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书集成医经类 第1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2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清湖,周慎主编;蒋文明,李佑生副主编;裘沛然,王永定,白永波审定
  • 出 版 社:中医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
  • 页数:981 页
图书介绍:

素问 1

卷第一 1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1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2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3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4

卷第二 5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5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8

阴阳别论篇第七 8

卷第三 9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9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10

五藏生成篇第十 11

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12

卷第四 13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13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14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14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15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15

卷第五 16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16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18

卷第六 20

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20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23

卷第七 24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24

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25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26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27

卷第八 28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28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29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30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31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32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33

卷第九 34

热论篇第三十一 34

刺热篇第三十二 35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35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36

卷第十 37

疟论篇第三十五 37

刺疟篇第三十六 39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40

咳论篇第三十八 41

卷第十一 41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41

腹中论篇第四十 43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44

卷第十二 45

风论篇第四十二 45

痹论篇第四十三 46

痿论篇第四十四 47

厥论篇第四十五 47

卷第十三 49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49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49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50

脉解篇第四十九 51

卷第十四 53

刺要论篇第五十 53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53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53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54

针解篇第五十四 54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55

卷第十五 56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56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57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57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58

卷第十六 59

骨空论篇第六十 59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60

卷第十七 61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61

卷第十八 64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64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66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67

卷第十九 68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68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69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71

卷第二十 74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74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77

卷第二十一 83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83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亡)本病论篇第七十三(亡)卷第二十二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96

卷第二十三 105

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105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105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106

征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107

卷第二十四 108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108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109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110

附:黄帝内经素问遗篇 111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 111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 115

灵枢经 121

卷之一 127

九针十二原第一(法天) 128

本输第二(法地) 129

小针解第三(法人) 130

邪气藏府形第四(法时) 131

卷之二 136

根结第五(法音) 136

寿夭刚柔第六(法律) 138

官针第七(法星) 139

本神第八(法风) 141

终始第九(法野) 142

卷之三 144

经脉第十 144

经别第十一 150

经水第十二 151

卷之四 152

经筋第十三 152

骨度第十四 155

五十营第十五 155

营气第十六 156

脉度第十七 156

营卫生会第十八 157

四时气第十九 158

卷之五 159

五邪第二十 159

寒热病第二十一 160

癫狂第二十二 161

热病第二十三 162

厥病第二十四 163

病本第二十五 164

杂病第二十六 164

周痹第二十七 165

口问第二十八 166

卷之六 168

师传第二十九 168

决气第三十 169

肠胃第三十一 169

平人绝谷第三十二 170

海论第三十三 170

五乱第三十四 171

胀论第三十五 172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173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173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174

血络论第三十九 175

阴阳清浊第四十 175

卷之七 176

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 176

病传第四十二 177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178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178

外揣第四十五 179

五变第四十六 180

本藏第四十七 181

卷之八 184

禁服第四十八 184

五色第四十九 185

论勇第五十 186

背腧第五十一 187

卫气第五十二 188

论痛第五十三 188

天年第五十四 189

逆顺第五十五 189

五味第五十六 190

卷之九 191

水胀第五十七 191

贼风第五十八 191

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192

玉版第六十 193

五禁第六十一 194

动输第六十二 195

五味论第六十三 195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196

卷之十 198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198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200

行针第六十七 201

上膈第六十八 202

忧恚无言第六十九 202

寒热第七十 202

邪客第七十一 203

通天第七十二 205

卷之十一 206

官能第七十三 206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208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209

卫气行第七十六 211

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213

卷之十二 215

九针论第七十八 215

岁露论第七十九 217

大惑论第八十 219

痈疽第八十一 220

维经本义 223

《难经本义》序 226

《难经本义》自序 226

阙误总类 227

《难经》汇考 228

《难经》图 233

卷上 241

一难 241

二难 242

三难 243

四难 244

五难 244

六难 245

七难 245

八难 246

九难 246

十难 246

十一难 246

十二难 247

十三难 247

十四难 248

十五难 250

十六难 251

十七难 252

十八难 253

十九难 254

二十难 255

二十一难 255

二十二难 255

二十三难 255

二十四难 256

二十五难 257

二十六难 258

二十七难 258

二十八难 259

二十九难 260

三十难 260

卷下 261

三十一难 261

三十二难 261

三十三难 262

三十四难 262

三十五难 263

三十六难 263

三十七难 264

三十八难 265

三十九难 265

四十难 265

四十一难 265

四十二难 265

四十三难 266

四十四难 266

四十五难 267

四十六难 267

四十七难 267

四十八难 267

四十九难 268

五十难 269

五十一难 269

五十二难 270

五十三难 270

五十四难 270

五十五难 270

五十六难 271

五十七难 272

五十八难 272

五十九难 273

六十难 274

六十一难 274

六十二难 275

六十三难 275

六十四难 276

六十五难 276

六十六难 276

六十七难 277

六十八难 277

六十九难 278

七十难 278

七十一难 278

七十二难 278

七十三难 279

七十四难 279

七十五难 279

七十六难 280

七十七难 281

七十八难 281

七十九难 281

八十难 282

八十一难 282

《难经本义》序 283

《难经本义》序 283

《难经本义》增辑序 284

类经 287

一卷 307

摄生类 307

一、上古之人春秋百岁今时之人半百而衰(上古天真论) 307

二、上古圣人之教下(上古天真论) 308

三、古有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上古天真论) 308

四、四气调神(四气调神论) 310

五、天气清静藏德不止圣人从之故无奇病(四气调神论) 311

六、四时阴阳从之则生逆之则死(四气调神论) 312

七、不治已病治未病(四气调神论) 313

二卷 313

阴阳类 313

一、阴阳应象(阴阳应象大论) 313

二、法阴阳(同前) 317

三、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同前) 318

四、天精地形气通于人(同前) 319

五、阴阳之中复有阴阳(金匮真言论) 320

三卷 321

藏象类 321

一、十二官(灵兰秘典论全) 321

二、藏象(六节藏象论) 322

三、藏府有相合三焦曰孤府(本输篇) 323

四、五藏之应各有收受(金匮真言论) 324

五、四时阴阳外内之应(阴阳应象大论) 325

六、五气之合人万物之生化(五运行大论) 328

七、脾不主时(太阴阳明论) 330

八、五藏所合所荣所主五味所宜所伤之病(五藏生成篇) 330

九、本神(本神篇) 331

十、五藏异藏虚实异病(同前) 333

十一、气口独为五藏主(五藏别论) 334

十二、食饮之气归输藏府(经脉别论) 335

十三、有子无子女尽七七男尽八八(上古天真论附:种子说) 336

十四、天年常度(天年篇全) 338

十五、寿夭(寿夭刚柔篇) 340

十六、人身应天地(邪客篇) 341

十七、妇人无须气血多少(五音五味篇) 342

四卷 343

藏象类 343

十八、老壮少小脂膏肉瘦之别(卫气失常篇) 343

十九、血气阴阳清浊(阴阳清浊篇全) 343

二十、首面耐寒因于气聚(邪气藏府病形篇) 344

二十一、坚弱勇怯受病忍痛不同(论勇篇 全附:酒悖) 345

二十二、耐痛耐毒强弱不同(论痛篇全) 347

二十三、奇恒藏府藏写不同(五藏别论) 347

二十四、逆顺相传至困而死(玉机真藏论) 348

二十五、精气津液血脉脱则为病(决气篇全) 349

二十六、肠胃小大之数(肠胃篇全) 350

二十七、平人绝谷七日而死(平人绝谷篇全) 351

二十八、本藏二十五变(本藏篇全) 351

二十九、身形候藏府(师传篇) 354

三十、人有阴阳治分五态(通天篇全) 355

三十一、阴阳二十五人(阴阳二十五人篇) 358

三十二、五音五味分配藏府(五音五味篇) 363

五卷 364

脉色类 364

一、诊法常以平旦(脉要精微论) 364

二、部位(同前) 364

三、呼吸至数(平人气象论) 366

四、五藏之气脉有常数(根结篇) 366

五、三部九候(三部九候论) 368

六、七诊(同前) 369

七、诊有十度诊有阴阳(方盛衰论) 369

八、诊有大方(同前) 371

九、脉合四时阴阳规矩(脉要精微论) 373

十、四时藏脉病有太过不及(玉机真藏论) 374

十一、脉分四时无胃曰死(平人气象论) 376

十二、逆从四时无胃亦死(同前) 378

十三、五藏平病死脉胃气为本(同前) 379

十四、三阳脉体(同前) 380

十五、六经独至病脉分治(经脉别论) 381

十六、寸口尺脉诊诸病(平人气象论) 382

十七、三诊六变与尺相应(邪气藏府病形篇) 383

十八、诊尺论疾(论疾诊尺篇) 384

六卷 385

脉色类 385

十九、藏脉六变病刺不同(邪气藏府病形篇) 385

二十、搏坚软耎散为病不同(脉要精微论) 388

二十一、诸脉证诊法(同前) 389

二十二、关格(六节藏象论 脉要精微论) 390

二十三、孕脉(平人气象论 阴阳别论) 392

二十四、诸经脉证死期(大奇论全) 393

二十五、决死生(三部九候论) 395

二十六、脉有阴阳真藏(阴阳别论) 397

二十七、骨枯肉陷真藏脉见者死(玉机真藏论) 398

二十八、真藏脉死期(阴阳别论) 399

二十九、阴阳虚搏病候死期(同前) 400

三十、精明五色(脉要精微论) 400

三十一、五官五阅(五阅五使篇全) 401

三十二、色藏部位脉病易难(五色篇全) 402

三十三、色脉诸诊(论疾诊尺篇) 405

三十四、能合脉色可以万全(五藏生成篇) 406

三十五、经有常色络无常变(经络论全) 407

三十六、新病久病毁伤脉色(脉要精微论) 408

三十七、五藏五色死生(五藏生成篇) 408

七卷 409

经络类 409

一、人始生先成精脉道通血气行(经脉篇) 409

二、十二经脉(同前) 409

三、十二经离合(经别篇全) 415

四、十二经筋结支别(经筋篇) 416

五、十五别络病刺(经脉篇) 420

六、经络之辨刺诊之法(经脉篇脉度篇) 422

七、气穴三百六十五(气穴论) 424

八、孙络溪谷之应(同前) 425

九、气府三百六十五(气府论全) 426

十、项腋头面诸经之次(本输篇) 429

十一、五藏背腧(背腧篇 全 血气形志篇) 430

十二、诸经标本气街(卫气篇全) 431

八卷 433

经络类 433

十三、三经独动(动输篇全) 433

十四、井荥腧经合数(九针十二原篇) 434

十五、十二原(同前) 435

十六、五藏五腧六府六腧(本输篇) 435

十七、脉度(脉度篇) 439

十八、骨度(骨度篇 全) 440

十九、骨空(骨空论) 441

二十、十二经血气表里(血气形志篇) 442

二十一、诸脉髓筋血气溪谷所属(五藏生成篇) 443

二十二、五藏之气上通七窍阴阳不和乃成关格(脉度篇) 444

二十三、营卫三焦(营卫生会篇) 444

二十四、营气运行之次(营气篇全) 447

二十五、卫气运行之次(卫气行篇全) 448

二十六、一万三千五百息五十营气脉之数(五十营篇全) 451

九卷 452

经络类 452

二十七、任冲督脉为病(骨空论) 452

二十八、跷脉分男女(脉度篇) 453

二十九、阴阳离合(阴阳离合论全) 454

三十、诸经根结开阖病刺(根结篇) 456

三十一、阴阳内外病生有纪(皮部论全) 457

三十二、人之四海(海论全) 459

三十三、十二经水阴阳刺灸之度(经水篇全) 461

三十四、手足阴阳系日月(阴阳系日月篇全) 464

三十五、身形应九野 天忌(九针篇) 465

十卷 466

标本类 466

一、六气标本所从不同(至真要大论) 466

二、病有标本取有逆顺(同前) 467

三、病反其本得标之病治反其本得标之方(同前) 468

四、病有标本刺有逆从(标本病传论) 468

五、标本逆从治有先后(同前) 468

十一卷 469

气味类 469

一、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六节藏象论附:草根树皮说) 469

二、五谷五味其走其宜其禁(五味篇全) 470

三、五味之走各有所病(五味论全) 472

十二卷 473

论治类 473

一、治病必求于本(阴阳应象大论) 473

二、为治之道顺而已矣(师传篇) 474

三、治有缓急方有奇偶(至真要大论) 475

四、气味方制治法逆从(同前附:病有真假辨) 476

五、方制君臣上下三品(同前) 478

六、病之中外治有先后(同前五常政大论) 478

七、寒之而热取之阴热之而寒取之阳(至真要大论) 479

八、邪风之至治之宜早诸变不同治法亦异(阴阳应象大论) 480

九、五方病治不同(异法方宜论全) 482

十、形志苦乐病治不同(血气形志篇) 483

十一、有毒无毒制方有约必先岁气无伐天和(五常政大论) 484

十二、久病而瘠必养必和(同前) 484

十三、妇人重身毒之何如(六元正纪大论) 485

十四、揆度奇恒脉色主治(玉版论要篇全) 485

十五、汤液醪醴病为本工为标(汤液醪醴论全) 486

十六、祝由(移精变气论附:祝由鬼神二说) 488

十七、治之要极无失色脉治之极于一(同前论) 490

十八、五过四德(疏五过论全) 492

十九、四失(征四失论全) 494

二十、辟疗五疫(遗篇刺法论) 496

十三卷 497

疾病类 497

一、病机(至真要大论) 497

二、百病始生邪分三部(百病始生篇全) 501

三、邪之中人阴阳有异(邪气藏府病形篇) 504

四、邪变无穷(刺节真邪篇) 505

五、生气邪气皆本于阴阳(生气通天论全) 506

六、阴阳发病(阴阳别论) 511

七、阴阳贵贱合病(阴阳类论) 513

八、三阳并至其绝在肾(著至教论全) 516

九、三阴比类之病(示从容论全) 517

十四卷 520

疾病类 520

十、十二经病(经脉篇) 520

十一、六经病解(脉解篇全) 524

十二、阳明病解(阳明脉解篇全) 527

十三、太阴阳明之异(太阴阳明论) 527

十四、五决十经(五藏生成篇) 528

十五、八虚以候五藏(邪客篇) 529

十六、邪盛则实精夺则虚(通评虚实论) 529

十七、五藏虚实病刺(藏气法时论) 531

十八、有余有五不足有五(调经论) 532

十九、气血以并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同前 调经论) 535

二十、阴阳虚实寒热随而刺之(同前) 536

二十一、虚实之反者病(刺志论全) 538

二十二、五实五虚死(玉机真藏论附:虚损治法) 539

二十三、病气一日分四时(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 540

二十四、五藏病气法时(藏气法时论) 541

十五卷 543

疾病类 543

二十五、宣明五气(宣明五气篇全) 543

二十六、情志九气(举痛论) 546

二十七、八风五风四时之病(金匮真言论) 547

二十八、风证(风论 全) 548

二十九、风传五藏(玉机真藏论) 551

三十、风厥劳风(评热病论) 552

三十一、肾风风水(评热病论 奇病论附:中风治法) 552

三十二、酒风(病能论) 554

三十三、贼风鬼神(贱风篇全) 554

三十四、厥逆(厥论) 555

三十五、十二经之厥(同前) 557

三十六、厥逆头痛 五有余二不足者死(奇病论) 558

三十七、厥腰痛(病能论) 559

三十八、厥逆之治须其气并(腹中论) 559

三十九、伤寒(热论篇附:传经说及伤寒治法) 559

四十、两感(同前) 563

四十一、温病暑病(同前) 563

四十二、遗证(同前) 564

四十三、阴阳交(评热病论) 564

四十四、五藏热病刺法(刺热篇全) 565

四十五、寒热病 骨痹肉苛(逆调论腹中论) 567

四十六、移热移寒(气厥论全) 568

四十七、乳子病热死生(通评虚实论附:乳子脉辨) 570

十六卷 570

疾病类 570

四十八、痎疟(疟论全) 570

四十九、又论疟(岁露篇附:疟疾治法) 574

五十、诸经疟刺(刺疟篇) 576

五十一、如疟证(至真要大论) 578

五十二、咳证(咳论 全附:咳证治法) 579

五十三、动静勇怯喘汗出于五藏(经脉别论) 580

五十四、热食汗出(营卫生会篇) 581

五十五、鼓胀(腹中论) 581

五十六、藏府诸胀(胀论 全附:肿胀治法) 582

五十七、水胀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水胀篇全) 584

五十八、五癃津液别(五癃津液别篇全) 586

五十九、风水黄疸之辨(平人气象论) 587

六十、消瘅热中(通评虚实论 腹中论附:消瘅治法) 587

六十一、脾瘅胆瘅(奇病论) 589

十七卷 590

疾病类 590

六十二、胎孕(腹中论 奇病论附:保婴法) 590

六十三、血枯(腹中论) 591

六十四、阳厥怒狂(病能论) 592

六十五、癫疾(通评虚实论 奇病论) 593

六十六、诸卒痛(举痛论附:诸痛治法) 593

六十七、痹证(痹论 全) 595

六十八、周痹众痹之刺(周痹篇全) 597

六十九、十二经筋痹刺(经筋篇) 598

七十、六经痹疝(四时刺逆从论附:疝气说) 601

七十一、痿证(痿论 全) 602

七十二、肠澼(通评虚实论附:痢疾治法) 604

七十三、伏梁(腹中论) 606

七十四、息积(奇病论) 607

七十五、疹筋(奇病论) 607

七十六、风邪五变(五变篇全) 607

七十七、病成而变(脉要精微论) 609

七十八、杂病所由(通评虚实论) 609

十八卷 610

疾病类 610

七十九、口问十二邪之刺(口问篇全) 610

八十、涕泪(解精微论) 613

八十一、神乱则惑 善忘 饥不嗜食(大惑论) 614

八十二、不得卧(逆调论 病能论) 616

八十三、不卧多卧(邪客篇 大惑论) 616

八十四、阴阳之逆厥而为梦(方盛衰论) 618

八十五、梦寐(淫邪发梦篇 全脉要精微论) 619

八十六、痈疽(痈疽篇全) 620

八十七、风寒痈肿(脉要精微论) 623

八十八、胃脘痈颈痈(病能论) 623

八十九、痈疽五逆(玉版篇) 624

九十、瘰疬(寒热篇全) 624

九十一、失守失强者死(脉要精微论) 625

九十二、五逆缓急(玉版篇) 626

九十三、风痹死证(厥病篇) 626

九十四、病传死期(病传篇 全标本病传论) 626

九十五、阴阳气绝死期(经脉篇) 628

九十六、四时病死期(阴阳类论) 629

九十七、十二经终(诊要经终论) 630

十九卷 631

针刺类 631

一、九针之要(九针十二原篇) 631

二、九针(同前 九针论) 632

三、九针之义应天人(针解篇) 635

四、九针之宜各有所为(官针篇) 635

五、九变十二节(同前) 636

六、三刺浅深五刺五藏(同前) 637

七、用针虚实补写(九针十二原篇小针解 宝命全形论) 638

八、阴阳虚实补写先后(终始篇) 640

九、宝命全形必先治神五虚勿近五实勿远(宝命全形论) 641

十、九针推论(官能篇) 643

十一、官能(官能篇) 645

十二、内外揣(外揣篇全) 646

十三、八正神明写方补员(八正神明论) 646

十四、经脉应天地呼吸分补写(离合真邪论) 649

十五、候气察三部九候(同前) 651

十六、候气(九针十二原篇 小针解篇四时气篇 终始篇) 652

二十卷 654

针刺类 654

十七、五变五输刺应五时(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 654

十八、四时之刺(本输篇 四时气篇水热穴论 寒热病篇 终始篇) 655

十九、刺分四时逆则为害(诊要经终论 四时刺逆从论) 657

二十、肥瘦婴壮逆顺之刺(逆顺肥瘦篇全) 660

二十一、血络之刺其应有异(血络论全) 661

二十二、行针血气六不同(行针篇全) 662

二十三、持针纵舍屈折少阴无俞(邪客篇) 663

二十四、六府之病取之于合(邪气藏府病形篇) 665

二十五、邪在五藏之刺(五邪篇全) 666

二十六、卫气失常皮肉气血筋骨之刺(卫气失常篇) 667

二十七、五乱之刺(五乱篇全) 668

二十八、四盛关格之刺(终始篇) 669

二十九、约方关格之刺(禁服篇全) 671

三十、缪刺巨刺(缪刺论) 673

二十一卷 677

针刺类 677

三十一、阴阳形气外内易难(寿夭刚柔篇) 677

三十二、刺有三变营卫寒痹(同前) 678

三十三、刺有五节(刺节真邪篇) 679

三十四、五邪之刺(同前) 680

三十五、解结推引(同前) 681

三十六、刺诸风(骨空论 长刺节论四时气篇 热病篇) 683

三十七、刺灸癫狂(癫狂篇 长刺节论 通评虚实论) 684

三十八、肾主水水俞五十七穴(水热穴论 四时气篇) 686

三十九、热病五十九俞(水热穴论) 687

四十、诸热病死生刺法(热病篇) 688

四十一、刺寒热(寒热病篇 长刺节论) 691

四十二、灸寒热(骨空论) 692

四十三、刺头痛(厥病篇) 693

四十四、刺头项七窍病(长刺节论骨空论 寒热病篇 热病篇厥病篇 杂病篇 终始篇) 693

四十五、卒然失音之刺(忧恚无言篇全) 696

四十六、刺心痛并虫瘕蛟蛔(厥病篇 杂病篇) 697

二十二卷 698

针刺类 698

四十七、刺胸背腹病(气穴论长刺节论 通评虚实论 热病篇 杂病篇 四时气篇九针十二原篇) 698

四十八、上膈下膈虫痈之刺(上膈篇 全附:膈证治按) 700

四十九、刺腰痛(刺腰痛论全骨空论 杂病篇) 701

五十、刺厥痹(终始篇 癫狂篇杂病篇 寒热病篇 四时气篇长刺节论) 704

五十一 刺四支病(骨空论厥病篇 杂病篇 四时气篇终始篇 本输篇) 706

五十二、久病可刺(九针十二原篇终始篇) 707

五十三、刺诸病诸痛(九针十二原篇 寒热病篇 热病篇厥病篇 杂病篇 终始篇 骨空论) 708

五十四、刺痈疽(寒热病篇 骨空论 长刺节论) 709

五十五、冬月少针非痈疽之谓(通评虚实论) 710

五十六、贵贱逆顺(根结篇) 711

五十七、刺有大约须明逆顺(逆顺篇全) 712

五十八、五禁五夺五过五逆九宜(五禁篇全) 713

五十九、针分三气失宜为害(九针十二原篇 小针解篇) 713

六十、用针先诊反治为害(九针十二原篇 小针解篇) 714

六十一、勿迎五里能杀生人(玉版篇 本输篇) 715

六十二、得气失气在十二禁(终始篇) 716

六十三、刺禁(刺要论 全 刺齐论全) 717

六十四、刺害(刺禁论全) 718

二十三卷 720

运气类 720

一、六六九九以正天度而岁气立(六节藏象论) 720

二、气淫气迫求其至也(同前) 724

三、天元纪(天元纪大论全) 725

四、五运六气上下之应(五运行大论) 730

五、南政北政阴阳交尺寸反(同前至真要大论) 733

六、天地六六之节标本之应亢则害承乃制(六微旨大论) 734

二十四卷 737

运气类 737

七、天符岁会(六微旨大论 六元正纪大论) 737

八、六步四周三合会同子甲相合命曰岁立(六微旨大论) 739

九、上下升降气有初中神机气立生死为用(同前) 741

十、五运太过不及下应民病上应五星德化致令灾变异候(气交变大论附:运气说) 744

十一、五星之应(同前) 752

十二、德化政令不能相过(同前) 754

二十五卷 755

运气类 755

十三、五运三气之纪物生之应(五常政大论) 755

十四、天气地气制有所从(同前) 763

十五、岁有胎孕不育根有神机气立(同前) 766

十六、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阴阳高下寿夭治法(同前) 768

二十六卷 770

运气类 770

十七、六十年运气病治之纪(六元正纪大论) 770

十八、至有先后行有位次(同前) 788

十九、数有终始气有同化(同前) 789

二十、用寒远寒用热远热(同前) 790

二十一、六气正纪十二变(同前) 791

二十二、上下盈虚(同前) 795

二十三、五郁之发之治(同前) 795

二十七卷 800

运气类 800

二十四、六气之化分司天地主岁纪岁间气纪步少阴不司气化(至真要大论) 800

二十五、天地淫胜病治(同前) 803

二十六、邪气反胜之治(同前) 806

二十七、六气相胜病治(同前) 807

二十八、六气之复病治(同前) 808

二十九、天枢上下胜复有常(同前) 811

三十、客主胜而无复病治各有正味(同前) 812

三十一、六气之胜五藏受邪脉应(同前) 815

三十二、胜复早晏脉应(同前) 815

三十三、三阴三阳幽明分至(同前) 816

三十四、六气补写用有先后(同前) 817

三十五、九宫八风(九宫八风篇全) 817

三十六、贼风邪气乘虚伤人(岁露论) 820

二十八卷 822

运气类 822

三十七、升降不前须穷刺法(遗篇刺法论) 822

三十八、升降不前气变民病之异(遗篇本病论) 824

三十九、司天不迁正不退位之刺(刺法论) 827

四十、不迁正退位气变民病之异(本病论) 828

四十一、刚柔失守三年化疫之刺(刺法论附:导引法) 830

四十二、刚柔失守之义(本病论) 835

四十三、十二藏神失守位邪鬼外干之刺(刺法论) 837

四十四、神失守位邪鬼外干之又(本病论) 840

二十九卷 842

会通类 842

一、摄生 842

二、阴阳五行 843

三、藏象 847

四、脉色 851

五、经络 855

六、标本 861

三十卷 862

会通类 862

七、气味 862

八、论治 865

九、针灸 869

十、运气 873

十一、奇恒 875

三十一卷 881

会通类 881

十二、疾病上 881

(一)阴阳病 881

(二)经络藏府病 883

(三)时气病 887

(四)虚实病 888

(五)气血津液病 890

(六)情志病 891

(七)头项病 893

(八)七窍病 894

(九)胸胁腰背病 895

(十)皮毛筋骨病 896

(十一)四肢病 896

(十二)阴病 897

三十二卷 898

会通类 898

十三、疾病下 898

(十三)风证 898

(十四)寒热病 899

(十五)伤寒 900

(十六)喘咳呕哕 901

(十七)肿胀 902

(十八)诸痛 903

(十九)积聚癥瘕 904

(二十)癫狂惊痫 905

(二十一)消隔 905

(二十二)胎孕 906

(二十三)厥痹痿证 906

(二十四)汗证 908

(二十五)卧证 909

(二十六)疝证 909

(二十七)肠澼泄泻 910

(二十八)痈肿 911

(二十九)杂病 912

(三十)死证 914

内经知要 917

卷上 923

道生 923

阴阳 927

色诊 932

脉诊 936

藏象 943

卷下 949

经络 949

治则 955

病能 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