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可接受性是什么 1
第一节 基本界定:多维学科视角的界定及其耦合 3
第二节 理论来源:新修辞学、非形式逻辑及其他 20
第三节 兴起原因:从一般到特殊的渐次分析 39
第二章 听众:实现接受的背景与场域 69
第一节 听众接受:反思司法过程的性质 71
第二节 理想听众:法律解释共同体、法官及其共性人格 75
第三节 特殊听众:陪审团、当事人以及社会公众 93
第三章 共识:实现接受的出发点 107
第一节 为何共识:司法共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09
第二节 法官释明:司法共识形成的主导进路 119
第三节 两造协商:司法共识形成的多维进路 133
第四章 法律解释:为接受寻找权威 151
第一节 司法权威的方法论指向 153
第二节 可接受性作为法律解释的评价标准 161
第三节 解释方法与类型权威的关照 174
第五章 法律论证:因证立而接受 193
第一节 瑕不掩瑜:法律论证方法的价值与局限 195
第二节 异曲同工:法律论证方法的共同指向 224
第三节 由表及里:法律论证中的证立与接受 243
第六章 判解研究:可接受性的实践运作 251
第一节 “合理怀疑”的接受:辛普森案中的法律论证 253
第二节 隔离的接受与不接受:布朗案中的法律论证 265
第三节 接受的实现与巩固:“贾正名誉权案”评论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