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
1.1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创新的若干特征 1
1.1.1理论假设前提 2
1.1.2国际贸易原因 5
1.1.3国际贸易利益 7
1.1.4贸易政策理论 10
1.1.5贸易与投资 12
1.1.6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基础 14
1.1.7贸易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15
1.1.8引入制度因素和交易成本 16
1.1.9产业组织理论与契约理论结合 17
1.1.10空间经济学与国际经济学相融合 17
1.1.11结语 18
1.2选题与导读 19
1.2.1比较优势理论的最新进展 19
1.2.2中间产品贸易与工薪差距 20
1.2.3加工贸易的分工模式与生产控制模式 20
1.2.4工序贸易与离岸外包 21
1.2.5异质性与新新贸易理论 21
1.2.6贸易与内生经济增长 22
1.2.7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 22
1.2.8对外贸易与环境 23
1.2.9新区域主义与多边贸易体制 23
1.3研究任务与方法 24
1.3.1研究任务 24
1.3.2研究方法 25
1.3.3叙述方式:以工薪差距问题为例 26
本章小结 30
参考文献 30
第2章 比较优势理论最新进展 34
2.1 Ricardo比较优势理论模型的扩展 35
2.1.1 D-F-S(1977)两国连续产品模型 35
2.1.2 E-K(2002)多国模型 39
2.1.3 Ricardo模型中的贸易模式 46
2.1.4 Ricardo模型的实证检验 52
2.2要素禀赋理论的扩展 53
2.2.1国际贸易的要素内容 54
2.2.2要素比例与贸易模式 57
2.2.3 Ricardo模型与H-O模型的结合 63
2.2.4要素禀赋的综合检验 69
2.3金融发展与比较优势的关系研究 72
2.3.1金融发展对于比较优势来源的扩展 72
2.3.2金融发展与比较优势变动的内生关系 77
2.3.3金融发展影响比较优势变动的福利分析及政策含义 78
2.3.4简单评述 80
2.4制度质量与比较优势关系研究 81
2.4.1制度质量、贸易成本与比较优势 82
2.4.2作为比较优势独立来源的制度 83
2.4.3制度比较优势的福利分析 86
2.4.4贸易发展对制度变迁的内生影响 94
2.5企业异质性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结合 96
2.5.1贸易理论发展中企业地位的演变 97
2.5.2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以生产率为纽带的联结 99
2.5.3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结合 102
2.5.4简单评述 105
本章小结 106
参考文献 107
第3章 中间产品贸易与工薪差距 115
3.1新贸易现象 115
3.1.1国际贸易的非线性增长 115
3.1.2国际贸易非线性增长的主因 116
3.1.3中间产品贸易发生的条件 118
3.2中间产品贸易、就业变化与工薪差距的扩大 119
3.2.1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的相对工薪差距及其原因 119
3.2.2中间产品贸易、就业变化与工薪差距 123
3.3外部采购模型 123
3.3.1 H-F外部采购模型 123
3.3.2 S-S效应 125
3.3.3外部采购模型的图形解释 126
3.4中间产品贸易与工薪差距的经验研究 127
3.5中间产品贸易与工薪差距的相关其他研究 131
本章小结 133
参考文献 133
第4章 加工贸易的分工模式与生产控制模式 138
4.1加工贸易的分工模式与环节比较优势 138
4.1.1加工贸易的分工模式 138
4.1.2加工贸易各环节的比较优势 139
4.2中间人模型与加工贸易 145
4.2.1因中国内地开放而兴起的国际贸易中心 146
4.2.2中间人理论 149
4.2.3对中间人理论的经验研究 157
4.2.4中国内地某些加工企业依赖香港出口加工产品的原因 160
4.3独占或分治假说 161
4.3.1中国加工企业的生产控制模式 162
4.3.2不完全合约 163
4.3.3独占或分治 168
本章小结 178
参考文献 179
第5章 工序贸易与离岸外包 183
5.1工序贸易的思想渊源 184
5.1.1 A.Smith贸易分工思想的提出 184
5.1.2工序分工思想的演进 185
5.1.3工序贸易相关概念的界定 187
5.2工序贸易理论的研究框架 188
5.2.1工序贸易的基础和动因 189
5.2.2工序贸易的基本模型 191
5.2.3工序贸易的模型拓展 193
5.3工序贸易的福利效应 197
5.3.1离岸外包的工资效应 197
5.3.2工序贸易的贸易利得效应 198
5.4进 一步研究的方向 199
本章小结 200
参考文献 201
第6章 异质性与新新贸易理论 206
6.1新新贸易理论的兴起 206
6.1.1企业异质性的界定 206
6.1.2新新贸易理论的提出 208
6.1.3新新贸易理论的基本研究思路 209
6.2新新贸易理论的基本模型 209
6.2.1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 209
6.2.2企业内生边界模型 212
6.2.3评论与前瞻 214
6.3新新贸易理论与新经济地理学的融合 217
6.3.1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基本分析框架 218
6.3.2异质性企业国际转移理论的研究思路 219
6.3.3“新”新经济地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224
6.3.4基本研究结论与前瞻 226
6.4新新贸易理论与贸易发展方式转变 227
6.4.1企业国际转移路径的理论选择 227
6.4.2贸易发展方式的现实转变 229
本章小结 232
参考文献 233
第7章 贸易与内生经济增长 237
7.1贸易与经济增长 237
7.2贸易、要素积累与内生增长 239
7.2.1贸易、人口和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 239
7.2.2贸易、知识资本与经济增长 240
7.3贸易、内生技术创新与内生增长 240
7.3.1 G-H 大国模型 241
7.3.2贸易、内生技术创新与内生增长的其他文献 244
7.4贸易、内生技术转移与内生增长 245
7.4.1一个关于模仿的模型 246
7.4.2创新、模仿与经济增长 248
7.4.3贸易、内生技术转移与内生增长的其他研究 249
7.4.4国内学者关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253
本章小结 254
参考文献 255
第8章 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 260
8.1中间选民模型 260
8.1.1选民意愿与贸易政策 261
8.1.2中间选民模型的推导 261
8.1.3对中间选民模型的经验分析 264
8.2保护销售模型 265
8.2.1利益集团、院外活动与贸易政策 265
8.2.2保护销售模型的推导 267
8.2.3经验检验 270
8.2.4选民利益、利益集团与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271
8.3两国模型 273
8.3.1两国模型的推导 273
8.3.2经验研究 276
8.4区域贸易协定 277
8.4.1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贸易协定 277
8.4.2 Levy定理 279
8.4.3经验研究 283
8.4.4亚太地区新双边主义兴起的政治经济分析 285
8.4.5评论与拓展方向 287
本章小结 288
参考文献 288
第9章 国际贸易与环境 293
9.1经济增长的环境效应 294
9.1.1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294
9.1.2经济增长环境效应的分解 296
9.1.3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解释 300
9.2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 302
9.2.1贸易环境效应的分解 303
9.2.2贸易影响环境质量的新机制 305
9.2.3企业层面贸易的环境效应 307
9.2.4国际生产分割下贸易的环境效应 308
9.2.5贸易自由化的福利效应 308
9.3环境政策与贸易发展 309
9.3.1环境政策对贸易模式的影响 309
9.3.2环境政策对贸易竞争力的影响 311
9.3.3污染天堂假说 312
9.3.4减排政策的效应 313
9.3.5未来研究展望 316
本章小结 316
参考文献 317
第10章“新区域主义”与多边贸易体系经济学 326
10.1自由贸易协定与“新区域主义” 326
10.1.1新区域主义的特征 327
10.1.2“新区域主义”兴起的原因 329
10.1.3区域贸易协定的非传统收益 333
10.1.4对区域贸易协定的顾虑 336
10.1.5深化区域贸易协定研究的若干问题 340
10.2多边贸易体系的经济学研究进展 342
10.2.1解释世界贸易体系逻辑的经济学方法 342
10.2.2外包对国际贸易协定理论的影响 353
10.2.3多边贸易体制理论研究展望 355
10.3中国的战略抉择 356
10.3.1多边与区域一体化的关系 356
10.3.2我国的战略选择 360
本章小结 361
参考文献 363
后记 369