速 121
第六节 平曲线和超高的计算 121
第七节 坡度 122
第八节 竖曲线设计 123
第九节 视距 124
第十节 互通式立体交叉 126
第十一节 桥梁 127
第十二节 土质调查 128
第十三节 道路与自然景观的协调统一 129
第十四节 乡村桥梁与隧道 132
第十五节 排水 133
第十六节 安全护栏 135
第十七节 道路用地边界护栏 136
第十八节 噪音屏障 136
第十九节 高速公路通讯及控制 137
第二十节 交通标志 139
第二十一节 照明 140
第二十二节 紧急横穿通道 141
第二十三节 里程桩 141
第二十四节 车行道划线标志 142
第二十五节 服务设施承包人的职责 142
第二十六节 服务设施区布置 143
第二十七节 维修养护工区 144
第二十八节 路旁绿化 144
第二十九节 城市高速路 145
第五章 路面设计 149
第一节 概要 149
第二节 设计使用年限 150
第三节 标准轴重的概念 150
第四节 以百万标准轴重为单位估算交通量 151
第五节 换算系数 156
第六节 横断面 158
第七节 排水设施 159
第八节 防冻措施 159
第九节 路基强度 160
第十节 底基层 160
第十一节 封顶层 161
第十二节 柔性路面厚度计算 161
第十三节 混凝土路面及其承重层的厚度设计 163
第十四节 路面性能 163
第十五节 解析设计方法的运用 164
第十六节 主要的维修--翻建 166
第十七节 未来的研究方向 166
第十八节 重型车辆设计 167
第十九节 设计过程中的不可靠因素 168
第二十节 确保路面使用寿命的要点 169
参考文献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