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石樵文集 第1卷 先秦两汉文学史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聂石樵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2015
  • ISBN:7101112269
  • 页数:549 页
图书介绍:聂石樵先生,1927年1月20日(农历丙寅年十二月二十四)生,山东蓬莱人。1949年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1953年自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校任教,从事古代文学史教学和研究工作。聂石樵先生主要以中国古代文学史撰述、古代作家研究、作品笺注为学术方向,论述包括从先秦到清代,从诗歌、散文、戏曲到小说等各种体裁。“聂石樵文集”除收入《先秦两汉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唐代文学史》、《古代戏曲小说史略》、《屈原论稿》、《司马迁论稿》、《玉溪生诗醇》、《楚辞新注》、《杜甫选集》、《宋代诗文选注》等专著外,另将学术论文分别辑为《古代诗文论集》、《古代小说戏曲论集》两部分。

第一章 上古传疑之文学 1

第一节 伏牺 1

第二节 神农 3

第三节 黄帝 4

第四节 尧、舜 7

第二章 夏代传说之文学 11

第一节 夏代之生产与文化 11

第二节 夏代之文学 15

一、夏代之散文 15

二、夏代之韵文 18

第三章 商代之文学 21

第一节 商代之政治制度与文化思想 24

一、王室之强固 25

二、奴隶制之确立 27

三、思想体系之形成 28

第二节 商代之文学 31

一、商代之散文 31

二、商代之韵文 32

第四章 西周之文学 43

第一节 西周之社会制度 45

一、封建制之完成 45

二、社会关系之变化 47

三、敬天保民思想之产生 49

第二节 西周之散文 51

第三节 西周之诗歌《诗经》 54

一、《诗经》分类之解释 54

二、《诗经》之时代与内容 61

三、《诗经》之语言形式及其他 160

第五章 东周之文学 173

第一节 东周新旧制度之演变 174

一、税亩、田赋制之出现 174

二、农、工、商业之发展 176

三、世卿制度之破坏与士阶层之产生 178

四、儒、墨、道三家思想之形成 180

第二节 儒家经传中之散文与韵文 182

一、儒家之创始人孔子 183

二、《周易》 186

三、《礼》《乐》 189

四、《春秋》 195

五、《论语》 201

六、《左传》 208

七、《国语》 267

八、《公羊传》和《谷梁传》 278

第三节 墨家之散文 286

一、墨家之创始人墨子 286

二、墨子之散文 289

第四节 道家之韵文 300

一、道家之创始人老子 300

二、老子之韵文 303

第六章 战国至秦之文学 317

第一节 战国社会之大转变 317

一、经济之发展 318

二、社会矛盾之加深 323

三、地主阶级之形成与发展 326

第二节 道家之散文 330

一、庄子身世之影迹 330

二、庄子之散文 334

第三节 儒家之散文 350

一、孟子之身世 351

二、孟子之散文 354

第四节 法家之散文与韵文 366

一、荀子之散文 366

二、韩非子之散文与韵文 379

三、李斯之散文与韵文 393

第五节 纵横家之散文 398

一、纵横家之思想渊源与主张 399

二、纵横家之散文 405

第六节 杂家之散文 412

一、杂家之创始人吕不韦 413

二、杂家之代表作《吕氏春秋》 416

第七节 屈原之辞赋 421

一、楚辞之定义与渊源 422

二、屈原生平之事迹 424

三、屈原之辞赋 432

四、屈原之美政理想 492

五、屈原辞赋在艺术上之创造 503

第八节 屈原辞赋之遗流 521

第九节 宋玉之辞赋 527

第十节 荀子之赋 542

一、赋之定义与渊源 542

二、荀子之赋 545

第七章 西汉之文学 551

第一节 西汉之社会状况 552

一、经济之恢复与发展 552

二、阶级矛盾之激化 554

三、学术思想之演变 558

第二节 赋之勃兴 565

一、文赋作家贾谊、枚乘、司马相如、王褒、扬雄 566

二、骚赋作家庄忌、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 596

第三节 前期之散文 604

一、陆贾 605

二、贾谊 606

三、贾山 616

四、鼂错 619

五、淮南王刘安 626

第四节 承前启后之司马迁散文 634

一、司马迁生平之事迹 634

二、《史记》体例之渊源 637

三、《史记》之撰述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645

四、《史记》之思想倾向 656

五、《史记》之文笔 696

第五节 后期之散文 723

一、董仲舒 723

二、桓宽 731

三、刘向 737

四、刘歆 744

五、贡禹 749

六、谷永 753

七、鲍宣 758

第六节 辞赋与散文汇合,骈文之产生 760

第七节 乐府与诗 778

一、诗 779

二、乐府 783

三、汉诗辨伪 797

四、五言、七言诗之起源 803

第八章 东汉之文学 817

第一节 东汉之社会状况 817

一、经济之恢复与发展 817

二、社会矛盾之加深 821

三、学术思想之发展与学术、文学分途 824

第二节 赋之流变 828

一、杜笃、班固、张衡之京都赋 829

二、班彪、班昭、蔡邕之纪行赋 838

三、班固、张衡、赵壹之情理赋 843

第三节 骈文 849

第四节 语体散文之兴起 859

一、桓谭 859

二、王充 863

三、崔寔 875

四、王符 878

五、仲长统 884

第五节 班固及其他史家之散文 890

一、班固之家世、生平与思想 891

二、《汉书》之编撰及其在体例上对《史记》之因革 897

三、《汉书》之“实录”精神及其重“时”、“势”之观点 903

四、《汉书》之长于叙事、善于传人、工于属辞 910

五、其他史家之散文 923

第六节 乐府 929

一、相和歌辞 929

二、杂曲歌辞 945

三、杂歌谣辞 950

第七节 古诗 956

一、古诗十九首 956

二、《悲愤诗》与《焦仲卿妻》 967

三、其他文人古诗 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