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絮语&陈兴良 1
理论前沿 1
报应、预防与恢复——刑事责任目的之反思与重构&杜宇 1
一、责任目的之功能 2
二、以往的责任目的 4
三、恢复性正义 27
四、报应、预防与恢复 32
风险刑法理论的批判性展开&南连伟 42
引言 42
一、沿承与内涵:风险刑法理论概述 44
二、曲解与狂妄:风险刑法理论的社会学批判 49
三、静态与动态:刑事政策的公共政策定位 67
四、异化与痼疾:民主立法的现代反思 82
五、结语:躁动的刑法学 95
犯罪论体系研究 98
论刑法的规范构造——从古典犯罪论体系到新古典犯罪论体系的考察&李世阳 98
一、法规范的功能及其实现条件 98
二、刑法规范的构造 101
三、刑法的规范构造与古典犯罪论体系的演变 105
四、刑法的规范构造与新古典犯罪论体系的演变 108
五、结论 118
从四要件到三阶层&王政勋 121
一、隐喻:剥鸡蛋和切西瓜 121
二、逻辑:四要件理论的结构性缺陷 122
三、困境:四要件理论无法完善 143
四、出路:犯罪论体系的去苏俄化 149
过失犯的构成要件实现——从定型化思维的叛离&王复春 158
一、问题的提出 158
二、第一次叛离:个别化理论 162
三、主流:定型化思考 165
四、第二次叛离:客观归责方案及其变异 175
五、理论比较与问题述评 178
六、余论 179
犯罪构造中的主观构成要件——及对客观归属学说的批判&〔德〕乌尔斯·金德霍伊泽尔 文 蔡桂生 译 181
一、归属对象和归属理由 183
二、以之为目标的客观可能性 186
三、行为不法 192
四、风险升高 199
刑法学人 205
老眼空四海——马克昌教授学术印象&陈兴良 205
域外传译 221
客观之结果归责——结果归责理论的发展、基本路线与未决之问题&〔德〕沃尔夫冈·弗里希 文 蔡圣伟 译 221
一、导论 222
二、归责理论的发展 222
三、归责理论的基本路线与核心问题 227
四、总结、未决之问题及展望 251
拉丁美洲的刑事诉讼程序改革——源自边缘国家法律思想的传播&马克西姆·兰格 文 施鹏鹏 周婧 译 255
引言 255
一、自边缘传播 257
二、拉丁美洲的刑事诉讼法典浪潮 261
三、分析 292
四、结论 297
域外视野 302
从建构理性到实用理性——德国刑法中实质责任论的实用性倾向&马寅翔 302
一、引言 302
二、罗克辛与雅各布斯的实质责任论 303
三、责任主义与刑罚目的的关系 307
四、实质责任论产生的理论背景及其启示 311
五、余论 318
德国刑法教义学上客观处罚条件的起源——立法、司法和学说的全面回顾&王钰 320
引言 320
一、刑法分则中客观处罚条件的立法及判例发展史 322
二、学说中客观处罚条件的产生历史 344
小结 360
被害人研究 363
被害人的谱系学研究——从被害人的历史地位变迁的角度&申柳华 363
一、前国家和国家初期的被害人——被害人及其宗族作为刑罚的执行者 364
二、国家兴起与被害人权利的萎缩——从犯罪起诉者到犯罪的旁观者 366
三、民主法治国家与被害人权利的兴起 383
被歧视的被害人:刑事诉讼中的强奸案被害人&杨杰辉 391
一、强奸案被害人被歧视的体现及危害 391
二、强奸案被害人被歧视的原因 394
三、减少和消除强奸案被害人被歧视的措施 397
四、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强奸案被害人 403
专题研究 406
刑法解释的刑事政策化&姜涛 406
一、刑法解释的立场考察 407
二、刑法解释的政策考量 411
三、刑法解释的刑事政策向度 425
终身刑:死刑废止语境下一种话语的厘定与建构&李立丰 435
一、死刑与替代刑 435
二、终身刑与死刑的废止 438
三、终身刑与刑罚根据 444
四、终身刑与刑罚体系、刑罚执行 447
五、结论 449
量刑根据:以责任主义为中心的展开&张苏 450
一、责任主义之下量刑要素的体系与展开 450
二、对立法中量刑根据要素的分析评论 463
三、对司法解释中量刑根据要素的分析评论 489
回到问题的原点——法律推定与证明制度关系之再梳理&褚福民 514
一、美国法中法律推定与证明制度关系之梳理 514
二、我国法律推定与证明制度关系之考察 522
三、中美法律推定与证明制度关系之比较 527
四、结语 533
论刑事判决书的说理&马卫军 534
一、问题的提出 534
二、刑事判决书说理的意义 535
三、如何说理 536
四、说理的载体——判决书的结构改变 545
五、结语 550
揭开上诉率的面纱——以刑事案件为对象的SPSS实证分析&陈晨 553
一、研究样本的选择及描述 554
二、“八个猜想”的提出 556
三、初步的结论 558
四、结语 567
我国“犯罪学教程”的知识革新&王燕飞 569
一、我国“犯罪学教程”出版概况及其特点 569
二、我国“犯罪学教程”知识的整体状态 573
三、我国“犯罪学教程”知识的新陈代谢 587
《刑事法评论》征稿启事 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