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 1
序2 3
凡例 5
大事记 7
概述 18
第一章 历代沿革 25
第一节 1949年前沿革 25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沿革 25
第二章 区域环境 27
第一节 位置面积 27
第二节 地形地貌 27
第三节 山川河流 28
一、百里长渠 28
二、宜岛大沟 29
第四节 皇城自然村简介 30
第五节 气候、物候 31
一、气候特征 31
二、气候要素 33
三、物候 35
第六节 自然资源 36
一、土地资源 36
二、水资源 37
三、生物资源 38
第七节 自然灾害 39
一、水灾 39
二、旱灾 41
三、风灾 41
四、低温、连阴雨 42
五、冰雹雷电 44
第三章 人口 46
第一节 人口源流及变化 46
第二节 人口构成及数量 46
一、性别构成 47
二、年龄结构 47
三、文化结构 48
四、职业结构 49
五、婚姻状况及变化 50
第三节 人口控制 51
一、人口生育状况 51
二、计划生育 51
三、节育措施 52
第四节 人民生活 54
一、衣着 55
二、饮食 56
三、住宅 59
四、代步工具 60
第四章 农业 61
第一节 1949年前农业状况 62
一、地租 62
二、押金 63
三、帮工 63
四、送礼 63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农业生产发展概况 63
第三节 种植业 66
一、耕地 66
二、水利设施 67
三、畜力 68
四、农机具 69
五、农产品加工机具 70
六、农田基本建设 71
七、种植业产品及产量 72
第四节 养殖业 74
一、家畜养殖 74
二、家禽养殖 75
三、特色养殖 76
四、水产养殖 79
五、畜禽防疫 79
第五节 林业 80
一、林业资源 80
二、植树造林 81
三、森林保护 81
第五章 特色产业(三元猪产业) 83
一、三元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83
二、皇城村农户特色产业统计表 87
第六章 村办企业 88
第一节 村办企业概况 88
第二节 外地驻村工业企业简介 89
第七章 基础设施 90
第一节 交通 90
一、四境干线 90
二、乡村公路 91
第二节 电力供应 92
一、供电设施 92
二、用电 93
第三节 通讯 93
一、有线电话 93
二、移动通讯 94
第四节 广播电视 94
一、广播 94
二、电视 95
第八章 商业 96
郑集街商业概况 96
第九章 新农村建设 98
第一节 住房建设 98
一、街道建设 98
二、新村建设 99
第二节 配套设施建设 100
第十章 党群组织 102
第一节 党政组织 102
一、党支部组织沿革 102
二、机构设置 105
三、党员队伍 106
四、村政组织机构 113
第二节 群团组织 116
一、共产主义青年团村支部(组织及活动) 116
二、村妇委会(组织及活动) 117
三、治安保卫委员会(简称自保会) 119
第十一章 民兵 120
第一节 组织及活动 120
第二节 教育训练 121
第三节 兵役 123
第十二章 民政 126
第一节 优抚、抚恤 126
第二节 社会福利 126
一、社会保障工作 127
二、养老保险工作 127
第十三章 精神文明建设 129
第一节 文明村创建 129
第二节 文明户创建 131
一、开展创建活动的主要程序 131
二、开展创建活动取得的成效 132
第十四章 教育 133
第一节 解放前的教育 134
第二节 建国后的教育 134
第三节 九年义务教育 135
第四节 幼儿教育 144
第五节 初中教育 145
第十五章 医疗卫生 148
第一节 村卫生室 149
第二节 农村合作医疗 151
第三节 卫生防疫 152
第十六章 文化 154
第一节 民间文化 154
一、民间传说与典故 154
二、民间器乐曲 171
三、文艺表演 172
四、文艺作品 173
第二节 氏族文化 175
一、皇城村十大姓氏分布细说 176
二、皇城村姓氏家谱选说 178
第三节 皇城村姓氏家族字辈谱选记 185
第十七章 语言 188
第一节 特点 188
第二节 词汇 197
第三节 谚语 219
第四节 歇后语 234
第十八章 民俗 240
第一节 民俗 240
第二节 人民生活习俗 243
第三节 社会陋习 263
第四节 宗教 264
第五节 农村新时尚 264
第十九章 名胜古迹 268
一、楚“郢都”定位 268
二、楚皇城考证 268
三、楚皇城遗址 269
四、考古专家和学者来楚皇城考察录 271
五、楚皇城遗址景点拾掇 273
第二十章 人物 275
一、烈士名录 275
二、国民党军政官员名录 275
三、名人名士录 275
四、皇城村受宜城县(市)级以上表彰一览表 276
五、皇城村人士受宜城县(市)级以上表彰名录 277
六、皇城村人士受郑集镇表彰名录 277
编后语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